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22年参展国展,创下多个书法圈第一,他给你透露这些套路

 雲龍书舍 2017-12-07

第一个国展冲刺班的创始人,

第一本笔谈创作《国展获书家谈创作》主编,

第一本从国展的角度、以毛笔评点75位学生的《师生集》作者,

第一位策划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从临摹到创作DVD

……

这位开创多个书法第一的,就是张卫东老师,他已经连续22年参展国展。

1995年,时年27岁的张卫东老师第一次投稿国展就入展了——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之后的第一届行草展还获得了“能品奖”。到今日国展获奖数十次,比如全国第六、七、八、十、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五、六届兰亭佳作奖。

这次我们就采访到了这位传奇书家,希望借此能让大家对于国展、书法创作有新的理解和认知。

张卫东老师作品

墨池:有的人入选几次国展,获得中书协会员的资格后,就不想再投了。连续22年参展,您的动力是什么呢?

张卫东老师:这都是因为喜欢书法,希望自己能够长时间保持这种竞技状态,或叫创作状态。最大的动力是可以紧跟当代创作一线的步伐,不至于掉队,或落伍太多。国展是全国高手的较量,上万件作品评选出几十幅,稍有不当之处就会落选,对于书者的创作水平、学识涵养等都是严格的考验,用参展来磨练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个好办法。

对落选也看的很淡,比如第四届兰亭奖的时候,我指导的学生入选了,自己却落选,这是很正常的。我也不担心获选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再高水平的作者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入展。而且看一个书家也不能光看一两个展览的情况,而是要综合看,甚至青年、中年、老年全面看,更要关注其学养和修为,光靠字写得好还不能算完全成功。

墨池:很多的书法爱好者热情很高,但确实还没有能力参加国展,那么投稿一些省市级的展览呢?地方展览的水平能起到锻炼人的作用吗?

张卫东老师:我就是普通书法爱好者,经历了当代书法发展的大多半(中国书协1981年成立),我1985年开始发表书法作品,由镇书法比赛一等奖开始,1987年参军到上海获部队(正军级单位)书法比赛一等奖。从此开始了我32年的投稿生涯。

用参展来保持或提高创作水平,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经常告诉学生,要趁年轻多参加各种比赛,既为自己争荣誉也为当地书法界争荣誉。年轻时精力旺盛,学书方法对路进步快,比较容易出成绩。

参加展览有省市级也有全国级,现在很多地方(省级)只要设奖金的比赛,基本就是国展水平了,获奖的作者基本都是国展高手。我觉得先不要管能否入展,只要参赛,认真准备了作品,每参加一次都是一次进步。但要注意总结经验,不要总是按落选的思路写作品呀,要分析失败的原因,多学习,多看资料,功到自然成!

《张卫东行书千字文》局部——《书法》杂志百强榜作品

墨池:您在全国首个开设国展冲刺班的,这在当时的书法圈是空前之举, 您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呢?

张卫东老师:我2003年开办全国首个冲刺班。当时没想太多,只想做一件事情。还有一个就是当时我花了三年时间编了一本《国展获奖书家谈创作》,拟搞个首发式,于是想到再办一个冲刺八届国展培训班吧,如此而已。

墨池:书法是一门不能速成的艺术,那您觉得冲刺班会不会有争功近利之嫌?能给同学们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吗?

张卫东老师国展班是可以通过较短时间解决一些理念的问题,也就是教会你国展作品应该如何创作。所以有些基础本来就不错的学生很快就脱颖而出入展获奖了。当然那些功力不足的学生还需要大把时间来解决临帖基本功和创作的过渡。也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学生,只要一入展后就马放南山,不再下功夫临帖,三番五次地重复创作,而不从书法的本体出发,继续溯本求源地下实功夫,最终是无法走远的。

我2003年办的第一届国展班54人中,现百分之六十已是全国会员了,有10来个获奖。当然,他们除了在我办的班学习,还多次到别的地方学习过。像浙江的邱朝剑、方钢军,江西的蔡长远,河南的高昂,湖北的胡定云等都曾在我办的班上学习过,好的苗子我们一般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如江西的龙友,我应邀给江西省书协授课时就断言:他不是入展的问题,很快可以获奖。后来他真的获了几次大奖,现在可以算1980年代代表书家之一。

学习书法,要找适合自己的老师,不光是看老师的级别头衔,或被粉饰的光环。我觉得主要看他的创作成绩和教学成绩,其他都是虚的,不重要。

墨池:据说您还多次组织青年书家到绍兴兰亭观展?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资源这么丰富。在手机上看不是挺方便的吗?

张卫东老师很多国展班也是要给学生讲展厅效果的,我觉得一定要到现场感受展厅的效果,这对创作很有帮助。知道自己的作品悬挂在展厅中是什么效果,作品的展示效果和摊在桌子上是不一样的。

《张卫东课徒手稿册》局部——兰亭奖作品

墨池:获得这么多国展奖项,您肯定是懂得了国展的套路,可以给书友们透露一点吗?

张卫东老师其实,总的来说就是不要迷信国展体。人们常说国展体或者叫展览体,说入展就得按照套路去写,但我觉得国展不会限制书家的创作思路,这是一种杞人忧天。通过我这些年参展,我有三点建议给大家参考:

第一,作品要因地制宜。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展厅竖式作品为主进行创作,征稿要求少作拼接、少点色彩,你弄个大花脸、拼贴无序,那肯定要淘汰。

第二,讲传统但还要有所突破。国展是讲究传统的,但更讲究突破一点传统。譬如中堂,一般书写都是三行整,落款躲在第三行下,这就是老套路,看了几十年啦,国展作品这样行吗?!这就要求我们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固执僵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要避免创作僵化。首先要解决思想僵化!如果几十年重复这一套就是僵化,不管什么形式的作品,都要考虑如何出点新意,这个新意包括:取法,学古今一切作品都不能原封不动生搬硬套,要做取舍,要会取舍。章法和墨法,这两个方面没有变化的作品一般很难让人把眼睛留住。

张卫东老师作品

墨池:张老师工作这么繁忙,这次能抽时间来给我们墨池的同学们上课,真是难得。那您为什么会选《十七帖》来开讲呢?

张卫东老师我一贯主张临习经典,《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草书的经典,也是我近来临习的要点。这个帖的经典在于信息量大,它涵盖了王羲之草书中用笔结字对的精华,结字的收放开合,就势的起伏变化,用笔的沉厚与张扬,衔接过渡的自然都运用得非常准确,且是随意率性而为,因为这是十七通书信,书写状态是很松弛的。

我举得自己的行草过于流美,而少几分沉厚道劲。所以力求从这个帖中去汲取养料来提高书写水平。我也谈不上掌握了多少,但学习的体会还是有的,希望通过这次课程和书友们分享,一起来学习探讨《十七帖》。

第一节课一元试听,12月9日19:00微信群授课。后续两节正式课每节50元,打包报名全部正式课享8折优惠。

课程大纲

第一节 《十七帖》风貌初探

2017年12月09日 19:00

1. 王羲之《十七帖》介绍

2. 学习《十七帖》的工具准备

3. 二王核心笔法,方折和使转(圆转)

4. 《十七帖》经典章节临写讲解示范

第二节 《十七帖》笔法解析

2017年12月16日 19:00

1. 线质的把控以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2. 基本笔画的书写方式及相关单字讲解示范

3. 用笔变化及相关单字示范

第三节 《十七帖》临创转换

2017年12月23日 19:00

1. 《十七帖》的结字特征

2. 《十七帖》的章法布局

3. 实临到背临、意临的转换

4. 创作方法及简单创作示范

导师简介

张卫东

1968年生于江西高安。

中国书协第六,七届行书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

22年的国展参赛经历

上海书协行书、草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第六、七、八、十、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五、六届兰亭佳作奖

1995年获全国第一届行草能品奖

2000年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二等奖

2008年获全国第一届册页展二等奖等。入展中国书协楹联、册页、手卷,正书、扇面展等近40次

200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奖

2007年获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先后获上海书协:创作奖,教育奖,组织奖

1985年获江西高安荷岭镇书法一等奖

1988年获上海空军政治学院书法一等奖

2008年获首届'观音山杯'书法特等奖

2008年获上海市民书法大赛一等奖

1989年担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书法评委,并多次担任上海书协及青年书协书法评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