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①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②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③ 注釋: ①樛木:彎曲的樹枝。 累:猶系也。 只:語助詞。 福履:福祿,幸福。 綏:安也。 ②荒:同奄,掩蓋。 將:扶助也。 ③縈:旋繞,圍繞。 成:成就。
《孔子詩論》:《梂木》之時(簡10),《梂木》之時,則以其祿也(11簡),《梂木》福兮在君子(簡12)。
毛序: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箋:后妃能諧眾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 朱熹: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故眾妾樂其德。此君子,自眾妾而指后妃,猶言小君內子也。 方玉潤:詩詞並無樂德意,而何以見其無嫉妒之心耶?累荒縈之有纏綿依附之意。似於夫婦為近。而偽傳又云:“南國諸侯慕文王之化,而歸心於周。此說亦是,總之,君臣夫婦,義本相通,詩人亦不過藉夫婦情以喻君義,其詞愈婉,其情愈深,即謂之指文王,亦悉不可?而必歸眾妾所作,則固矣。按:若如此說,則開美人香草之端矣。風乃騷之始乎? 王夫之:報上之情也。葛藟不得而縈,福履不為之祝矣。然則樛者以收責,而縈者固無適情與.......受者安,報者不倦,咸恒之理得,上下之情交,高明者以何求不獲耶?
程俊英:這是一首祝賀新郎的詩。詩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給君子。
按:鄭箋:木枝以下垂之故,故葛也藟也得累而蔓之,而上下俱盛。此可喻女子因所嫁之君子而福履安之,亦可喻賢才遇君子而得福祿也。《孔子詩論》言“樛木,福兮在君子”。《樛木》之時,謂知遇之時也,所謂“仁以逢時”。荀子亦言:“遇不遇,時也。”潘安仁、李善言二草之托樛木,喻女子之托夫家也。非以樛木喻后妃,葛藟喻眾妾。今有言《樛木》為婚禮祝賀新郎之詩,或可徴也。詩中各章句法相同,唯換一二字,此一二字蓋有意義者,其有淺而深,由高而低,由簡而繁。而面目絕乎不同,且有次第。非今人能為之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