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行书孝经之跋,行笔流畅,法度严谨,神来之笔

 杨念池 2017-12-06

赵孟頫行书孝经之跋,行笔流畅,法度严谨,神来之笔

赵孟頫行书孝经之跋,行笔流畅,法度严谨,神来之笔

赵孟頫行书孝经之跋,行笔流畅,法度严谨,神来之笔

赵孟頫行书孝经之跋,行笔流畅,法度严谨,神来之笔

中国的古书浩如烟海,如果说让我们从这浩茫的书海中评选出一部字数最少、内容最浅,而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著作的话,我想那毫无疑问要数《孝经》了。

《孝经》总字数不过一千八百余言,可是,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习,备加尊崇,影响所及,远至异族异国。《孝经》文义浅白,基本上没有佶屈聱牙的字句,可是围绕着它的作者,成书时代,文字异同、传注源流等一系列的问题,千余年来论战不休。爰及近代,更将邻邦日本的学者也牵扯进这场笔墨官司中。

历经两千年而不衰的《孝经》热,近几十年来已彻底冷却了。现在,很少有人对这部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再作研究。《孝经》到底是怎么样的书?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固已漠然无知,就大多数中年人,也已不甚了了。

在海峡的那一边,《孝经》研究也未见有新进展。台湾商务印书馆七十年代出过一本“今注今译”。此书在译注方面较详细而全面,这是优点;较粗放而欠准确,则是缺点。关于《孝经》的各项历史疑案,此书都因袭旧说而不作考辨,可能是限于篇幅,没有能展开作深入地探讨。至于对《孝经》的评价,此书说:“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而《孝经》是闻发此种精华的典籍。”这种说法恐怕也未必允当。

我们认为,《孝经》确是中国文化上最重要的古籍之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社会,要了解源远流长的封建宗法制度,要了解根深蒂固的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思想,就必须对《孝经》作一番透彻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它的文字、内容,也要研究它的流播和发展;不仅要研究它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也要研究它对国民性、民族性的影响。至于“孝道”本身,如果说它真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那么,也应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也仍然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孝经》一书,虽然也大谈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但是,它的核心却并不在闻发孝道,而在以“孝”劝“忠”。因此,今天的研究者必须用新的观点和材料,对《孝经》作出全面的考察,真正弄清它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正确的、公允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