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穿什么最有气质?

 物道 2017-12-08


胡晓明讲“衣道”时说:“全裸的古希腊女神,体现着西方人以自然身体为美的审美意向。而出现在中国古画中的洛神,则是一位素衣女子,衣服上的微微褶皱、流动线条带出的飘逸感,都隐喻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观。”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衣服也是如此,得顺应自然的材质肌理。

▲ 图片来源于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梁实秋曾写道,古代文人出而问世,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


可见衣裳是要紧的,一个人的气韵,从他穿的衣裳也能看出几分,所以张爱玲说:“衣服是一种语言。”


衣裳本是日常琐细小事,但一个人对生活是否讲究,恰恰就藏在诸如穿衣这样的细节之中。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历来被称为“衣冠古国”。悠悠几千年的时光里,中国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穿衣美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活一世,布衣天地之间


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穿衣亦是如此。棉、麻、丝,无不取之自然,也能重归于自然,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在古代,普通百姓只穿得起布衣,它朴实无华,质素天然,不如绫罗绸缎那般华丽,却自有一种清净朴素的气度。


正如张养浩的诗中所写: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➋ 图片来源于「传承」


穿着棉布素衣,吃着粗茶淡饭,几间茅屋,儿女在前,平淡简朴的寻常日子,最是滋味深长。


所以,古人将“布衣”作为寻常百姓的代称。“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想想,人活一世,不过也是来于天地,复归于天地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乘物游心,衣不能乱


梁实秋曾说:“看看古代诗人画像,一个个的都是宽衣博带,飘飘欲仙,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我们只觉得摩诘当年,千古风流。”


中国人穿衣,讲究“乘物以游心”,衣裳不仅仅是外物,更是内心气度的外化。衣裳里藏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心文革时期被关在漆黑漏雨的防空洞18个月,所有人都以为,木心一定会爬着出来,衣衫褴褛,邋遢不堪。


可出狱那天,众人惊讶极了,木心腰杆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裤缝,面带微笑,优雅如初。

    

“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曾尽失”,是真正的贵族气度


得体的衣着恪守着内心的尊严,即使在大雪纷飞的黑暗年月,始终不改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不媚俗,不屈服,任何苦难也无法撼动高贵的灵魂



中国人穿衣,安然自在


穿衣,归根到底,还是图个自在舒适。穿着体贴的衣裳,身体也会觉得安定。


蒋勋在谈到衣之美时,说:“每天换新衣服,是一种快乐,可是不要忘记留着几件你非常珍贵的衣服,那是另一种快乐。全新的衣服,少了记忆的深情,而穿久了之后会有感情,它与人的身体产生很多记忆,记忆是美的。”


蒋勋有几件纯棉的白衬衫,是他很喜欢的衣服,里面有他长久穿着的记忆,穿上去与皮肤贴切的感觉,自在极了。所以蒋勋常常跟朋友形容说,那件纯棉的衬衫真像一个好朋友,一个爱人。

➊ 图片来源于「Say_one_Say_way」


无论衣服如何变化无常,它始终脱离不了人的身体。穿衣,安然自在是本


生活在烟火人间,不妨以诗意对话穿衣这样的日常琐细,你会发现,美亦在其中


中国人的穿衣气质,美在细节。不仅是布料、选材、设计,就连浣洗之时,也多加呵护,布衣淌水,棉服细柔,丝绸用手,针织轻捻,次日再穿,气韵依旧。


时至今日,一件美丽的衣服总会让人怦然心动,一颗缜密的心也总让人为之倾佩。为此,百年电器品牌,德国美诺Miele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的洗干一体机。一键操作,洗干一体,不仅如此,精益求精的它还将在每一个细节之处带给衣物全新的呵护。



无论是羊绒棉毛,还是丝质面料,只需轻松一按,衣物安然自在。其实,人生也一样,拥抱一切美好的可能,同时相信好的东西带给自己的稳定性:衣服如此、洗衣机如此、你自己也如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人的穿衣美学,生活中窥天地,细微处留气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