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280篇原创 从我14年辞职去香港念书,到现如今留在一线城市工作,已有三年时光,三年时间,恍如隔世。
年收入涨了100倍,从体制内的普通员工,到天天徘徊于北上深港等城市、拥有两家公司的老板。
从当年走的弯路,到后来的弯道超车,其中的各种滋味,都在心里。
前几个月,出版社在和我商量这第二本书的名字,说希望能浓缩我这几年的人生故事。
“那就叫个体崛起吧。” 这篇文章,我想用我这几年的经历和经验,和你分享三条锦囊妙计,在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帮助你实现更高效的个人崛起。
在和读者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人在职场上的困惑,无非就这么几个点: 1、钱赚得不够多:薪水太低,买房太贵,买车太贵,买包太贵。简单地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2、职场地位不稳:没有行业江湖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炒掉、被调岗,跳槽也跳不出一个好价钱。 3、才华无人赏识:能力很强,业务很牛,觉得上司或者老板是个傻逼,自己的价值一直被低估,自己是千里马,但是找不到伯乐。 4、社交圈子不高级:工作场合的圈子有限,没有机会扩展社交圈,或者没有途径进入更牛逼的圈子。 对吧,这四个问题,基本可以涵盖90%以上的职场问题。但其实这四个问题,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 你没有个人品牌,职场影响力不行。 01 时间是个人品牌最好的朋友, 和最大的敌人 只要是品牌,就要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不管是公司、产品、还是个人品牌的养成,都需要持续性。
你需要持续地表达内容,创造价值。
很多人说在互联网,成名的速度比传统行业要快很多,可以走捷径。其实不然,一夜成名的,那是爆红,就像微博热搜,你待在上面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之后谁都不会想起你的存在。
品牌是持续加固的认知,是线性的。
所以如果你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想塑造个人品牌,实现人生的崛起,你要做的就是耐心地持续地为自己努力。
就像很多人问我,你的文章写得还可以,公众号“Spenser”有近百万用户,是怎么做到的。我经常反问这两个问题。
你知道我当初写公众号的第一篇10万+是第几篇么? 是第98篇。 你知道我拥有10万个用户花了多久么? 一年半的时间!
我现在的收入可能是你的10倍甚至100倍,同样我的生活会比你忙很多,每天要兼顾保险、教育、广告业务,但是你知道我现在还在亲自写文么,你能做到么?
塑造个人品牌的路上,没有捷径,唯有持续努力。 02 你做的事情,是在为别人打造品牌,还是为自己打造品牌。 我在写作课或者在线下分享的时候,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 区分无效努力和有效努力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在做的这件事情,到底是帮助别人打造品牌,还是为自己打造品牌?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大学毕业生,现在有一份工作是做滴滴专车司机,月薪一万,可能比很多去公司上班的人挣得还要多,你会答应吗?
我的建议是哪怕工资再高,都不要去做滴滴司机。 为什么? 因为哪怕你服务超好,每次给乘客开车门,乘客落下东西都给送回去,每次都换回乘客的感谢,这样工作两三年,那又能怎样呢? 用户会记住给他提供服务的是你么,用户会下次专门挑你的车来坐么,用户甚至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
但是你做的这几年服务,还是有价值的,价值在于让用户觉得:滴滴这个平台,服务真好。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从幕后走到前台,在为公司,为单位创造品牌价值的同时,不忘记为自己也创造品牌。 03 你需要有一个互联网用户沉淀 平台,连接自己的所有人。 对于打造个人品牌而言,是否拥有用户沉淀平台,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点。
大家都知道要不断表达,输出自己的观点,不断形成和积累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因为持续认知就是品牌形成的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你有持续表达能力,却没有构建好和用户连接的渠道,那你怎么能保证你表达的内容能让用户第一时间看到呢?换句话说,如果渠道在人家手里,你表达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你还是没有话语权的。
比如传统的报社编辑,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但是如果上面的总编不通过,或者当天有更好的发布内容,没有采用你的稿件,那么你的文章就不会有人知道,就等于没写。
或者再好一些,你的稿子审核通过了,发表面世,让大众看到了。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很好,希望能继续看你的其它作品。但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因为报纸或杂志只在文章顶部或底部上简单地写了一个你的署名,没有其他任何信息。假如有人看上了你的文采,打电话给杂志社希望能高薪聘请你,但是杂志社为了你不被挖走,根本不告诉你这件事情。
所以你看,因为渠道在别人手里,你会表达又有什么用呢,没有话语权,就没有主动权,多少机会就这样白白错过。
|
|
来自: 昵称31310373 > 《工作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