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与小人之辨(18):巧言令色

 ThinkfunQd 2017-12-05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君子讲究外相,小人也是,但是小人讲究外相的目的都是为了讨好别人,为了得到自己的好处,百般的算计,不惜说出违心而好听的话,背道而和悦的容颜,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详加分明的能力,才能看得清楚。



小人取悦他人,为了名利而巧言令色

善巧的言语,可以令人欢喜,本质上不坏。但如果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讨好别人,这就是小人的形象。悦耳的言语背后隐藏的真相可能是谎言、欺骗或者挑拨离间。温和的容貌背后,是谄媚与算计。这样的人不仅难有仁心,甚至会伤风败俗,令人心迷惘。

君子温恭待人,善巧而利益别人
君子也很重视他的外貌和形象,因为这是与人为善的方便,带给别人良好的印象,日后才有利他的可能。除此之外,这也是君子的风采与行礼的气象,内心是十分诚恳的,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这种人值得相信,也不会扰乱别人。


通达人情世故,磨练办事眼力
君子与小人都在乎外相,但动机、目的不同,我们要分别出巧言令色,以及君子的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安定辞,俨若思,不妄悦人,不辞费的差别,有了处世的智慧,才能四通八达,不至于遭人欺骗,处处碰壁,事情自然就能办得好了。


论语讲要 篇第十五 第二十七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此章谓巧言令色之人少仁。鲜仁之人,难与共事。
巧言,善于辞令。令色,以容貌悦人。仁由本性而来。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治国平天下,必须明性。性难明,必须学道。道仍难明,遂讲德。德犹难明,遂讲仁。仁从二人,人与人相处,须讲厚道。巧言令色之人,仁厚既少,与言道德更难。学仁者多于此处省之。经文:「鲜矣仁。」鲜仁,是少仁。古注或说为无仁,则非经义。


论语讲要 阳货篇第十七 第十七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集解王肃注:「巧言无实,令色无质。」
邢昺疏:「此章与学而篇同,弟子各记所闻,故重出之。」


论语讲要 卫灵公篇第十五 第二十七章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能把无理说得有理,而且动听,这种言语足以扰乱人的德行。
小不忍,无论对人对事,如在小处不能忍耐,便会扰乱大计。
古注又有据孟子公孙丑篇所说的「不忍之心」解释小不忍,以为苟不忍心恶一人,则将有乱大谋。细研此章经义,不如只作前一讲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