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王世襄名炉,蔡容庄扇骨……逸庐的雅集

 alayavijnana 2017-12-08

今天大象继续带您探库房,大象为朋友们探访的,是刚刚乔迁新居的老牌中国拍卖业龙头——中国嘉德。由于嘉德乔迁之喜,因此本次秋季大拍并没有像往届一般进行各地巡展,这样,探库房的一手报道就显得很必须了,嘿嘿。


大象探访中国嘉德拍卖库房


嘉德秋拍大货牛货云集,要把嘉德的库房探访一遍,其实三天三夜都是不够的,而我们今天要为朋友们呈现的,是一个绝对不容错过的高水平专场——【逸庐-古器雅集】


本篇推送场景摄影由【山外】团队友情提供


【逸庐】专场是一位浙江顶级藏家所牵头组织的文房雅物专场,大象有幸有数次拜访逸庐主人的机会,逸庐主人本身有着十分殷实的实业基础,收藏文房雅物只是他二十多年来经营实业之余的“闲趣”,但不得不说,审美和眼光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天赋(换句话说,缺乏审美也是一种绝症)。逸庐主人的收藏品位极高,二十多年来所积累的收藏体系可谓是洋洋大观,件件精品,令人惊叹。2015年,逸庐主人在嘉德小试牛刀,组织了第一场【逸庐-古器雅集】专场,闲庭信步之间,42件雅物,成交了3000多万,成交率100%。


2015年嘉德秋拍逸庐专场


“逸庐”两字原是伊秉绶后人尹立勋所书横额,逸庐主人爱其渊雅拙厚,朝夕与对,便将其用作了室名。“逸”字在汉语中有着多种解释,将其用作收藏的斋号,本身可谓寓意深远,“逸”字可以理解为“安逸、闲逸”(身安逸乐——《史记 · 货殖列传》);也有着“超越”的意思(亮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而用作于收藏,“逸品”,或许和我们经常用到的“长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便称得上是文人审美和生活美学的极致提炼,而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读,大象想到的便是王世襄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逸庐主人,便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和成功的收藏家。


大象经常说,我们观察一位藏家的收藏,大约只要看上三五件藏品,就基本能够了解整体的水准高低了,大象相信,这就是一个收藏家“天赋”的审美和品位所决定的,为什么市场上一些名家收藏专场能够人气爆棚,也就是因为,一个专场的藏品,几乎件件都是可圈可点的精品,绝无参差不齐。“逸庐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专场,怎能不火?


本次专场以【逸庐-古器雅集】明清铜炉、玉成窑紫砂、文人折扇三个门类为主,兼及饶有韵味的案头雅玩,其中不乏诸如王世襄先生旧藏的名炉——“李曲江制”,台北翦淞阁旧藏的正德宝瓶这样的出身名门的雅物,而大象觉得,或许在若干年后,【逸庐】本身就会成为内陆文房雅物中一个响亮的品牌,因为,收藏品牌的背后核心,还是“人”的因素,不是吗?


说了这么多的铺垫,接着,还是请朋友们跟随大象去嘉德库房细细品味逸庐主人带给我们的文人雅趣吧。



文房雅物  铜炉精品



晚明的文人,在总结生活美学时归纳了许多心得体会,其中就有「养德宜操琴,遣情宜赋诗,得意宜临书,醒睡宜嚼茗,静坐宜焚香」,这种生活方式是让我神往的生活。文房百器,宣炉为首。


——逸庐主人


逸庐主人收藏明清铜炉在业内堪称一绝,当年王世襄先生旧藏并流入市场的30只铜炉,有好几只都入藏了逸庐,这次【逸庐】专场呈现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明清铜炉,称得上每件都是精品,其中,尤以王世襄先生旧藏的“李曲江制”鬲炉堪称重中之重。


LOT5067

明 “李曲江制”鬲炉

D:13.5cm H:6.3cm 1869g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著录:

王世襄著,《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页34。

陈维骏主编,《异云:明清宣德炉集珍》,佳作书局出版社,2016年,页110-113。


鬲炉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线者。此具为起线之例。于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简之别, 器物纹饰多相通也。

李卿丈旧藏。1951年2月28日购自庞敦敏。

——王世襄《自珍集》


在王世襄先生旧藏并著录于自珍集中的明清铜炉中,唯独这一件王老的记载最为特别,王世襄先生将这件鬲式炉和明式家具束腰繁简进行比对,可见这件鬲炉的器形绝对称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


口沿一周起线,平沿内倾,恰如明式家具案面边抹均匀的“栏水线”,口沿下方束腰起线作双弦纹,经典的明式家具也有不少类似的在束腰上的处理。


底部「李曲江制」四字柳叶篆书款,“李曲江”究竟是哪位名家,已经无从考证了,但这个名字因为王世襄先生的记载而在铜炉界极为出名了。


尤为难得的是,这件王世襄先生的名炉通过逸庐主人多年精心的呵护包养,其皮壳更显光鲜亮丽。


这件鬲炉是王世襄先生旧藏,明代名家所制,器型线条优美,铜质精纯,工艺讲究,宝光内敛,绝非一般匠工所能,当是明代文人士大夫参与定制之作。无论从形制、皮色、工艺、款识,任何方面都具备了艺术精品的标准。

宣炉最妙在色,王世襄先生主张铜炉靠「养」,不能只摆着欣赏,要以炉焚香,炭火温养,皮色方能日臻美妙,年复一年,皮色慢慢变化,其乐无穷。我坚持养炉很多年,小有心得,情感上来讲养炉就像养小孩一样,重要的是过程,不断见证铜炉的变化,慢慢接受它了解它,去体会和古器心意相通的美妙感觉。养炉久了,看到炉子在我手上越来越光彩,越来越醒目,是很快乐的事。

——逸庐主人




LOT5047

明万历 “鄂韡堂藏”蚰龙耳炉

D:11.7cm H:6.6cm 1845g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蚰龙耳簋式炉,从炉形看,便符合明代时期的优美特征,线条流畅柔美,上手分量沉重坠手。


底款的“鄂韡堂”,据考为明代万历时期孙能正的书坊名号。《鄞县刻书考》记载孙能正,字立之, 浙江省鄞县人。今有万历年间孙能正鄂韡堂所刻《剡溪漫笔》六卷、《谥法纂》十卷、《 益智编》等书流传于世。

“鄂韡”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诗中以常棣之花比喻兄弟,一只炉子,可谓寄托了人生的态度和理趣了。




LOT5036

明 “启怀堂家藏”马槽炉

D:10.6cm H:7.5cm 1610g 

估价:RMB 1,000,000-2,000,000


在宣德炉的所有器形之中,马槽炉绝对是最少见的品种之一了,优秀的马槽炉在市场上更是难得一见,而这次的逸庐专场,能够一下子拿出两只质量上佳的马槽,可见专场水准之高了。


马槽炉历来被认为是方正耿直之器,因此除作礼器之用外也备受文人崇尚,多用作文房清供,正所谓“一方顶十圆”,马槽炉当年多为官宦富贵人家的定造之物,因此有着“马槽多私款,私款多佳器”之说。


而正是因为这种私款铜炉往往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因此,绝难批量定制,因此,如今所见马槽炉很多都是孤品,而这一件马槽无论是器形、线条、铜质、皮色,都堪称完美,绝对的典藏级的炉子。




LOT5048

明末清初 “徐冶公制”马槽

D:9.3cm H:7.4cm 1246g

估价:RMB 500,000-800,000


这件也是私款定制,徐冶公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至交徐沁。徐沁 (1626-1683) ,戏曲家,字冶公浙江余姚人,博通经史,善考证。徐沁称得上是一位有气节的文人,他在康熙十七年被荐举博学鸿词科,但仍然保持遗民气节,推辞隐居(同一年被推举博学鸿词科而婉拒康熙皇帝的还包括傅山这样的大儒)。

据记载,李渔于康熙十八年抱病为徐沁 《香草亭》传奇作序写评,又在《与徐冶公二札》中说:“当世才人,有如星密;文字之富,家拟石崇。若止论传奇一道,则冶公与弟二人之外,不能再屈第三指矣。”

明末清初私家款铜炉留存众多,但能够明确查到是哪位名人所用,则并不常见,前文我们提到,马槽炉是方正耿直之器,果然炉如其人。




LOT5046

明 “大明宣德年制”戟耳炉

D:9.2cm H:6.2cm 1166g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戟耳炉仿照宋瓷款式而制,因其耳如兵器中的戟头而得名。 戟为御赐刑部尚书及左右之物,寓意执戟捍邦卫国,平准天下正义。所以,判断一致戟耳炉是否优秀,两只戟耳的力度便是关键中的关键,逸庐的这只,绝对就是吕布这样的猛将用的戟了,绝对的挺拔霸气。


这件戟耳炉的皮壳也是一大亮点,包浆浑厚,熟栗铜色,上手观赏,隐现仿佛水墨般晕染变幻,妙不可言。


戟耳炉的炉形大约有两种——筒式和簋式,其中,筒式戟耳炉要比簋式少得多,去年广州华艺拍卖上,一只王世襄先生旧藏的“献贤氏藏”筒式戟耳炉拍出805万元高价,这只的水准自然也不遑多让。




LOT5022

明正德 正德回文铜石榴瓶

H:16.8cm 873g

估价:RMB 800,000-1,500,000

来源:翦淞阁旧藏,

中国嘉德2010春,Lot 2421


标准的正德宫廷“炉瓶三事”(一香炉、一香盒、一瓶)之一,石榴红色的皮壳令人陶醉。

作为御用铜器,以炉身带阿拉伯文纹饰为标志的正德炉,它们代表王室的伊斯兰教信仰及审美标准,不惜工本,施以精炼。值得一提的是,这件还是台湾著名文玩品牌翦淞阁的旧藏。




玉成窑紫砂


逸庐专场的紫砂部分极具地域特色,以晚清浙东玉成窑作为主打,可谓“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 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


紫砂向来是文人钟爱的器物,是古代文人一边维系着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一边品味生活之美的体现。「逸庐」这批紫砂珍品,以玉成窑为主,「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玉成窑紫砂雅器,古意隽永,文人制器气息很重,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的作品也有呈现。盖碗、清供花盆、梅瓶、寿石盆、四方水注,都同时兼顾了艺术性与实用性,在审美上也非常考究,展现了金石书画融于紫砂的创作魅力。

——逸庐主人


LOT5058

清光绪 何心舟制紫砂筒式壶

H:11.8cm

估价:RMB 700,000-1,000,000


何心舟是玉成窑的代表人物,字石林,浙江绍兴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制壶名手,与海上画家任伯年、 梅调鼎、胡公寿等书画家常有唱和往来,后与陶友王东石到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称得上是清初陈鸣远后受文人影响最深的陶人。

玉成窑的精髓,便是将紫砂陶艺完美结合了文人书画篆刻,所刻词句切器、切题,隽永秀丽,美不胜收,这把壶自然也不例外。


壶身阴刻行书'直其体,苦而旨,咄哉,公孙乃如醴',并落楷书款“庚寅春,幼仙铭”,幼仙,很可能是李鸿章弟李鹤章四子李经馥,号幼仙。




LOT5060

清光绪 山农石窗款 四方水注

估价:RMB 200,000-300,000

10.3×10.3×6.8cm


“石窗”应为玉成窑器物中出现最多的名号之一王东石,与何心舟、梅调鼎等人都是玉成窑的创建者。


从现存实例看,玉成窑紫砂器文房摆件中水注、水丞、笔筒等较为少见。一壁缩摹西汉著名的五凤刻石,一壁剔刻汉画像砖螭龙纹,都可考证,清钱泳曾在其《履园丛话》记录此二石刻。摹古立意,透出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才是玉成窑的经典。




LOT5008 

清光绪 艾农摹心舟刻王东石制玉成窑盖碗 

H:8.8cm

估价:RMB 120,000-220,000


玉成窑三大名家王东石、何心舟和“艾农”合作的盖碗,碗身外壁一面刻金文“一公作尊鼎子子孙孙永宝”题记,并落楷书款“艾农摹,心舟刻”。碗底圈足内有“苦窳生作”四字款,疑似为篆刻名家徐三庚之作,浓浓的金石气息。有趣的是,这件盖碗原本是一对,两年前嘉德的逸庐拍场拍出了一只,而这是另一只,不知道它们是否有机会重新在一起了。



文人折扇


本次嘉德秋拍逸庐专场的另一大特色便是文人折扇,正如逸庐主人自己所言,一个专场汇集如此高水平的扇骨,这在全球拍场都称得上是最高水平等级的。


传世古玩中,折扇是中国文人必不可少的风雅之物。「逸庐」专场所选成扇和扇骨,有很强的金石意趣,清道光时期金石学家张廷济书,杨龙石刻的古泉扇骨,让我们感受到了晚清文人的尚古、玩古之风。清末竹刻名家蔡容庄的扇骨,在这个专场就有三件,这也是很罕见的。近代的有傅少英刻,金章画的折扇,是名人制扇的典范。

——逸庐主人


LOT5019

清咸丰 蔡照 竹刻行书扇骨

L:32.2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蔡照(1821-?),字容庄,浙江萧山人,一代雕刻名手,刻竹长于阴文浅刻,刀法修洁明丽,其扇刻在当时极负盛名。他与名画家合作,使蔡容庄刻扇之名大增,他曾将任熊的百幅小品刻在扇骨之上,题材有花卉、山水、仕女和佛像等,如此刻扇在一代竹刻艺人中是罕见的。蔡照名气虽大,但其作品在市场上却是难得一见,几乎两三年都可能难以遇到一把蔡照的真迹,嘉德逸庐一个专场,上拍三把蔡氏扇骨,可见逸庐收藏水准之高了。

这把扇骨以玉竹制成,呈赭黄色,一侧阴刻行书款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丁巳闰夏,蔡容庄刻。另一侧阴刻行书铭:非读书不能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芝堂四兄大雅正之。




LOT5033

清咸丰 蔡照 乌木刻摹古器铭扇骨

L:32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这把蔡照扇骨以乌木制成,两侧上板以阴文摹刻周散氏盘铭。两侧各有落款,一面为楷书阴刻“周散氏盘铭”;另一面阴刻行书“曼书一兄大人属正,己未秋八月任淇临,容庄刻。”所有刻文均泥金为饰,衬以乌木之深沉墨色,犹如先秦铜器之错金效果,极其古朴别致。咸丰己未年为1859年,可见为蔡氏盛年力作。




LOT5056

清光绪 蔡照  竹刻摹砖文人物扇骨 

L:32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这件蔡照扇骨一面摹刻东汉砖铭“建武元年七月”,行书边款“建武砖从六舟上人拓本仿之”,并题写“子勤仁兄大法家索刻,时光绪丙子四月朔日,萧山蔡容庄并记”。另一面阴文镌刻老叟持杖,上款题写“子勤仁兄大人大方之属,时乙亥小春,铁仙画”。




LOT5034

清 湘妃竹扇骨

L:36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明清两代以湘妃竹扇为上品,传湘妃竹为娥皇、女英在湘江岸哭祭舜帝,泪洒竹上成斑,故名湘妃竹。这件湘妃竹绝对是同类中的上上品,所见竹斑呈现不规则齿状纹,犹如墨滴纸上瞬间而成的晕染效果,极具水墨意蕴,文气十足。从这把湘妃竹扇骨也可一窥逸庐主人收藏选件眼光之精。




LOT5035

清道光 杨澥 张廷济 竹雕摹古器铭古泉币扇骨 

L:32cm

估价:RMB 100,000-200,000


玉竹制成,扇骨两面均有雕刻。一面以减地阳刻的手法摹刻铜敦金文,并有张廷济书、杨澥雕刻楷书题记:“此敦乃周武王时作,昔为顾炎武公藏器,辛子、辛亥、壬子两日省文也。古器往往有之,道光庚子叔未张廷济书。”

另一面摹刻汉大泉十五货币二影,下同为张廷济书文、杨澥刻楷书题记:“古泉铜范凹文少,此虽得半亦足宝,叶东卿与刘燕庭皆有凹文全模型,余藏泉范十有五,凹者缺焉,今乃补,不求凸,并不求全,虚中守残宜长年。”

我们知道,张廷济(1768-1848)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书画家。一把扇骨,足可见张廷济的金石收藏考据之功了。




LOT5055

明 芝麻竹古方扇骨

L:34cm

估价:RMB 50,000-80,000


芝麻竹质地坚密,其上有黑色、深黄色相间的条纹,状如芝麻斑,因其天然纹理,材料稀有,深得文人雅士追捧。

以芝麻竹制扇主要是在清中期以前,此后因环境、气候等因素,逐渐绝迹。因其稀有难得,有的扇工不惜在普通竹股上采用烫花工艺模仿出芝麻竹的花纹。

这把芝麻竹扇骨久经摩挲把玩,形成深褐色包浆,更增古朴之韵。




传统文人给一件器物所赋予的钟爱,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种生活虽然已经远离我们,但可通过与古器物的对话来探寻。作为好古之人,何其有幸能把这些难得的古器雅玩组织成专场,隔着时空,和诸多名家、雅器对话交流,这让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对于文人雅物的玩法,虽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但对我来说最快乐的莫过于在收藏和考证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择善而赏,格物致知。

事实上,我对古器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希望这次「逸庐」专场能通过拍卖的形式,把文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发现古器之美,去解读文人所追求的审美本源与生命精神所归。

——逸庐主人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