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镜下放置鼻胃肠管技术

 penazy 2017-12-06

作者:汪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消化科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因其具有符合生理需要、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已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仪器与设备

 

 电子胃镜,鼻空肠营养管(外径 0.33 cm、长 130 cm,外径 0.467 cm、长 110 cm),鼠齿形异物钳,活检钳和黄斑马导丝。


 

   方法

 

鼻空肠营养管的准备:确认引导钢丝完全处于营养管的管道中,通过引导钢丝的手柄向管道内注入 25~50 mL 无菌生理盐水。将引导钢丝手柄略向外拔出,将黄斑马导丝从钢丝与管壁的缝隙中插入管道内,使黄斑马导丝的头端探出少许。用硅油润滑鼻空肠营养管的外壁。


 

       患者准备:给予危重症患者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神志清楚并能配合的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口咽局部麻醉,神志不清或不能配合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或丙泊酚,在镜身前端涂抹利多卡因胶浆后进镜。张口受限的患者,可选用开口器或儿童牙垫。患者采用左侧卧位,有利于操作。对于保持左侧卧位较困难的患者可采取平卧位或在患者右侧稍垫高,操作时随时吸出口腔分泌物,以防误吸。


 

操作方法:先将鼻空肠营养管从鼻孔插入,缓慢推进经过咽部进入胃内,若推进无阻力可插入约 80 cm。经口进胃镜至胃内,观察营养管在胃内的状态。如营养管未进入十二指肠,在胃内成袢,则用异物钳夹住营养管头端固定,回拉鼻外营养管使其取直。对于单纯性胰腺炎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平卧位,由护士经鼻直入营养管约80cm,有部分患者的营养管可以直接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对于普通易操作的病例用异物钳夹住营养管头端,轻柔推送胃镜和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段,松开异物钳,退镜至胃腔,用异物钳钳夹营养管管身,向前推送胃镜和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段;如此反复 3、4 次即可将营养管送至 Treitz 韧带以下约 20~ 40 cm。对于复杂的、弯曲较大或存在食管狭窄性病变、胃手术后吻合口狭窄、陈旧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致球部狭窄等致使胃镜难以通过的病例,需将黄斑马导丝从营养管的头端探出,用活检钳夹住导丝头端向远端推送,使活检钳及导丝通过狭窄段,松开并退出活检钳,向远端继续推送导丝(尽可能深放),再沿导丝推送营养管通过狭窄段。确认营养管在胃内未成袢,体外留置长度适中。由助手固定营养管,边嘱患者吸气边后退胃镜。退镜后,通过引导钢丝手柄向管道内注入 25~50 mL 生理盐水,以避免管饲营养液在管道中的酸化,进而避免营养管阻塞。冲洗管道后缓慢退出黄斑马导丝,再退出引导钢丝,用胶带将营养管固定在患者的鼻部,避免将管道挤压到鼻腔壁上。


 

    置管后处理

 

 置管后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有无食物反流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胰腺炎患者置管后测 3 h 和 24 h 血淀粉酶。鼻饲前后用生理盐水 25~50 mL 冲洗营养管,以防堵塞。


讨论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通常的替代经口营养方法是放置鼻胃(肠)管及深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肠内营养因具有更加符合生理过程,有利于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护,以及操作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肠内营养还可以减少体内炎性细胞分泌,从而降低全身性炎性反应。只要消化道功能存在,应提倡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


 

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实施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空肠营养管的放置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手术放置常用于胸腹部手术中考虑长时间营养支持的患者。非手术方法有常规法、X 线透视法及内镜引导法3 种。常规法是经鼻腔将鼻肠营养管放至胃内,依靠胃的蠕动将鼻肠营养管头端送至 Treitz 韧带以下,但如为胃动力问题者,即使通过改良鼻肠营养管如使用螺旋管,其成功率也有限。LAI 等报道无胃动力患者螺旋管成功率为 57%,直管成功率为 0%。透视法因患者及医生均需暴露于放射线下,故采用此方式较少。内镜辅助置管是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因其具有简单快捷、成功率高等特点,所以经内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改良方法最多,报道也最多。常用的有普通胃镜下导丝引导置入法、拖拉法、经胃镜活检孔道置入法、经鼻胃镜置入法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笔者采用经普通胃镜直接置管法,将导丝预置营养管内,可一次使空肠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或通过狭窄段,省去退镜留置导丝及口鼻交换的时间,操作更为简便,节省时间,成功率高。置管后即刻能行早期肠内营养,该技术要求不高,只需熟练掌握胃镜的操作技术即可。


 

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属定点管道置放技术,可应用于多种口咽疾病、食管上括约肌功能障碍(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食管术后吻合口漏、食管狭窄、幽门狭窄、重症胰腺炎等。有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死于胰腺局部的继发感染,而 90% 以上是肠源性感染,空肠营养在胰腺炎早期应用已广泛开展,取得较好的疗效。张克俭等认为空肠内营养因无反流,同时减低了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更适于胃动力异常者。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脑血管病致吞咽困难,肾功能衰竭导致剧烈呕吐不能进食,食管术后吻合口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障碍,肿瘤晚期胃功能障碍,食管狭窄性病变,胃手术后吻合口狭窄,陈旧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致球部狭窄,十二指肠癌致降段狭窄,胃癌术前营养支持,重症肺内感染患者均受益于鼻空肠营养管的使用。


 

为提高置管的成功率,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如患者已有胃管置入,应先拔出胃管再进行营养管的操作。②应选择亲水、头端柔软、润滑的鼻肠营养管,以避免损伤黏膜,同时应润滑营养管内腔和导丝,避免抽出导丝时鼻肠管脱出。③钳夹胃腔内营养管时,胃镜的位置应与营养管垂直,便于异物钳钳夹胃腔内营养管。钳夹营养管后,应后退异物钳使其靠近胃镜头端便于胃镜推送。④推送营养管时操作应轻柔,遇到阻力后切忌使用暴力,操作者应后退胃镜,调整后再进镜,以免引起出血及穿孔。⑤若推送营养管出现弯曲、折回或打圈可后退营养管,使其变直,再重新调整送入。每次后退胃镜时,助手要固定鼻空肠营养管,否则营养管很容易脱出。⑥为防止营养管在口腔内打圈,退镜操作要缓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