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角度1 奇葩广告中的道德绑架

 鲤鱼山九龙门 2017-12-09

议论角度1 奇葩广告中的道德绑架

奇葩广告实在太多,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弱者形象。

最近的宜家广告也很气人。爸爸妈妈加女儿一起吃饭,没多久爸妈就开始叨叨大龄单身的女儿,放话“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忽然门铃一响,男朋友从天而降,爸妈瞬间就刷刷刷地变出无数宜家产品,把家里从橘子酒店升级到了橘子水晶。

看得我简直目瞪口呆的……别的不说,坍不坍台啊?还好现在“歧视单身”是种大罪,很快宜家就出了个公告,撤下广告并道歉了。不得不说是一种伟大的胜利。

招商银行(此次营销视频的主角是招行信用卡)、宜家都算大品牌,也完全不觉得这样的广告有什么不对,还大喇喇的放出来,这才可怕呢。它们的广告虽然各有各的bug,但归根结底就一样:永远都不能塑造一个独立的个体。好像自己寻点开心,或是不从头管到脚,就算不得是家庭了。一定要孩子离不开父母,父母操一辈子的心,才够感动中国也才能凸显主题。(越水)

议论角度2 不愿意去尝试,是多少年轻人的通病

身为成年人,遇事,哪怕是琐碎的生活杂事,第一反应仍然是找妈,本就是十分怪异的选择。这种怪异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举止与年龄的反差,一遇到问题就先想父母、只顾急着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顾对方是否方便解答,缺乏最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说明内心仍处于要求全世界围着我转的稚童状态。

其二是举止与社会环境的反差。这些每道血管里都嵌着互联网元素的新青年,普遍有良好的搜索能力,深知网络的神通广大。互联网化的社会环境,对应着一套互联网化的举止标准。传统时代情商高的表现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放在这个时代,人格成熟、情商达标的标志就应该是“网络搜索即可知的问题不去麻烦别人”。

不让别人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体力精力代价,是相处中最基本的尊重。然而,不止在剧情中,实际生活里,也有相当一部分生于网络时代的人远远达不到,这是非常值得自省的。

尽管剧情是虚构的,但心态却很有代表性,它映射了一代青年的通病:怕走弯路、能稳妥些就别瞎尝试,非常精于成本与收益的盘算,习惯于用别人的帮忙付出去免除自己的试错风险。(王昱)

议论角度3 “巨婴症”下的个性缺失与集体主义

尽管奴仆式的父母一直饱受诟病,但仍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成年、离家以后,依然扮演着“远程客服”的角色,在孩子的困惑面前,时差、疲惫、睡眠质量都不足一谈,能解开孩子紧锁的眉头、换来释然的笑脸,就是最大的满足。

正是这样的教育实践,导致了一些年轻人精神层面的普遍软化。在父母那里,总有可以无限支取的耐心、不计成本的付出和没有边界的溺爱,又何必花费力气独立地面对天地与生命?前段时间热传的“巨婴”一词,是最精到的概括。

广告截图

而巨婴心理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写道:

“中国人的成长,可以用父母作枕垫,成人之后用社会关系作枕垫,老年则用子女作枕垫。生命转折的危机不能说没有,但没有像美国那样成为泛文化性的母题。然则中国人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将原本可以全面盛开的青春阶段这一个高峰铲低甚至铲平,去填补老年时势将面临的深堑;用‘别人’作为自己‘枕垫’的结果,亦可能导致对一己生命之主权的让渡。”

这段话既是对国人普遍生命状态的阐释,也是从侧面对集体主义真相的揭露。在《巨婴国》中,武志红这样评价集体主义的真相:“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