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词话》: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17-12-08

评价一篇文学作品,依据和标准有很多,但什么依据才是主要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给出了答案。“词以境界为最上”,其它都在其次。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都是由境界决定的。境界的深浅又折射出作家人品的高低。王国维这种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品的文艺评论方法,非常值得赞赏和研究!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著述中最为人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离西方理论的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佳作。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本人尤其对《词话》中用“境界”说来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感兴趣。作者在评价作品时,非常重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且还非常重视作品创作者的人品。作者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品的文艺评论方法,非常值得赞赏和研究!

“境界”就是渗透在作品中的真情实感

王国维在《词话》中很准确地阐述了“境界”的基本涵义,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而且真景物与真感情应该融为一体。因为,只有景物没有感情就会显得无生气;而只有感情没有景物又会显得空洞。所以有“境界”的作品就能达到“以景寓情”、“意与境浑”、“意境两忘”、“物我一体”,既写真景物又抒真感情,把逼真传神的写景和诚挚真切的抒情有机地统一起来。概括地说,“境界”就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人品越高的作家,他们眼中的景和心中的情就会越真实,越贴近现实生活,因此,作品的思想内涵就会越深刻透彻。

王国维在开篇就强调了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于此。”他认为,词有境界就自然会形成很高的格调,自然会产生绝妙的句子。

思想情感内涵越深刻的作品,越能感动人,吸引人,启发人,激励人,就像夏日里的一杯可口的冰茶,沁人心脾;又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光明与温暖。这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格调高雅,才有绝妙的句子,才有崇高的境界。

王国维在阐述“境界”的基本涵义时,为什么如此强调“真”呢?因为真情实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的作品,才是美的作品。而美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真实地描绘现实景物,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内心情感,并且主客观融为一体,形成高雅的艺术情调和氛围。所以,在王国维看来,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即在于真。任何技巧都无法遮盖对真实的敷衍。

正如王国维在一百零一段所言:“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诗人词人的忠实,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感情的忠实。否则,就成不了好诗人,只能成为一个文学骗子。

优秀的词作必然蕴含深远的“意境”

“意境”即“境界”,主要是指思想情感内涵。深远的“意境”就是深邃的思想内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第二十二段中说道:“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

既然姜夔这位词人格调这么高,那为什么他的作品和人品都只能落为第二流呢?(这是王国维的个人观点)

因为,在王国维看来:虽然姜夔格调高,但可惜他不在意境上下功夫,所以他的词缺少一种言外之味,弦外之音。总是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他的词有清峻气质,却缺少遥深的旨趣。

王国维在《词话》的第二十三段写道:“梅溪、梦窗、玉田、草窗、中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

为什么作者对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等人的词作评价为“失之肤浅”呢?因为他们的作品过分在艺术上精雕细琢,虽然音律精严,字句高雅,但是由于创作激情和灵感的缺失,就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真实的情感。于是体裁的单调,内容的空虚,意境的肤浅鄙陋便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作者对欧阳修的评价就不一般。从“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等诗句可见其风格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格调显得特别高。

王国维在评价诗词时,并不是完全否认艺术形式来谈,但是,作者更注重的是思想内涵。作者在《词话》的第三十二段中指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在作者看来,词的高贵典雅与淫靡粗俗的分别,在于它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它的表现形式。欧阳修和秦观虽然都写过艳丽之词,但因为他们的词透露出内在的神韵,所以终究是有品格的。比起周邦彦,不亚于淑女与倡伎的区别。因为,作者认为,周邦彦等人的词,过分追求词语的华丽和雕琢,有很浓的“脂粉气”,在深远的意境上远不及欧阳修和秦观。

杰出词人总是在诗词的深远意境上下功夫,通过诗词来言物寄情,或言志喻理,使自己深邃的思想内涵得到充分的体现。

王国维在《词话》的第四十四段中说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苏东坡的词风旷达,辛弃疾的词风豪迈。他俩的词风是独特的,是发自内心的豁达与豪情。如果没有他俩的那种胸襟,而学写他们的词风,那是学不到的。   所以,王国维在第四十五段中写道:“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读苏轼、辛弃疾的词,一定要从作品的高尚气节来看,他们的作品有高雅的气节和正直的品格。姜夔的词虽然脱离世俗的低级趣味,但终登不上高雅之堂,算不上一流作品。

王国维在《词话》第四十六段中写道:“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气宇轩昂,通体豪爽,有积极进取的气魄,给人一种激励的情感。姜夔的词虽没有鼓舞人心的动力,尚且不失耿直之气。像吴文英、王十朋、张炎、周密、李开先等人,他们的词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只从迎合时人世俗的欣赏口味入手,谈不上有意境品味。

可见,意韵高远幽深的词才是真正高品位的词,这样的词是那些胸襟坦荡、志向高远、乐观豁达、豪情满怀的杰出词人经过人生和文学创作之路的砺炼才创作出来的,是诗词中的精品。

意境的深浅折射出人品的高低

何为杰出词人?

首先,这样的词人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强调的“内美”,就是指诗人高尚的人格。他认为诗词是抒情的,诗词所具有的意境直接根源于诗人的人格,是诗人内在人格的外化,只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创造出高超的意境,才能够形成伟大的文学。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被异党排挤,很不得志,还差点因“乌台诗案”死在狱中。但他始终保持着坦荡旷达的精神状态,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苏轼的词和他的人格一样充满魅力,其词挥洒自如,不为音律所约束,激情充沛,想像奇崛,妙语天成。他不仅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学者所景仰的文宗。

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坚持北伐。22岁就在北方参加了耿军领导的抗金义军,后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大业,渡江南归宋廷。虽才兼将相,但始终不被信任重用。曾先后进呈《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章,陈述收复中原的大计,均未被采纳。最后抑郁而死。辛弃疾的词和他的人品一样,充满着对当权者偏安一隅国势日渐衰微的深深忧虑,抒发了英雄一腔热血而无用武之地的郁愤,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烈的爱国情感、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满腔的忧郁悲愤倾注到词作中,使他的词作形成了雄奇豪壮、慷慨激昂、苍凉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使他成为了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

其次,这样的词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

一个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要能够体恤百姓的疾苦,关注国家的命运,要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才有伟大的气魄,才有深厚的意境。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必须有种超越的眼界,必须能够俯瞰世界万物,这样才能把握住深刻并且具有永恒意义的美。同时,诗人也必须能够忘却自己的身份,拥有平视和内省的眼光,真切地体会世界万物,与它们融合无间,这样才能使美变得真实而且细腻。

所以,意境的深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品的高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