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卒中康复】每6人中就有一个发病!不可不知的脑卒中

 长沙7喜 2017-12-07


我国每年有1500万新增脑卒中患者,其中600万人死于脑卒中。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每6个人就会有1人一生中产生1次脑卒中。



“听说隔壁王大爷,脑卒中住院了。单位的老李头,也不行了。就连对面王大妈的侄子,年纪轻轻的也得了中风,没办法工作养家了……”


原来,脑卒中,距离我们这么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 疾病相关:如既往脑卒中病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合并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


2. 生活相关:肥胖少动,吸烟饮酒,服用避孕药。


3. 其他:年龄,性别,种族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因素。


卒中高危人群判断标准?


普通的感冒,容易在年老体质及年幼体质中传播,脑卒中也一样,具有自己的易感人群。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卒中高发人群,怎么进行判断呢?



判断标准

1. 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心脏瓣膜疾病患者。

3. 吸烟人群。

4. 血脂异常人群。

5. 糖尿病患者。

6. 体育运动较少人群(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

7. 体重明显超标(BMI≥26kg/m2)。

8. 脑卒中家族史人群。


上述危险因素


具有≥3项,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患者,都被列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具有<3项,但具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被列为脑卒中中危人群


具有<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者为脑卒中低危人群


脑卒中可以预防吗?


任何一人一生中都有可能罹患脑卒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际卒中协会调查显示,80%的卒中都能够被预防,所以一定要注意坚持以下几点。



1. 控制血压:建议您时常关注自己的血压,如果血压一直≥140/90 mmHg ,就会对血管造成巨大的上海,大大增加罹患卒中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您不仅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还要咨询专业医生,做出正确的的降压方案。


2. 检查房颤:数据表明,患有房颤的人群,罹患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以上,针对房颤早期,给予抗凝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卒中风险。


3. 杜绝吸烟:抽烟能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脑卒中和心梗的风险。


4. 减少饮酒。


5. 降低胆固醇:适当服用降脂药物,适当运动。


6. 控制血糖:注意控制血糖,使用降糖药物,进行饮食干预。


7. 增加锻炼身体次数


8. 合理健康饮食。


9. 检查血液疾病:如贫血、抗凝血酶III、蛋白C、蛋白S缺乏等。


脑卒中早期识别?


怀疑自己得了脑卒中,可以按照眼、口、手、脚的顺序观察自己是否发生了卒中。



1. 突然产生一些症状。

2. 视力模糊,下降或者丧失。

3. 眼睛向一侧凝视。

4.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5. 面部局部麻木,口角歪斜。

6. 语言不清,理解困难。

7. 一侧身体出现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现象。

8. 严重又少见的恶心、呕吐、头痛。

9. 上诉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出现脑卒中后应该怎么办?



1. 病人一旦出现卒中症状,周围人要保持安静,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通知病情相关人员陪同入院,以提供详细病史给医生。


2. 呼叫急救电话。最好选择卒中专业医院。因为脑梗治疗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3小时内,一般不超过4.5小时,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万不可等待病情独自好转,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采用担架搬动,避免颠簸。


3. 家庭应急处理。如果家里有血压计,可测量并记录血压。注意不要给患者一些不能确定的药物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因为吞咽问题造成呛咳、误吸,增加治疗的麻烦。


【视频】脑卒中宣传片


撰稿:Am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