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哉,中华诗词

 老沈阅览 2017-12-08
          ■杨奇函
  我们能用诗词来做什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用来参加高考。但其实,我们忽略了它最美的部分。
  诗词之美,第一美在它能够给我们所有人一种专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表达体系。
  外国人不懂中国诗词,只有我们中国人能够通过中国的古诗词含蓄而优雅地表达丰富的情感。举个例子,有姑娘和男友分手了,如果她是一位懂古诗词的姑娘,她可能会在微博上这么写道:“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她这么有文化,前男友肯定很后悔。
  再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网上写:“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用古诗词怎么讲呢?“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东晋陶渊明的佳句。
  诗歌之美的第二美,在于它能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份诗意。
  人不能活得太物质了。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讲求效率、讲求速度的环境中,我们在地铁里匆匆行走,每天被追问任务有没有完成,心里总是盘算着房价到底什么时候能跌,我的股票能赚多少钱等等。
  有人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即使你足不出户,诗也能给你带来远方。
  哪怕就在宿舍,就在办公室里,你也能通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感受那波光粼粼皓月千里的豪迈。
  你不用出屋,通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能感受那银装素裹下一叶扁舟的潇洒。
  诗歌给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诗词之美的第三美,它培养了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
  我们中国人对于贫穷、对于被压迫,有一种天然的悲悯和同情。面对这些不公平,杜甫会怒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面对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的破坏,面对家破人亡的惨状,曹操会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国古诗词告诉我们每个人要关注民生,关注时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古诗词构筑起了我们所有人最牢靠的集体意识,中国古诗词也让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空间取得了最大的公约数。
  我之前在英国的时候跟老外聊天,我们可以聊希腊神话,可以聊美国宪法,可以聊柏拉图,可以聊大数据,可以聊拉格朗日定理,什么都能聊,但我们唯一不能聊的,就是中国古诗词。
  他们都是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些世界顶级名校的毕业生,但是他们不能够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采一枝菊花就算是恬淡地生活了呢?老外不理解这些,但是哪怕是我仅有小学文化的外婆,都可以跟我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华诗词,给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原始的记忆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共通的文化载体。
  不管我们走到全世界哪里,只要你是中国人,当你发现有人浪费粮食的时候,你肯定会想起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只要你是漂泊远方的游子,你想念家乡的妈妈了,你肯定能理解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要你背井离乡到他乡求学和打拼,当你累了想家了,你望着天上的明月,肯定会想起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你垂垂老矣,三十年后万里归来,你已不是那翩翩少年,而是站在家门口的一位老者,迎接你的将是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心里想的肯定是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面对今天这个新的时代,我想说,传统文化需要回归。
  今天,我们中国的经济体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军事实力日益壮大。但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是文化,是这些中国古诗词。
  中国的文化,让我们在强大的时候彬彬有礼,在弱小的时候坚韧不拔。正因为有了中华文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东西,才有了我们民族的大气磅礴,才有了我们生活的诗意盎然,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和底气,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
  中华诗词辉煌千年,九州同济万古流传。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雄哉我中华诗词洋洋大观,奇哉我中华诗词星移斗转,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
  (摘自清华学子杨奇函在网络综艺节目《演说家》中的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