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岁裸辞,让我学到的几件事...

 素简归仁 2017-12-05

(来自网络)

今年7月,我从任职十年的公司裸辞了。

35岁了,实在不是一个裸辞的好年龄。人家华为35岁据说要开始面临被裁员了。原来以为40岁才会遇到职场危机,现在提前到35了。

但是,我就在这样一个人人都不看好的时候,“自杀”式地离开了“做做也不错”的一份工作。

在家做了快半年的家庭主妇,期间也去面试了N家公司,最后在年底来临的时候,即将开始新的职业旅程。

还不能说,35岁裸辞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但因为这个改变,以及后面近半年的“闭关”和“求职”历练,我真的成长和收获很多。


如果我还一直留在前家公司,或者从前家公司很顺利地直接跳入下一家公司,我不会有机会学到下面这几件事。

1。当我开始行动,对未来的恐惧反而减少了

现在人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危机感。AI会不会取代我的工作? 90后,00后都出来了,我这80后如果上不去,是不是要等死? 65岁才退休,我能顺利地在职场再混30年吗?现在的行业不断变革,会不会很快要裁员呢?

我经常看着公司里面,一些上了四十,甚至还没上四十,但一看就没啥好发展的人,尽管总是很负面的抱怨,但似乎没有任何想要离开的样子。我很怕自己像他们一样,职场只有 “混下去”一种方式,离开只有 “拿赔偿金”走人才是上策。

另外一面,又看到新新人类生机勃勃地进入公司,觉得自己这点阅历和经验,在他们面前越来越不值一提。

离开的想法,总是会冒出来,但 “去哪里'呢?如果不知道去哪里,感觉就无法行动。越不能行动,越烦燥,然后越想离开。

好像某种量变到质变,终于在今年六月提出了辞职。辞职以后,那种焦虑、恐慌偶尔也会冒出来,但似乎与以往减少了很多。也许裸辞这个动作本身,给我带来了不少勇气。

既然已经走了,那也没啥好后悔的。没有退路,那只能前进。反而目标明确,没啥好牵扯不清,左右为难的。

勇气是行动带来的,绝不是无中生有的。

2。极简思维,先把“不要”的丢掉,“想要”的会慢慢清晰

我裸辞的决定,当然 “震惊”了很多人。“为啥不找到下家再走呀?”,“你傻呀,工作十年,当然等未来裁员赔偿了”,“裸辞找工作很难的,人家会怀疑你的背景”, “你不工作,要回家当全职太太拉?”

说实话,裸辞肯定不是我的首要选择。一开始我也想骑着驴找匹马。尝试了几次面试,似乎都不太顺利。毕竟十年没上求职市场,对自己的定位不太清晰,对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太熟悉。

而一旦求职不顺利,我的惰性就起来了,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就这样,既影响现在的工作心情,又没有太大的决心不断尝试。

这时候,我想到了极简主义思维。极简主义总是教我们“断舍离”,只有先断了,舍弃了,离开了,你想到的东西或未来才能慢慢呈现出来。

当我们被“困”住的时候,其实是在用旧有的思维看问题,是看不清楚的。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者按吸引力法则,你的旧思维,较低的能量频率,只能吸引旧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我意识到,继续待在已经待了十年的工作环境里面,我是看不清未来的,也永远到达不了我要去的未来。所以,我坚定地裸辞了。

裸辞后的半年,不能说我已经对自己的未来看的很清楚了。但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看好什么行业,不看好什么行业,等等,真的是越来越清晰。

3。原来待家里这么舒服,不缺钱的话谁愿意去上班

做了12年的上班族,无法想象:不工作是哪种状态。 不上班,怎么赚钱。。。不上班,多无聊。。。不上班,就会跟社会脱节,被社会抛弃。。。不上班,读了这么多书不是浪费了。。。不上班,怎么实现人生价值。。。不上班,怎么交到朋友。。。

虽然我即将又要去上班了,但是如果我不缺钱的话,真的想不去上班了。因为,待在家里真的太太太舒服了。

哪里会无聊,简直时间不够用。为家人准备丰盛的早餐晚餐,陪女儿画画玩耍,自己看书写字健身学习,天气好就去公园踩踩落叶晒晒太阳。。。家有一个全职太太,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度真的会提高好多。

如果每天挤着地铁,一整天在晒不到阳光的办公楼里对着电脑, 被一堆时间表追着跑,被各种会议电话邮件打断,被各种人际关系牵扯不清,你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什么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流转和岁月静好。

跟很多人一样,我不是不喜欢工作,而是不喜欢上班。

我最希望能够在家工作。虽然目前还无法实现,但还是乐观地盼望未来有可能实现。在家工作好处多多,减少通勤时间和精力,屏蔽不必要的人际关系,更有效率的深度工作,有时间照顾家人,陪伴孩子,和锻炼身体。。。。

总是被人问,工作和生活哪个重要? 工作和生活怎么平衡?

为什么要平衡?当然生活重要啊。因为工作本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丢了工作,可能也有所缺失,但丢了健康,丢了家庭。。。你看看,你还能不能幸福活下去?

4。努力工作只是财富来源的渠道之一,并非全部

裸辞之前,我基本很少想理财的事情。对我来说,理财就是赚钱,赚钱就是工作,赚更多钱就是要努力工作,努力晋升。反正,赚钱或财富,唯一联系的东西就是——努力工作。

当我裸辞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工作这么多年,竟然没存下多少钱,差不多都是边赚边花掉了。当然有些钱是不得不花,但很多钱完全是无意识花掉的。想想,我这么努力工作,放弃了这么多自由(特别是当我意识到在家待着这么舒服),为了多赚钱,但是我却没有好好用钱。

如果金钱是时间的话,我真是不拿自己的时间当回事。

原来一直深信,努力工作,才能致富。现在发现,这两者并未存在必然联系。

有次去面试,在电梯里看到几个Office lady 每人手拿一杯星巴克,一个睡眼惺松的抱怨昨晚加班到2点实在起不来,另一个抱怨想买一件某某牌大衣但是已经月光了怎么办。。。。多么熟悉的场景。努力工作,无意识花钱,然后继续工作,继续月光,然后赚更多,然后花更多。。。明明恶性循环,却认为理所当然。

在家待着的这几个月,我主题式地阅读了很多极简主义和财富管理方面的书籍,慢慢把 “工作、消费、财富”之间的旧思维不断打破。

于是,我开始记帐,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家里的开销这么大;我开始丢东西,发现自己买了这么多没啥用的东西;我开始想,除了找份全职工作, 我还可以怎么利用自己的爱好和资源,像《管道的故事》里面说的一样,增加一些业余的赚钱管道。。。

人人都想要财富自由, 但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呢?每个人想要的,需要的都不一样。也许极简主义也是另外一种通向财富自由之路,减少不必要的欲望,用并不多的钱,可能就可以过比较理想和自由的生活。

5。做长远的职业规划已经没有意义,但至少要看清形势

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快到让预言家,未来学家也无法预测的地步了。所以,做长远的职业规划,意义其实不是很大。想一直待在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直到退休,那种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家期间,也看了不少跟职业规划相关的书籍,其中《30岁趁势而为》给我不少启发。作者陈愉是位美籍华人,她在全球三大洲从事过四种职业,纵横政商界,从地产精英,到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再到高管猎头,再到畅销书作家,历经多次转型,每次都很成功。她认为自己只是在 “趁势而为”。

书里面提到很多不错的经验,但对我最有启发的是:成为T字形人才。

说到职业规划,以往的做法是,找到一个领域,一直精进,然后做到拔尖,或做到CEO, 你就可以功成名就,财富自由了。而在这样的一个变化时代,这样的做法已经过时了。什么是T字形人才,就是即专注在一个方面不断精进,同时又不断接触跨界领域或行业,不断学习新知识,在跨界的领域取得创新发展。

而陈愉的每次转型,都是因为在原来的职位上,已经不停参与其他领域的工作或积累知识了。当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机会来了,当然顺势而跳。

6。找个给你自由的另一半,比找个衣食无忧的靠山重要的多

借着这一条,感谢一下我家老公。

当我想边工作边去读MBA的时候,他支持;当我刚生完宝宝,就转入更忙的咨询部,他支持;当我经常出差,飞来飞去,周末加班,他支持和带小孩;当我说想裸辞不干了,他支持;当我说不想工作了,也许就一直待家里了,他支持;当我找到工作,之后可能更忙得时候,他依然支持。

我老公并不是赚很多钱,可以随便我爱干啥干啥,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职业烦恼和危机,但不管我想做什么,想努力前进,亦或退后逃避,他都给我很多支持和理解。

有时候我也想,如果老公赚很多很多钱,或家里有很多钱,我就可以衣食无忧,不想工作就不工作。但结婚这些年来,真正感觉重要的是,能给你自由,让你自由地去选择,去做自己的另一半,才是最好的。也因为他,不管结婚,还是生孩子,都没有影响我什么。

什么是好的婚姻,也许就是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而不是相互限制,制约成长。

(来自网络)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最近写了本新书,名字叫《谢谢你迟到了》。在这样一个快到无法预测的时代,人人都焦虑,人人蒙头往前冲的时代,其实有的时候,你需要停下来,放空一下,把自己抛出原有轨道,退后一步,迟到一下,反而不容易迷失。这也是我裸辞后最深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