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录:北京小伙熊本救灾 以身践行大爱无疆|新报头条

 csdonghe128 2017-12-08



熊本大地震10天后的震中灾区益城町下起大雨,46岁的北京小伙于世彤的身影照常出现在当地主避难所益城综合体育馆内,忙前忙后,帮着搬送赈灾物品。


他是专程从北京来熊本做志愿者的。曾经在汶川大地震时参加了救灾志愿者活动的他,在电视里看到熊本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马上就坐不住了。他临时改变原先的赴日旅游安排,4月21日飞到大阪,然后又辗转来到了福冈。然后,他竟然借了一辆自行车,从福冈一路骑到了熊本县内。“日本的自行车都是电动的,很给力,让我省了很多力气”于世彤调侃地说,但是这确实是事实,于骑了一天的时间,终于到了熊本市。




于世彤是第一次来日本,他一句日语也会不说,但是就是凭着一股希望到灾区做志愿者的意愿,硬是横冲直撞地来到了灾区。


他住在熊本市的国际交流会馆,这里已经作为避难所接待了住在熊本各个国家的外国人。于世彤打听清楚了距离市内15公里远的益城町是重灾区,他就继续骑自行车去了灾区。


前往益城町的路上,越深入灾区,道路开始大面积崩塌,房屋倒塌等。很多时候,于世彤不得不扛起自行车,徒步跨过残垣断壁的道路。他经常迷路,就比划着去问人,对方就画图给他看,他就按图索骥地一点点向目标地接近。



由于语言不通,于世彤不知道到了灾区应该怎么去开始志愿者的工作。他想象的画面是,可以帮助自卫队一起挖起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然而,现实却相差甚远。他试图想救人,但却总被人拦下。因为他没有专业资格,不可以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救人。他想帮助灾民清理倒塌的房屋,却被灾民拒绝,因为这些住宅已经被贴上红色的危房指令,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入。



无奈之下,于世彤只能到灾民集中的益城町综合体育馆,到这里打扫卫生,帮助搬物资。当一个“编外”志愿者。他不知道,其实益城町有个志愿者中心,那里接待所有的志愿者,每天为志愿者分配工作,还提供食宿。


于世彤不会说日语,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情况,他就这么跌跌撞撞,每天从临时借宿的熊本市内骑单车来到这里,用手势比划着参与救援活动。


我24日和他一起到了益城町综合体育馆,他已经很熟悉这里。自如地帮助灾民打扫卫生,搬运物资。虽然无法沟通,但是于世彤说他已经习惯了用肢体语言去表达,才短短几天,他就习惯了鞠躬,因为他帮助过的灾民总是不断地给他鞠躬。


此前他帮助过的一个灾民可以说简单的英语,得知他每天骑车来坐志愿者,硬是送了一个摩托车的头盔给他。说一路上很危险,请他一定保重。



于世彤在汶川大地震时也曾参加救灾志愿者活动,这次通过在日参与救灾,又学到不少经验。他说,自己以前对日本的印象并不好,但是这次来到灾区,他发现日本在救灾方面有着成熟的体制和经验,大灾难发生后,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无论是物质管理,还是灾民安置,还是志愿者管理,都井井有条。这让他思考了很多,他说,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打算学日语,以便更好地了解日本。


而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危难时刻助人渡难关,特别有意义。


于世彤住的熊本市国际交流会馆避难所,这里有着在熊本的中国研修生,也有来自菲律宾人,越南人等等。这里类似一个小国际社会。每天,国际交流会馆的各国人,都会轮流做自己国家的饭菜给在这里避难的人换换胃口。于世彤打算在离开熊本前,给这里的人做一次地道的北京菜。这是他离开前最大的心愿。


我23日把他的故事发在了我的微信朋友圈上,瞬间就得到了超过100个评论。朝日电视台的朋友看到后,通过我联系到了他。在25日晚的电视节目里,直播了于世彤的故事。据说反响非常好。


26日我联系于世彤,他依然每天骑自行车去做志愿者。他说,他推迟了回家的时间,打算在灾区再多待几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