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因为这个动作,35日龄仔猪每头增重0.92kg

 Hulinlong 2017-12-07
摘要:本研究选取10窝1-3日龄哺乳仔猪6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头;对照组在3日龄注射补铁剂2ml,试验组在3日龄及17日龄分别注射同种补铁剂2ml,观察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于35日龄时测定各组仔猪的平均增重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35日龄时,试验组仔猪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二次补铁与一次补铁相比能显著提高仔猪增重和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
  铁是初生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缺铁会导致仔猪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免疫力下降,同时贫血状态下的仔猪更容易患并发症进而死亡。已有研究报道,仔猪出生时体内铁总贮存量约为50mg,到28日龄断奶时共需铁约469mg,而仔猪每日从母乳中仅能获得约1mg铁,供需之间的差距使仔猪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目前多数猪场已采取1-3日龄一次性补铁200-300mg的方法进行仔猪补铁,这种方式基本能够解决仔猪前期缺铁的问题,但仍无法满足仔猪后期对铁的需求;且一次补铁剂量达到300mg时,存在不易吸收、注射部位外溢等问题,降低了铁制剂的实际利用效果,导致20-28日龄仔猪仍出现贫血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畜牧工作者上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二次补铁的效果已被多篇报道所证实,陆新章(1997)的实验结果表明仔猪在日增重方面二次补铁明显高于一次补铁和不补铁组, 且发病率低, 成活率略有提高;殷裕斌,程泽信(2000)的两个实验也证实二次补铁的仔猪断奶个体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6KG和0.4KG,差异均显著(P<0.05),表明二次补铁比一次补铁可以提高仔猪断奶重。
  右旋糖酐铁是右旋糖酐和铁的螯合物,为可溶性铁,其中铁离子为有效活性成分。铁补充不足容易引起哺乳仔猪缺铁性贫血,影响其生长发育、成活率及有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本试验通过二次注射右旋糖酐铁对哺乳仔猪进行补铁,并与只注射一次的进行比较,以探索二次注射右旋糖酐铁的补铁方式在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实际效果,为科学饲养哺乳仔猪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某品牌补铁剂(10%右旋糖酐铁注射液)
  1.2 实验动物
  选择胎次相同的10头LY母猪,用同一头杜洛克公猪精液输精,在所产的10窝仔猪中每窝随机选择6头1-3日龄健康且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的个体共60头作为供试猪,且每窝选取的6头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各30头。每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自然哺乳,按照常规程序对仔猪进行驱虫、免疫、去势和消毒。35日龄时试验结束。
  1.3 给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颈部肌肉注射补铁剂。对照组于3日龄注射补铁剂2毫升;试验组分别于3日龄和17日龄(间隔两周)各注射同一补铁剂2毫升。
  1.4 体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测定
  试验期内分别测定并记录仔猪初生重、35日龄体重、发病头数和死亡头数。其中35日龄体重逐头空腹称取,发病以拉白痢为准,非病因因素引起的死亡不计入病因死亡数。
  1.5血红蛋白的测定
  35日龄转群时,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液,于24小时内送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生理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含量(HGB)。
  血样检验方法:血红蛋白 (HGB) : 采用双波长光电比色法(540nm) ;
  血样检测仪器:K - 1000 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日本东亚公司生产)
  1.6 数据分析
  仔猪增重=35日龄体重-初生重;
  仔猪发病率(%)=(每组发病头数/每组总头数)×100;
  仔猪死亡率(%)=(每组死亡头数/每组总头数)×100;
  试验数据分析采用SAS 9.2软件中GLM程序(General Linear Model)进行单因素最小二乘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次补铁对仔猪增重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初生重、35日龄体重、增重及35日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二次补铁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1可以看出,仔猪35日龄时,对照组增重为10.30±0.30 kg,试验组增重11.22±0.30 kg,试验组增重比对照组高0.92 kg,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二次补铁可以有效提高仔猪增重。
  表2 二次补铁对仔猪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为9.77±0.57 g/100ml,试验组血红蛋白含量为12.24±0.51 g/100ml,试验组血红蛋白含量比对照组高2.47 g/100ml,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二次补铁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2.2 二次补铁对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见表3。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组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6.6%和6.7%,经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未到达显著水平(p>0.05)。
  2.3 二次补铁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经济效益见表4。(仔猪价格随市场行情有所波动)
  表4 二次补铁与一次补铁的经济效益
  注:试验组平均每头增加收入(元)=(试验组平均增重-对照组平均增重)*仔猪价格-(试验组铁剂成本-对照组铁剂成本)。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组每头仔猪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组平均增加23.30元,表明二次补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铁是仔猪出生后快速发育及维持自体代谢与生理作用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也是多数代谢物质和血红蛋白等蛋白的组成成分。仔猪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免疫力下降,同时贫血状态下的仔猪更容易患并发症并导致死亡。为哺乳仔猪及时充分的补充铁元素非常重要,不但可以预防仔猪贫血的发生,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本研究通过给初生仔猪在3日龄和17日龄时,注射补铁药物右旋糖酐铁,记录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于35天断奶时称量各猪只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别不大(p<0.05),但是验组仔猪增重(11.22±0.30kg)显著高于对照组(10.30±0.30 kg,p<0.05),表明二次补铁相比一次补铁确实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增重。有研究表明,仔猪断奶重的增加能提高60日龄体重和肥育效果,加速猪群周转,缩短整个饲养周期。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每头仔猪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组平均增加23.30元,同时集约化猪场因补铁次数增加而上涨的工人工资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其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30以上,二次补铁能够为规模化养殖场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仔猪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是反映体内铁代谢状况和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仔猪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在10g/100ml以上时,能保证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在9g/100ml以上时,仅符合仔猪最低需要量。本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二次补铁)血红蛋白的浓度为12.24±0.51g/100ml(>10g/100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能保证供试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对照组(一次补铁)血红蛋白的浓度为9.77±0.57g/100ml(>9g/100ml),仅符合仔猪最低需要量。当仔猪感染某些病原体,如圆环病毒或附红细胞体疾病时,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会发生改变,特别是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下降尤为明显。哺乳仔猪二次补铁能显著提高仔猪血红蛋白含量,因此对受到上述两种疾病威胁仔猪可以进行二次补铁以缓解症状,加快仔猪康复速度。
  二次注射右旋糖酐铁为哺乳仔猪补充铁元素,可满足哺乳仔猪生对铁元素的需求,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仔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但二次补铁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加大了仔猪的应激。在对仔猪进行二次补铁时应选择对仔猪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优秀补铁产品,以降低应激反应对仔猪的影响。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照组在3日龄注射补铁剂2ml,试验组在3日龄及17日龄分别注射补铁剂2ml进行二次补铁试验。试验结果经GLM分析发现,35日龄断奶时,试验组哺乳仔猪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二次补铁与一次补铁相比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个体增重和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研究通过对照组在3日龄注射补铁剂2ml,试验组在3日龄及17日龄分别注射补铁剂2ml进行二次补铁试验。试验结果经GLM分析发现,35日龄断奶时,试验组哺乳仔猪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二次补铁与一次补铁相比能显著提高哺乳仔猪个体增重和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来源:今日养猪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