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医192: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感通天下 2017-12-06

冬温夏凊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为人子女,冬天需要留意父母亲是否穿着居处温暖,夏天是否能感到清凉,这是一种孝心的自然流露。

大家看乌鸦老了那些小乌鸦都知道给老乌鸦送食物,乌鸦都知道反哺,人自然知道报恩。《三字经》讲: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黄香温席故事可能就少有人知道。

原来这是二十四孝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美誉。

这黄香是如何凭着他的孝心,而成为名垂千古的儿童,甚至以孝施政,一直做到尚书令大官的呢?这都源于他善于替长辈老百姓们考虑的结果。

人的成就是爱的成就,我们看正体字的爱字,中间一个心,是用心去感受周围人的需要啊!

你不知道消费者的真正需要,你就不能做好一个商家。

你不知道老百姓的真正需要,就不能真正当好一个领导。

你不知道员工的真正需要,就不能做好一个上司。

在冬天的时候,天冷黄香晚上读书,手老觉得冰凉冰凉,他当时没有只想到自己,立马想到父亲,这么冷的天气,父亲一定很冷,他干了一天的活,如果晚上不能温暖地睡觉,第二天身体恐怕受不了。

于是小黄香悄悄地走进父亲的房间,给床铺好被子,钻进被窝,睡热后再叫父亲睡下。

而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穷人家的房子既低又矮,太阳直射下来,格外闷热,而且蚊虫又比较多。

这小黄香他想父亲晚上如果太热,睡不好觉,身体就会更劳累。

于是每天在父亲要休息的时候,他都会先拿扇子把蚊虫扇掉,把父亲睡觉的床跟枕头扇凉,这样劳累的父亲,就能够睡得清凉舒适。


大家看到没有小黄香这些举动没有任何人教他,都是一片孝心的自然流露。

或许有些人就会说,这冬温夏凊太落后了,现在不是有暖气空调吗?

冬天要暖,夏天要凉还不容易。错了!

这样想你仅仅读了《弟子规》的表面形式,没有领悟到《弟子规》的里层实质,表面上讲冬温夏凊,实际上《弟子规》是在教我们要嘘寒问暖,想到对老迈的双亲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

不是说用空调暖气来取代尽孝,你如果心意没到,父母亲照样很难感到温暖跟清凉。所以嘘寒问暖很重要,不是用机器去代替,而是要用心!

所以叫做孝心,有孝心才有孝行。

没有尽孝的心念,就很难真正流露出尽孝的行为。

比如你就把暖气丢给父亲,你能否知道暖气开过度会让人生病?

你把空调丢给母亲,你能否知道空调开太凉,老人家容易冻出病来?

所以冬温夏凊只不过是形式,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嘘寒问暖,考虑周全,这才是孝心的实质,古人用这些尽孝的行为举动,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实质。

实其精髓,而不是片面地套用这些形式。

你看现在有谁钻到被窝里,有谁拿扇子去扇床呢?


热了有个小风扇,冷了有热水袋,甚至电热毯,时代变了,尽孝的形式会变,但尽孝的实质,那一点孝心,却一直没变过!

所以下面讲晨则省,昏则定,在古代早晨起来,要向父母问候,晚上回来也要向父母问安。

你如果在父母身边当然可以很轻松地做到,可如果你远在外地读书工作,这怎么能够做到呢?所以一定要灵活读诵《弟子规》。

以前不是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很感人吗?这首歌就叫做《常回家看看》。

所以晨省昏定,对于在家人来说,可以天天做到。

可对于离家千里的人来说,却需要常回家看看。

节假日,还有平时工作没那么紧张时,可以回家跟父母团聚团聚。

有些人就更聪明,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问候一次父母,其实用电话或者短信,也是晨省昏定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经典,不能学死,不能死在句下,死在表面形式。

古人都是教你最灵活的心法,而不是教你照书读经,生搬硬套,你应该通权达变。只要能够达到让父母安心,少操心的效果,那你一个星期问候一次也没事。

如果你不能让父母少操心,天天在外面赌博打架,即使天天回来问候,那照样是不孝。

所以真正的孝并不是一天打三五次电话,而是你的言行举止,能够真正让双亲心里踏实。大家想想,为什么有句俗话叫有儿方知父母艰?

很多人在自己当了父母后,孝心才真正发动,因为他带娃子晚上怕娃子踢被子,自己都不敢睡沉。


在天冷的时候,甚至会把被子盖薄,目的是自己冻醒后,能够自己去看孩子,有没有蹬被子。

你看做父母的连睡觉都挂念好几次孩子,古人说,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

做父母的思念孩子就像长江水一样,做儿女的思念父母,很多时候就像一盆水一样,再怎么去努力做,其实都不够。

所以平时常回家看看,常跟父母沟通,让父母放心,这样才是真正孝到心上。

如果仅仅只是说每个月给多少钱父母,那这就不完全是孝道。

《论语》说,犬马都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之?

你如果不孝敬用心,怎么跟动物分别开来呢?

别以为行孝就只让父母吃饱饭,这是最基本的,连国家的建设都要讲物质文明跟精神文明。

所以孝道也应该从物质跟精神两方面进行。

现在物质高度发达,很多人都只重视物质上尽孝,却忽视了精神上尽孝,所以老家里有很多孤寡老人,跟留守儿童。

他们精神上都比较空虚,如果情感上不能够得到温暖,那就会老得很快,病得很快。

有个老母亲,眼睛经常昏花,非常严重,一到晚上,什么也看不见。

她儿女赶快带她到最好的医院,可吃了那么多药都不见好转。

知道找到一个老中医,老中医用药帮她疏肝解郁,然后悄悄跟这儿女讲,你们的母亲揪心得很呐,牵挂太多,你们是不是没让母亲放心呢?

父生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

这做儿女的摇摇头,我们在事业上很有成就,家里也盖了新房,有什么让母亲放心不下的呢?


这老中医也通达人情世故,便笑笑说,以后你们多回家,多跟母亲打打电话,跟母亲讲讲你们工作上的一些开心事儿,不要让做母亲的一天到晚闷在家里,让她老人家少些牵挂,可能对身体会好些。

结果也没有再开一些特别的药,儿女就常跟母亲沟通,聊一些心事。

奇怪几个月后,母亲目暗转明,走起路来就不怕摔倒撞倒。

原来母亲的牵挂少了,牵挂也是一种病,牵挂多了心血肝血就暗耗多了,心肝血少,眼睛当然不亮,当牵挂一少,心结一解开,能哈哈大笑,病痛也少。

大家看这孝心是不是父母最好的良药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