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故事教你读懂庄子的逍遥

 我的书海601 2017-12-07

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又一重要的代表人物,由庄子著的《庄子》一书更是继《道德经》之后老庄学派的又一部经典代表作。

《庄子》一书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德充符》等共三十三篇,书中庄子用天马行空的思想和高瞻远瞩的大格局揭示出了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读了《庄子》很多人会感叹两千多年前的他为何能拥有如此大智慧,如此一个不一般的人。本期,我们通过七个小故事,体会庄子的逍遥和大智慧,他的思想穿越两千多年,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指导作用? 

婉拒来使

庄子是不一般的人,拥有很大的智慧,但史书记载,他做官只做到宋朝主管漆园的一名小吏,为何?《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王派两个使者请庄子来楚国做相。此时的庄子却在河边钓鱼。他们来到河边,可庄子压根不看他们,还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我知道你们国家王朝里摆着一只三千年的老乌龟。你们觉得这只老乌龟是喜欢肠子肚子全剖开被尊贵地摆在那里供人们享用呢,还是喜欢在泥堆里玩呢?使者说当然是喜欢活着玩了。这说明庄子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他不愿做官,他想达到精神的自由,精神达到满足,达到逍遥游才是最有价值的。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是不愿受唐太宗的任用,而宁愿在山野按季节采药,研制药方,治病救人,才有了他后来著述的药学圣典《千金方》。

断鹤续凫

《庄子·骈拇》中记载了“断鹤续凫”的故事。“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从中看出了庄子的不争。

争是人的本性。甲骨文“争”就是两只手拿着一个东西。庄子的不争指的是不要争身体条件之外的事。《庄子·骈拇》“断鹤续凫”的故事中“野鸭子腿短,硬给它接长了它很痛苦,仙鹤腿很长,给它锯了它也很痛苦。”庄子的不争深得古代文人的喜欢。大文豪苏轼就是庄子的粉丝。苏轼一身仕途不顺。公元1071年,他正要在仕途上大展身手时却因上书朝廷谈论新法改革的弊病遭到新党打压,此后,苏轼又因“乌台诗案”等原因不断被贬,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在长达数十年的苦闷谪居途中,苏轼重读《庄子》,豁然醒悟,他明白人生除了要积极进取外,还要懂得以退为进,这样更能让人感悟世间的美好。所以苏轼才会在诗中写到:“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能有菊花就是重阳,能有明月就可以过中秋,人不必拘泥于外在,要有淡生死,忘祸福,顺其自然的思想。庄子对苏轼成为豪放派诗人起到了重要影响。

水静犹明

庄子也有爱生气的时候。《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庄子家里吃的快没粮食了,他去找监河侯借钱买吃的。监河侯说:等我把这个当地的税收收上来以后我再借你三百金。庄子一听,挺不高兴的。于是庄子给监河侯讲了个故事。他说:昨天我在半道儿上看见有一个车辙,车辙里面有一条鱼在喊我,我就问什么事啊,它说,我是东海里的一个波臣,现在没水了,现在你用一斗水或一升水就能救我,让我活下来。庄子说,你别急,我去西江给你引水过来,那多痛快啊。那鱼说,等到那时候你就上那个早市卖鱼的地儿去买我吧。关于生气和发怒,《庄子·天道》有句名言:“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水如果很平静,它能像镜子似的映照出天地万物,如果它波涛乱滚,浑浊起来,就什么也照不见。如果人的精神能像水似的那么平静,那么你的许多行为选择就都是正确的。

空掉你的船

《庄子》里还有一个故事“虚舟”。有一个人开着一船航行在江里头,那多逍遥啊。突然,这条船被对面的一条船给撞翻了。但对面这个船上没人,这个人从水里游上来,自认倒霉,接着游船走了。庄子就问:如果对面这个船不是空的,有人,会怎么办呢?结果肯定双方会理论,争执。天灾无怨,人祸有恨。如果我们把这条船当作虚舟,冷静的处理,不要冲动,就能避免生灾。这是庄子故事对我们的启示。老子也很冷静。有一个后学士成绮特别崇拜老子,走了一百多天来拜见老子,脚上都磨出厚厚的茧子。结果他到了老子家一看,惨不忍睹,乱七八糟。他扭头就走,老子淡然一笑。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回来给老子道歉。老子说,你说我是牛就是牛?你说我是马就是马?我不承认。我还是我。老子很平静,把这事给化解了。

与时俱化

如果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庄子》寓言是这样讲的。《庄子·山木篇》讲:庄子带了些弟子进山,山口路边一个巨粗的树,木匠过去,理都不理。庄子问,为甚不看?木匠说,不成材,未用乃能享尽天年。晚上,庄子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一看庄老太爷来了,就叫儿子去杀鹅。儿子问,杀哪只鹅啊,有的鹅能叫,有的不能叫。父亲说,肯定杀不能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师傅,树没用,享尽天年,鹅没用就夭折了,为什么呀?庄子说,我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与时俱化,根据形势变化来采取自己的行动策略,如果有侵略者侵略到我们家门口,就坚决还回去,打得他片甲不留。

未尝死,未尝生也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是真正平等的一件事。庄子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庄子》一书中有很多讲到了他对死亡的看法。庄子的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他的朋友死了,他临尸而歌。这或许与楚国当时的跳丧的风俗有关,但也足可看出庄子对待生死的坦然。《庄子·列御寇》谈到庄子对死亡的看法。庄子肯定自己会死的,他问学生说,我死后你们会怎么办,学生说会厚葬,庄子说没必要,就把我搁在地上就行了。他说日月是连壁,漫天的星星都是在给我做陪葬。学生说如果您被老鹰吃了怎么办?庄子说,如果埋地下不就会被蚂蚁吃了吗?他把生死看得特别明白,生来了,不拒绝,死走了,也不拒绝,顺其自然。《庄子·至乐篇》有句话“未尝死,未尝生也”。意思是你没尝过死的滋味,等于你没生过,这是他对死亡的一种认识。恰恰是死这个问题,让人知道该怎么活着,我们要有限的生命力活出自己的色彩来。

庄周化蝶

《庄子.齐物论》中讲了庄子做梦变成蝴蝶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发现自己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看出《庄子》一书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深刻体会到庄子是何等的逍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