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年前,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成为后来千字文的定本。总共千言,却没有重复字,每四字一句,天文地理伦理历史,内容蕪杂,但易读易记,甚见博学,因而流传既广且久。 在封建社会作为启蒙读本的千字文,也成为历代书家乐于书写的内容。吉林美术出版社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千字文墨宝》,就集纳了历代六十多位书家学者书写千字文的墨迹,行草隶篆楷各体都有,洋洋大观。王羲之、智永、孙过庭、欧阳询、怀素、赵佶等大家名宿,都留下了千字文名帖,成为我们取法的经典教材。 由于千字文有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临习好处甚多,学习各体都有范本,临习一本帖下来,一下掌握这么多字的写法,是学习其它帖所达不到的。如学习草书,就有大小草体千字文十几种,一个字,通过大师不同的写法,从中了解草法的丰富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应该说,这几十种帖,都是宗师、大家所写,一流水准,各臻其妙,历经沧桑,光芒未减,是真正的墨宝经典。 我学习草书,从张旭、高闲、怀素、赵佶等大草千字文上受益颇深。张旭的残碑千字文,大开大合,险峻爽利,结体奇异,雄浑大气; 怀素大草千字文,笔法纯熟,精妙神奇,纵横无羁,飘逸潇洒; 徽宗赵佶,写得大气磅礴,真力弥漫,舒展自如,天女散花,这些大师之草书,已达圆融自如,为成熟之作,达上乘之境。每每临习,敬畏不已,为我先师,赠我字魂,太给力了。 学习书法之同仁、同道,一定要重视古人千字文的墨宝,潜力学习,孜孜以求,当有大的收益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