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没有意义的人生,是从小只做有意义的事情

 学习这些事儿 2017-12-06


周末带着小朋友去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玩。


进了造型漂亮、气势磅礴的大楼,“咦,这么多人~~二线城市也这么洋气~~”


再仔细一看,各种少儿培训班亮瞎了:早教、乐高、形体、跆拳道、钢琴、绘画……


每个培训班外面,是整整齐齐坐着玩手机的家长。

我跟糕爹面面相觑:“童年表示压力很大”。


确实,周末的培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一种压力。家长们“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送孩子去培训班的路上”。

其实培训班本无错,从小给孩子多方面的熏陶是好事。糕妈小时候,也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民乐队,虽然啥也没学成,但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有意思”。


一旦兴趣班变成了升学的敲门砖,艺术的熏陶就变成了一种强迫。为了未来的“成功”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是真的“兴趣”还是一种“奴役”?


等年糕到了幼儿园,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挡住这扑面而来的压力,会不会给孩子也报上一堆各种班。


如果不上早教不上兴趣班,周末干什么呢?

我有一个特别赞赏的学姐这么说“周末都是我跟老公自己带娃,老人休息。不上任何补习课,我们带她纯玩,跟着我们玩我们喜欢的徒步旅行、皮划艇、烧烤,或者去她喜欢的游乐场、博物馆等等。”


这位学姐本身是非常有魅力、事业也很拼的女性,而她4岁的女儿,性格各方面都培养的非常好,是人见人爱的小姑娘。


宫崎骏说: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童年时5分钟的经历,甚至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


在培训班中“长大”的孩子,也许多了一些技能和专长,但很多童年该有的乐趣都失去了。


那天在电台里听到这样一句话:

最没有意义的人生,是从小只做“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长大而存在的童年,势必是功利的,不快乐的。早教和兴趣班都不用一棒子打死,但家长们跟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多思考、多衡量、多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