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丨这件事,正在毁掉你的买房梦!

 龙叔文馆 2017-12-06

 

昨天跟朋友聊天,她说之前在苏宁买东西时用了“任性付”付了款,后来因为忘记还款,导致征信报告上出现了逾期记录。因为这点,她没能从银行申请到房贷,对于一个准备过年回家贷款买房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网上买东西竟然还会影响个人征信?你别不放在心上。

 


01. 来说说征信

 

我们通常所说的征信记录为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你过去信用信息的记录,来帮助银行预测,未来的你是否能履约还款的一种服务。征信记录不好,这很可能会影响你无法在大多数银行申请信用卡以及信用贷款。

 

之前就有听闻,说是“网上消费使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买东西,都会上个人征信记录,且会显示来源于‘小贷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

 

网购这么方便,双十二还准备接着剁手呢,听到这个消息,吓得我赶紧看了看花呗账单有没有还清……花呗影响征信?这是真的吗?小财女帮大家进行了查证,基本有了结果。

 

02. 买买买vs征信

 

 先说说蚂蚁花呗 

 

 

花呗目前不上央行征信,但是会上芝麻信用。但是,咱也别小看阿里系的芝麻信用。随着马爸爸的产业、生态布局,未来的芝麻信用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按时还款,好好珍惜你的信用,没损失的。

 

 京东白条 

 

 

看情况上征信。一种情况是,我们在京东上买东西用白条付款,这是不上征信的。这相当于淘宝跟花呗的关系,用的都是阿里、京东自己的钱,消费跟逾期还款都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只不过,逾期的话会收取一定的利息。

 

另一种则是信用良好的白条用户进行线下借贷(这是京东的另一个小额信贷产品:金条)。这种情况下,借的钱出自京东旗下的小贷公司,借款人的信息是要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的。

 

 苏宁任性付 

 

 

上征信。苏宁任性付就任性在这里:一旦使用,你的消费记录就会出现在征信报告上。小到几块钱的零食、生活用品,大到数百上千的数码产品、家用家电,每一笔都出现在征信报告里,名目是“个人消费贷款”。这样,你在网上买了啥,银行都一清二楚的。

 

任性付的钱都来自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这家公司有消费金融的正式牌照。所以,每笔借款信息都要上报央行。常去苏宁买东西的小伙伴,注意了啊,千万别逾期!

 

◆ ◆ 


生活中除了这些网购付款方式外,还有很多受欢迎的信贷产品,我们也得注意。虽然用着顺手,但一旦上了征信,那可就一点都不省心了!

 

 蚂蚁借呗 

 

 

抽查部分上征信。借呗的资金来自阿里系下的小贷公司,小贷公司会主动上报数据给央行,但不是100%都上报,这有点类似于“抽查”,会抽取一部分的用户上报给央行。

 

有的人用过一两次,总中招;但有的人一直用借呗,却从未显示在征信里。对于这样的“狡猾”,我们只能拼人品了。但是,严重逾期的“老赖们”,这个逾期记录是会上报给央行征信系统的。所以,千万别得罪马爸爸~

 

 微粒贷 

 

 

上征信,尽量别点。微粒贷是微众银行推出的一款信贷产品,目前已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只要你申请了微粒贷,征信报告中就会有记录。如果按时还款那就没啥影响,但要是出现逾期,个人征信就会受损,日后会影响你申请贷款和申办信用卡。

 

 平安普惠 

 

 

有征信。平安普惠信贷产品的资金来源于平安银行。总之,像网商贷、好人贷等这些,资金来源于有银行牌照的金融机构,都会上征信。所以借钱花钱,别逾期,是对你自己信用的最大保护~

 

03. 想知道自己的信用记录,可以上网频繁的去查吗?

 

最好不要。银行在贷款、审批信用卡前,都会查一查申请人的个人信用报告,而且每次的查询记录,都会储存在信用报告里,保留两年的时间。其中记录包括:谁查的、什么时候查的、因为什么查的。

 

 

如果短时间查询次数太多,金融机构会认为:一个人想借钱,才会查自己信用怎么样。如果查得太频繁,他会认为你迫切需要贷款又得不到。


为啥贷不到款?肯定是因为个人信用有问题……这样的话,一家银行不贷给你,另一家银行不愿向你贷款的几率只会更大。

 

敲黑板啦!

 

总之,小财女建议大家,没必要的时候不要频繁地贷款、借钱,也不要在短时间内申办太多信用卡。这都是小财女身边例子的前车之鉴。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好好珍惜我们的无形资产——信用。否则,一旦失信,寸步难行!

 

偷偷告诉你

芝麻信用,也可能成为下一个“征信”参考

 

那不妨来比一比,

你的芝麻信用几分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