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本可以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

 宛平2008 2017-12-07

     德国本可以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惜“施里芬计划”葬送了胜利。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德国开始军事动员积极出兵支援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此时德国完全应该将战争限制在东欧而不能扩大到西欧。如果是局部战争,俄国当然不是德国的对手,反而可以剪除法国在东线的羽翼

    如果法国向德国宣战,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攻入法国境内也可以,能够攻下巴黎更好,不能攻下巴黎也可以破坏法国东北部重工业基地。不过,马恩河会战后,德国就应该在西线采取守势,在东线采取攻势。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结束,德国大军就应该兵分两路,北路军从东普鲁士反击牵制俄军,南路与奥匈帝国军队一起进攻塞尔维亚,迫使保加利亚与土耳其甚至希腊、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阵营。一旦解决了巴尔干问题,则俄国就与英法等国隔离开来,下一步则是发动东线攻势解决俄国问题

    1915年德国应该在西线采取守势,主力部队调集到东线,北路军从东普鲁士沿着海岸线“解放”波罗的海三国并进攻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中路军与奥匈军队一起进攻华沙“解放”波兰兵进攻莫斯科、南路军与东南欧各国军队一起“解放”乌克兰进攻顿河腹地。即使德国不能彻底解决俄国问题,但只要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乌克兰等国脱离俄国独立,也会让俄国丧失元气甚至再也站不起来。德国把海军集中在波罗的海,不仅可以消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而且可以掩护陆军从海上进攻彼得格勒等城市,甚至攻入北欧“解放”芬兰。

   解决了东线问题,1916年德国就可以在西线发动进攻或者与英法媾和。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则此时德国军队应该联合奥匈帝国进攻意大利,从南面威胁法国侧翼。准备妥当,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大军就可以在北路与南路同时进攻法国,并向法国提出“体面和平”要求——法国退出战争,双方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条约,发起“政治攻势”。一旦失去俄国在东线的牵制,德国联合奥匈帝国与东南欧各国击败法国其实是时间问题,法国能够接受“体面和平”最好,不能接受也会导致德国军队向巴黎步步紧逼重演普法战争那一幕。

   德国本可以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惜德国先是错误向法国宣战,而不是争取将战争限制在东欧。其次,德国应该在马恩河战役后迅速在西线防御而将机动兵力转向巴尔干战线,摧毁塞尔维亚甚至希腊、罗马尼亚的抵抗,并争取保加利亚、土耳其加入同盟国阵线。又次,德国向俄国发动进攻,应该打着“解放者”的旗号,鼓励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乌克兰等国脱离俄国独立。最后,德国应该抽兵击败意大利或者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两路大军攻入法国迫使法国接受“体面和平”。德国在西线浪费太多精力与兵力,而这些兵力本可以在巴尔干战线、东线、意大利战线创造价值,可惜了德国如此强大的陆军。

    德国处于英法与俄国之间,这意味着德国军队可以快速通过铁路从一条战线调往另一条战线,这是英法与俄国不可比的。一旦德国“各个击破”先后解决巴尔干问题、俄罗斯问题、意大利问题,再来解决法国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也就会改写。大量兵力在西线被浪费,德国本就不充裕的军队也就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