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岁月,叫彝文春联||今年,在凉山,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彝文春联!

 老鄧子 2017-12-07




  无论春秋酷暑美丽依旧,无论江河褪色日月增辉,淡然中,被岁月烘焙的青春总是要在年关尾声中,黯然神伤,那种过眼云烟和依然流动的岁月之河,被新的喜庆覆盖,合着雪落下的翘楚。

   彝族谚语说,时间过了一半,火把节就要到来,时间到了年尾,彝族年就要临近。一个月前,凉山大地,渐次拉开了喜迎彝历新年的序幕。

  惊喜的是,在今年的凉山大地,悄然流行着一款款红色的喜帖,我们把她叫做彝文春联,她是岁月留给大地的音符,也是彝族人步入新时代的名片,彝文门贴,或者叫做彝文对联,在这个彝历新年敲门之际,随着新年的钟声慢慢敲响,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深处。

  在盐源,美姑、昭觉、普格、越西、布拖等彝族人聚居区,大家欣喜的看到,彝族的年轻一辈,正在在微信朋友圈中晒着贴在自家门上的彝文对联,一时间,点赞无数。

  汉族的春联,是汉文化里最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寓意辞岁迎新,每一幅对联都表达了欣欣向荣的憧憬和意愿,这种文化,也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被彝族人慢慢接受和追崇。

  而在千百年来的彝族文化里,这种形式的祝福,貌似是不曾有过的。但是在今年,这种空白被突破,在凉山,我们有幸见证。

  有幸让我们见证这一历史片段的,是一个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彝文系、名叫阿比石颂的美姑县老师,和一个叫“凉山月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文化单位。

 阿比石颂说,一直以来,在乡下农村或者城里,发现族人们过年或者办喜事、丧事时,很多人有按照汉族的对联或者挽联类,写一些祝福语或者想要表达对逝者的怀念的文字的期望,但是苦于找不到规范的彝文书法和彝文对联出售,所以想要为此专门收集和原创一些彝族人爱说的格言、谚语和表达吉祥如意的文字做成一本集子或者出版。

 恰好,“背水的遇到背燕麦面的”,她遇到了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传播的公司——凉山月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双方一拍即合,相约研发了一套彝族文字的对联和类似的楹联,集结成册,取名《彝族门贴彝文对联》。双方目前正在对接出版事宜,预计明年能够与读者见面。而这个集子里面的彝族对联和格言、谚语几乎都出自阿比石颂老师的原创,所以目前已经申请了四川省知识产权专利。

 阿比石颂说,这些对联的内容涉及彝族年、姻缘、礼仪、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尊师重教、团结和谐、守法用法、爱国教育等,可当做是一本内容很丰富的彝族文化读本,希望彝族亲友们能够喜欢和支持这款彝文对联或门贴。

  看好这一文化品牌的推广,目前,州新华书店已经和月阳文化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全州各县新华书店柜面上,都摆上了写好的彝族对联准备出售。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每当过年或者家有喜事、丧事时,彝族人也可以学习借鉴汉文化里的这种传统风俗,写下彝文对联了,汉为彝用,增强彝汉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这个创意好,为他们点赞。

 特别鸣谢——感谢凉山月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为我们制作了这款暖心的对联门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