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打鼓岭上桃花洞》

 我的七彩石 2017-12-08

打鼓岭上桃花洞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点才更让游人悦目怡心,黄梅县打鼓岭上的桃花洞就浸透了这样深厚的色彩。

人间芳菲四月天,我和几位朋友来大古岭采风。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明丽的阳光温暖着大爱,飘逸的白云舒卷着诗意,鲜红的杜娟盛开着热情。一路春风一路景,自然之风光的移情作用内化为心灵的美感体验,由此而转化为情绪的愉悦,路短了。

上得山来,放眼寰宇,天高云淡,阳光普照,和煦的春风在秀丽的山川里荡漾,送来怡人的馨香。打鼓岭北倚闻名遐迩的挪步园,老祖寺将其揽入怀中,紫云袅袅。它东临碧波轻漾的龙坪水库,粼波倒影,光怪陆离,浪花吟唱婉约的歌;连袂的佛教圣地五祖寺象一朵白莲在空中盛开。它西顾禅意缭绕的双峰山,双峰似乳,乳汁香醇而滋润;携手黄梅生活禅发源地的四祖寺,晨钟暮鼓,穿越千年,直指人心。它面南守望着人杰地灵的赤土黄梅,文化厚重,历久弥香;隔长江巨龙相望于旅游圣地庐山香炉峰,遥相呼应,顾盼情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阳光。清风。山色。丽影。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向导早已等候在中湾村广场,他向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大古岭是由上湾村、中湾村和下湾村三个行政村组成的。因打鼓石而得名。若用石子敲击如鼓的大石,可以清晰地听到从石鼓里发出 “咚、咚、咚”的鼓点声,浑厚而响亮,甚奇。

咦呀啦——单是这神奇的地名就颇有吸引力。如鼓的巨石,敲敲便发出进军的鼓点,那故事或传说肯定非常美丽动人。老人说:石鼓本是一面牛皮制作的大鼓,是用来 打鼓练兵,敲锣吃饭” 用的。相传黄梅是出皇帝的风水宝地,有乡野流传的民谣为证:一进苦竹口,狮子把门象把口,两条青龙沿河走,耳听麒麟风,眼睃四五祖,若有人葬到,金印大如斗。” 又有打鼓石,铜锣石,金銮殿,甑蒸石,五重门,苦竹口的兵马,苗竹林的刀枪。” 一说。苦竹口是进山的隘口,两旁的狮子山和象山犹如门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时,当地有一农妇怀孕两年仍未分娩,可孩子在娘腹中问其母:兵马到没?” 其母答:没到。” 告之婆婆,婆婆抱孙心切,要媳妇下次回答到了,媳谨记。又一日,腹中婴儿再问,母谎称到了,以至胎儿早产。这下就不得了也,一腹三胞胎,最先出生的是一文一武左臣右相,文武出世后因无兵马可差遣相继死去。皇帝出世后见此惨状,祈祷上天,这一拜就将苦竹口和苗竹林如面盆水桶般粗细的竹子拜爆了,从竹子里蹦出来的兵马因孕育不良而一个个地夭折。皇帝见大势已去,黯然神伤,一头撞死在方桌的一角,方桌飞到山岭化作 方桌石。而练兵用的这面大鼓也神秘地化为一面石鼓,与此同时,铜锣化作铜锣石,今有铜锣村为证。这些代代口口相传的民谣和神话传说记录了一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历史。方桌锣鼓成化石,怎么可能?然而真理常常隐藏在现象的背后。在《黄梅县志》里的《军事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黄梅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农民起义军基本上都在黄梅开展过活动。”而且一部中国通史不就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历史吗?你方唱罢我登场,改朝换代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啊!它的深刻的寓意就在于孕育不良,早产,爆节(即失败)!陈胜如此,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 即便做了皇帝又能怎样?结局不都是爆节吗?怎样才不至于孕育不良和早产夭折呢?有没有一剂灵丹妙药来医治历史的怪圈呢?打鼓岭的地名时时刻刻都在警醒着世人呐!
       
站在打鼓岭的广场上,我神思已远,回过神来细察群山,一座又一座黛青色的山峰,淡淡氤氲紫云飘,新绿葳蕤尽妖娆。一条旅游公路沿龙坪水库东侧,经江河村江大屋屋场后盘山而上,至老祖寺。宽阔的公路宛如思凡若渴的七仙女所挥洒的彩绸,亦如按捺不住寂寞的嫦娥舒展的长袖,飘飘扬扬,而老祖寺的紫云山和五祖寺的莲花峰就是这彩练两端精美的绣球。水光潋滟,倒影迷人。山峦起伏九连峰,山色空濛到处流淌灵气,当地人称 九龙蚕茧,形象逼真,是打鼓岭的一道远景。九龙涌动时,山便活了起来,美好的时代,龙马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复活!时而它又在沉默,犹如九位神圣永恒地注视着自然的风风雨雨和人类社会的沧海桑田。青山依旧在,绿水永长流……

打鼓岭未开发的自然人文景点很多,有人总结出十大景点: 锣鹿听凤,古岭观狮,高楼望月,上寺晨钟,雨坡神台,猛虎出笼,衣钵宝塔,朝阳古洞,三步两桥,桃花仙洞。” 桃花仙洞周边八洞连环:“狮子洞、葛麻洞、朝阳洞、听泉洞、修书洞、赤阳洞、白云洞、虎引洞。” 有民谣说唱:“桃花洞,桃花洞,十处景点八个洞。一环套一环,环环都有洞。游完八个洞,胜似神仙逍遥洞!”

我们决定去看一看飘逸着仙风道气的桃花洞。

桃花洞在打鼓岭的西北方约三公里处。从广场向西北方向出发,经刘二房,绕杨水洼,过凉水凼,爬羊肠山道可至。途中路难行,差点跶几跤,若有硬路面,安全更可靠。桃花洞座北朝南隐藏在翠竹、绿树和灌木之中。

同行者,桂靖雷,湖北省黄梅戏研究学者,他告诉我们:《桃花洞》,又名《火焰山》、《三姐下凡》,是黄梅戏传统正本戏。也有人吹虚,闻名遐迩的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和楚楚动人的《过界岭》的故事源出于此。

依据,宋朝时,打鼓岭上有一个叫杨里哈的小山村(传为杨令公后人避难之所),小山村里出了个叫杨天佑的小伙子,小伙子一表人才,心怀大志,立志修行悟道,以济苍生。某日,小杨望见山腰紫雾缭绕,来到近处,桃花盛开,美不胜收。细细搜寻,于灌木丛中发现一洞,喜不自禁,当即决定将此洞作为自己的修行之处,并命名为桃花洞。聪慧的小杨勤奋地在桃花仙洞中持之以恒地潜修,他的事迹感动了玉皇大帝的三女儿张三姐,惹得天仙情窦初开日夜思凡。看来,天上什么都比人间好,唯有爱情比不了!有童谣为证:张三姐,下凡尘,与天佑,完了婚。完了婚的小杨得到仙女的神助,事半功倍,终成正果,于是双双飞天。这传说与《天仙配》中的故事如出一辙。戏剧中的故事和情节源于此传说和此地老百姓的生活,那么,学者的结论令人信服。有趣的是,杨天佑一人得道之后,不仅全家升天了,而且整个杨里哈所有的人,连同村子里的鸡呀,狗呀,牛呀,羊呀,都一同升天了!我想,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说,也应语出于此。杨天佑坚持用智慧和汗水,通过正道让全家人和整个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和成就啊,值得为他大大的点个赞!这又不能不让人慨叹等而下之的世风,许许多多的机会主义者们不走正道贪得无厌巧取豪夺作恶多端。无数贪官缺德无道,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幸福用不择手段的罪恶扭曲地变成现实,令人发指!

一路观景,一路闲聊,一路拍照,有向导带领,尽管没有走弯路,可我们还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吕宇和立言年轻,看似闲庭信步。靖雷、援朝和老朽毕竟是虚60岁的人了,累得有点够呛,不服老可不行哦。然享受当下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仙境画意,秀色可餐,疲劳又算得了什么呢。来到桃花洞,凉风习习,美景陶冶,神清气宁。

登高远眺,灵动的山似遨游的苍龙,阵阵林涛犹如苍龙抖动浑身银鳞发出的轰隆之声。桃花洞周围生长着一大片野生桃树,大则如盆子,小如碗口般粗细,紫色枝杆,嫩叶茂密。枝头上长满了黄豆般大小的桃子,散发出缕缕青涩的幽香,望着这嫩嫩的青桃,我的口齿生津,舌头打斢,望桃渴止。向导告诉我们,桃树农历二月开花,花开之时,漫山遍野紫红的桃花妆扮了整座大山,还真是再美不过的了。是啊,桃花盛开之时,花海如云,紫气蒸腾,幻化祥云,不是仙境胜似仙境。桃花洞旁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株红豆杉,这可是植物中国宝级的活化石啊!在黄梅县北部山区,这种国宝级的植物还真的不少呢!若非地灵,哪来此等稀罕之物?世上这一罕见的独特自然景观不要说迷住了有大慧根的杨天佑,就是我等俗人也被它的妖娆弄得神魂颠倒了啊!兴之所至,我便沉吟起来——

万壑千山入眼来,修篁摇曳心中栽。

桃花掩映别洞天,化石豆杉更精彩。

桃花洞不大,可能很深。一晒筐大的面积,高约两米,有一涓涓泉水悄然流出,洞顶石壁潮湿,间或“啪哒……啪哒……”落下一滴又一滴清泉,声音清越,有珠落银盆的曼妙。如若在夜深人静之时,于此静心听泉,那贪嗔痴等等烦恼妄念当可让戒定慧所取代,一心一意悟真理,心明则见性,见性能不成佛么?没带照明工具,大家纷纷开手机探视。桃花洞正面,有一蛋形大石挡住去路,向导说这是龙珠。逼真!洞如龙,蛋形石自然就是这巨龙嘴里的龙珠。龙珠上方有小洞通向远方,且远方有一线迷人的光亮,不知桃花洞深有几许?我跃跃欲试想爬上龙珠,钻进龙腹一探究竟,同游者立止。悻悻然退出。忽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话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者,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我因幽暗昏惑没有照明工具而不能至,遗憾,有悔,下次再游桃花洞,备齐,深究,以期有所得也。

出得洞来,向导给我们讲了一则关于桃花洞的美丽故事——

大约在17世纪的早叶,打鼓岭有一叫刘松茂的人夜得一梦,梦见桃花洞里堆满了金银珠宝,便告之好友胡细毛和胡全二友,三人决定一探虚实。他们来到洞前,于一芭茅丛中发现洞口,见里面金光闪闪,财宝无数,两条巨龙盘踞其间护宝。三人吓面如土色,慌不择路退出。恰此时,双龙抖鳞,声震山谷。此宝为杨天佑和张三姐升天时所留。双龙是其弟杨来的一双儿女,他俩负责看管。这对儿女五百年后修炼成金龙,至今仍然在忠诚地履行着天命!有民谣歌道:桃花洞,桃花洞,桃花洞里两条龙,一龙守洞口,一龙踞洞中,如有香客到,二龙抖鳞响隆隆。

桃花洞下有一桃花凼,凼中的温泉源于桃花洞,水至净,清冽甘甜,滋心润肺,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矿泉水。我们一行先后喝了这免费的泉水,虽然不能得道成仙,但也算沾上了一点仙气,那感觉还真的有点飘飘然的了哦。

试想,如若在尽可能保护原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开发,使八洞连环,形成一个整体,那么独具人文特色的桃花洞不就成为鄂东旅游业中的一张新的名片么?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