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书法人看不懂的两段董其昌书论,解释了用笔的真谛

 一言之美 2017-12-06

董其昌有两句书论,分析很是到位,清楚的解释了,为什么行草书难写。为何常人学了很多年依旧一落便是俗笔。

1,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此言依我浅见应该是说,一笔下来,提按顿挫应顺势而为,不能太急又不能太慢。写出来线条要有节奏感,慢时有灵动,急时又能刹住。这些都了解了,二王字便不难了,世人不解的是二王字的取势,明明单字看着是歪的,重心却又很正。

我们用米芾的草书来做个示范

90%书法人看不懂的两段董其昌书论,解释了用笔的真谛

这个草书其实是一笔贯气而下,但是分成了三笔,也就是起笔三次,收笔三次。

董其昌说自起自倒,“自”是什么?就是指自己。起是什么?就是起笔,倒就是压着笔锋,笔尖倒下,意思是行笔。

自起自倒就是自己控制起笔和行笔。

如果按照我们的习惯,对草书的理解应该和图③那样。一笔写下来,连绵不绝。

单事实上,名家都没那么写的。一笔写下来是属于连笔字,没有提按顿挫,就像音乐没有旋律,拿着二胡乱拉一通。

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就是②那样,分成三笔,第一个点能收住力量提起笔,到第二个点开始到第二笔结束,重新翻折移一下笔,重新开始起笔。

有人可能觉得重新起笔很麻烦,不如一笔写下才顺畅。那当然,写字当然可以,但是书法不行。

书法也有韵律,那种连、断就是韵律。

恰恰说明名家们的笔都是自己控制的,想连就连想断就断,而我们写字,一笔写下去,是笔在控制我们。

再说‘’转左侧右是右军字‘’,是什么意思呢?右军就是王羲之啊,王羲之的字转左侧右?

这个可能很多人不懂,以前我也录过视频讲过,很多人说我是承蒙拐骗,自己创造一套理论去教坏别人。

其实听到这句话我不生气,我特想偷着乐,董其昌的论书精华,居然成我自创的了。何德何能啊我!!!

2,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

90%书法人看不懂的两段董其昌书论,解释了用笔的真谛

以笑字为例,下边的大字,看人字那一撇一捺怎么写的。①是行笔轨迹②是行笔轨迹的方向。

看到没有,丿下来先像左转然后向右提出去。这就是转左侧右。③④我都在视频里讲过,3是王羲之,4是颜真卿。

如果用颜真卿的笔法去写这个大字,就应该是⑤这样的。

古人从不说废话,只是今人不懂罢了。

古人一局书论的精华,是三四十年的学书经历得出来的,况且,这三四十年还是大家名家的学习经历,而非泛泛之辈。‘’一句两句话怎么额可能那么无用。

一句转左侧右,就概括了王羲之的字。有几个人能总结出来?即使能,可能也是长篇大论了。

高手都是说简单的话,理解复杂的问题。大多数爱好者都以玄乎为傲,其实水平还未入门。

当然,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有人想问的。为什么只总结了王羲之的字,没总结别人的字呢?其实也有,不过今天没讲到。而且不是四个字总结的,因为后人基本都学习了王羲之,也就是都用了转左侧右。颜真卿亦如此。

第二句

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

行草之关键,在于提按,一落笔写成一个如一笔龙一笔虎之类的字,转折之间笔画质量就越来越弱,虎头蛇尾,如果像楷书一样每个笔画都是按笔着纸,慢慢行笔,结尾收一下,这样的笔画组成的字就会提按分明,按处有势,提处有力。

学行草书最大的困难是信笔,为何你临帖的字比你背写要好,因为临的时候你注意到它的提按,所以你行笔也会很慢,你的注意力能控制你的笔去模仿。然而没了帖,就看不到标准,意识就松懈了,笔画开始随手连贯,提按就弱了。字也弱了。

90%书法人看不懂的两段董其昌书论,解释了用笔的真谛

依旧是米芾草书,佳。

图二是行笔的断,其实一个佳字共六笔,只不过前三笔太明显,用了一样的颜色。

如信笔,点画皆无力。这个意思刚才也说过。可能有人觉得连笔很好,写书法就是得连绵不绝,一笔写到底。那没办法,你愿意就愿意,也就没啥必要看下去了。我不缺一个没啥水平的读者。我写文章,是为了分享一点东西,而不是为了取悦你。看得惯就看,看不惯,自己动手点×。

喜欢写连笔字的人,一定会写成③这样。即使有转折,然而没有提按。转折是气,提按是力。如果按照身体来说,转折就是血管,提按就是心脏供血的跳动。

每一笔为何断?因为能中控制住笔,因为胸有成竹。知道每一笔该怎么而写,才去下笔。也是因为手下有功夫,才去无意识的写。

看图②断笔的次数,就是能收住的次数,能收能放,才是真功夫。不只是字形好看就是写得好。有的人字形很好,用笔有法度,就是油滑。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有人这么评价别人的字。何为油滑,就是不知道断,不知道收。

断和收有规律吗?有,也没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规律,别的名家未必和米芾断的笔画次数一样,但是一定有他自己断笔收笔的规律。这就是自收自束的束。收的收笔,束是收的住。束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不可放任油滑。

用笔就是七个字,起行收提按转折。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理论?因为方便别人理解,丰富书法形式。

笔,一定要学会控制,而不是让笔控制你。其实临帖就是学控制笔的过程,因为你的思想上,每次临一笔,都回去想他是怎样完成的。这就是下意识的在学如何控制笔,每个笔画该怎么控制。

创作,一定要建立在大量临帖之上,否则,笔就会控制你,任笔而行。自以为很顺畅,其实丢了自己。这样学书法,也不会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不懂收、束的人,是不懂放的。不了解自己实力的人,也了解不了对手。

90%书法人看不懂的两段董其昌书论,解释了用笔的真谛

放字一个,大家可自行稍作分析。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打铁,自己先硬。能软能硬,是为能柔能刚,能收能放为刚柔并济,是为阴阳,是为道。

中国文化传承千年,都是相通的。

希望大家和我共同进步,多多关注。

言辞多为白话,也不简练生动,只想更多人能看懂。如果只讲的严谨,专业,毕竟会少分享给一些朋友,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

如觉文中词话有待商榷,可评论探讨。

如觉我为放屁,借用锅的钢老师一句话:勿妄言之,勿妄听之。

喜欢本人请关注我。

我叫梁宇航,字杅舟。

文章,写来就是给人看的。可转载,可抄袭。如果方便,可告知于我。

懂抄袭,起码是听懂我所笔笔的了,对我来说也是功德一件。

我也在抄,抄的古人,我也在学,学的今人。只不过综合到我手里,就是我的了。

再见。

最后一句:人和人是有差距的,水平是有高低得。何来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