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临床亦不喜套用前人成方,而以自出机抒者居多。然每治一证,必立法于前,法立而后方药系之。余之重视立法,得益于家传师授。先父文魁公供职清末太医院,为一品院使,后又出任北京中医学社名誉社长。其治病以立法严谨著称于世。余自幼从父学医,未及弱冠即悬壶京师。后又受业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京都名医汪逢春。此三先生医技高超,特色各异,而重视立法则其所同也。尝观其临床脉案,必明其脉舌色症若何,病因病机若何,而后确立治法,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何者主治,何者兼治,一一详明,而后遣药组方,无不与病情丝丝入扣矣。宛如大将将兵,指挥若定,旌旗所向,稳操胜券矣。故法者,所以论治者也。理寓于法中,法合于病机,方随法而立,药因法而用。辨证之精审,于法中可见,用药之奥妙,赖法以指挥。法之作用,固不可忽视,法之运用,又在乎医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