分享

中医 ▎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诊疗常用方

 杜子桐 2017-12-0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证提要

各期中风伴见胸满胁紧、失眠烦惊、神情淡漠、疲乏怕冷、脉来弦硬者。

推荐处方

柴胡15 g,姜半夏10 g,黄芩10 g,党参10 g,茯苓15 g,桂枝或肉桂10 g,龙骨20 g,牡蛎20 g,生大黄或制大黄10 g,生姜15 g或干姜6 g,红枣15 g。水煎温服。

常用加减

烦躁、便秘、少腹部压痛者,合桃核承气汤;烦躁失眠,舌紫、面暗红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不安、胸闷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

注意事项

本方在各期中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疗效可靠。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

方证提要

各期中风伴见口干腻苦、大便干结,或伴有胸闷脘胀、嗳气反酸,其人面色暗红、口唇紫黯、舌暗苔厚,心下及胸胁部按压不适、脉弦有力。

推荐处方

柴胡15~30 g,黄芩10 g,姜半夏15 g,炒枳壳15~25 g,生白芍或赤芍15 g,生大黄或制大黄10 g,桂枝10 g,茯苓10 g,丹皮10 g,桃仁10 g,生姜15 g或干姜5~10 g,红枣20 g。水煎温服。

常用加减

腹胀、嗳气,加厚朴、紫苏梗即合用半夏厚朴汤;胸痛、便秘,加全瓜蒌30 g。


注意事项

适用于本方者多为大柴胡汤体质倾向者出现桂枝茯苓丸证。

大柴胡汤体质

大柴胡汤体质以青壮年和中老年女性较多。常兼见有以下四证特点。

形体证:形体壮实、肤色偏暗、肌肉坚紧,脸大而方、嘴阔唇厚、唇色暗红,颈项粗短、肩膀宽厚、胸围膨大、肋弓角宽。

上腹证:腹上部充实、腹肌紧张。胃脘区易胀饱不适、按之尤甚,剑突下按压有抵抗和不适感,或压痛。

心性证:多为A型性格,脾气急躁而易怒,情绪焦虑易紧张。

病谱证:大柴胡汤体质易患的疾病有消化系统肝胆胰疾病,其他腺体(甲状腺、垂体、乳腺、卵巢、皮脂腺)疾病,代谢性疾病,平滑肌痉挛性病证。

桂枝茯苓丸证(引自《黄煌经方医案》)

仲景桂枝茯苓丸原文有“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这3组经典证。

脸证(气上冲):面色红、面潮红、面色暗红;面部或鼻翼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皮肤粗糙、痤疮。

腹证(少腹急结):包括下腹部位的各种自觉不适感(如隐痛、刺痛、胀痛、小腹冰冷感或拘紧感、痛经等)以及医生腹诊获得的诸如小腹部位腹肌抵抗、压痛肿块、硬结等。

(小)腿证(肌肤甲错):包括下肢肤色干燥、脱屑、瘙痒、静脉曲张或小血管扩张浮露,或脚跟开裂,或小腿易抽筋,或膝下怕冷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证提要

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其人肌肉松软、能食而乏力、自汗而水肿,常伴见有肢体沉重、麻木疼痛或关节疼痛。


方人背景

黄胖体:体型多偏胖,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比较湿润。面色缺乏光泽,黄暗或暗红,多为中老年人。

黄芪肚:腹部大而松软、肚脐深陷,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但也有腹部饱满充实,但按之不痛,进食不胀者。

食欲旺:食欲特别旺盛者。

舌质暗:舌胖大紫暗。

下肢水肿:下肢多有水肿,按之凹陷,局部皮肤干燥或发暗。

推荐处方

生黄芪30~60 g,桂枝15 g,赤芍15 g,生姜30 g,大枣20 g。水煎温服。

常用加减

下肢疼痛麻木者,加怀牛膝;患有糖尿病者,加怀牛膝、丹参、石斛,即合用四味健步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有头晕头痛、胸闷痛者,加葛根、川芎;面暗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等有瘀血者,合桂枝茯苓丸。

注意事项

体瘦、腹胀者慎用;黄芪大量使用可使亢进的食欲下降。

结 语

基层中医接诊中风患者应快速区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者常可见到血压高、颈动脉搏动增强、颜面潮红、脉弦紧硬而搏指有力。缺血性者虽常有高血压,但血压增高幅度不大、颈动脉搏动增强不明显、颜面苍白或青暗、脉弦可硬但无明显搏指冲击感。

关于高血压与麻附剂的使用禁忌问题,以上方证解说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和麻附辛合温胆汤两方为麻附剂,后方方证的患者一般血压不高,临床应用无此顾虑。在《古今录验》续命汤证中,血压偏高很常见,但并不是该方的禁忌证,相反一些患者在服用该方后会出现病情改善并且血压下降,这与其整体改善有关。基于这些年来医患关系过于紧张的考量,临床也可考虑在减少麻黄剂量并规范服用降压药平稳控制血压的前提下应用。

出血型中风与活血剂的应用问题,通常在急性期是主张禁用活血剂的,但对于桃核承气汤证的患者本着“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在中西医结合支撑的前提下,可权衡利弊临时应用,药后大便泻下常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出血性中风不必顾忌活血剂。

中医在中风的急症中大有用武之地,除了针刺、放血等应急措施外,传统的芳香开窍丸药与现代的中成药针剂有极高的治疗价值,例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苏合香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云南灯盏花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等。

中风恢复期与后遗症期除了重视康复训练、针灸理疗、服用华佗再造丸或大活络丸等成药外,可针对患者个体体质状态进行综合调理,真正改善“人”与“病”,切实把“治”与“防”高度统一起来,从而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达到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目标。临床上常见的中风体质调理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侯氏黑散、葛根芩连加肉桂汤、黄连解毒汤、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散、三黄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八味肾气丸等等。

作者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薛蓓云
江苏省江阴市峭岐医院中医科 李小荣

如有内容合作事宜,可联系小社(010-58302828-6872)哦!杂志订阅电话:“010-58302828-66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