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

 Wdjljjfj 2017-12-07

管仲是个好干部,兰阇来聊聊他。

在管仲的晚年,当他回首往昔时,是有资格自诩人生无憾的。

管仲出身于底层贵族,后来成为春秋前期第一强国齐国的国相,虽是陪臣,但富贵堪比国君。管仲所获得的采邑,比一般但卿大夫要多数倍,宴饮之器也与国君基本相同,在处处讲“礼”的春秋时代,这无疑是不合“礼”的,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僭越,原因就是齐桓公赋予了管仲这些特权。

令人惊讶的是,管仲之所以能获得这些特权,依然是因为“礼”——管仲曾经委婉地向齐桓公要求地位和财富,理由是没有这些东西,就无法完成治国的理想。管仲认为,“贱不能临贵”,“贫不能使富”,“疏不能制近”。齐桓公满足了管仲——以其为上卿,使之贵;赐之齐市租,使之富;尊其为仲父,使之近。很多年之后,孔子曾说:管仲虽贤,若不能得此三权,也无法使其君南面而称霸。

毫无疑问,管仲是一个治国的奇才,但同样没有疑问的是,管仲很幸运地遇到了齐桓公,后者赏识他、信任他、依赖他,于是两人君臣相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后世将管仲誉为“春秋第一相”,表彰的正是他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孔子对管仲十分崇敬,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还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对孔子而言,“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是他思想的核心之一。在《论语》中,被孔子冠以“仁人”称号的,加起来只有六个人:商代的微子、箕子、比干,商末周初“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以及齐相管仲。

可是人无完人,管仲身后也遭受到许多批评,孔子也在某些方面指出了管仲的缺陷:“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这是在指责管仲太奢侈。

“邦君树塞门,管氏也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这是批评管仲不知“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