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论文,与国奖—— 读研失落

 炬业烽昙 2017-12-09

在一般高校,包括我所在的大学,研究生期间所能拿到的最高荣誉是校长奖学金,次之的是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是我基本不敢想的,而国家奖学金去年与我失之交臂。国奖,对一个研究生而言,即意味着丰厚的物质回报,也意味着荣誉与肯定,我还是比较看重的。


今年,由于实验年前才完成,在此之前只完成了一篇中文的小综述投稿,退修进入主审之后,才发现我所投的期刊不在学校《国内核心期刊目录》里的特类和A类里,不能为自己提供任何的加分,准确地说,特类和A类里没有任何生态类的学术期刊,B类里有《植物生态学报》和《生物多样性》两个杂志。


中文综述虽看上去简单,但也承载着几十个夜晚的挑灯夜战,去读每一篇文章,去理解每一个遇到的生涩概念, 不断修改。现在却发现,这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质评测和奖学金是零,是可以忽略的工作,内心也是尤为失落。


去年,人在学校,由于本科也在这个学校,对学校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参加了研究生仅有的几个学生组织,周末在学生活动中做了不少工作,即使在极度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生综合测评中,我也在专业的几个人中综测成绩第一,然而由于科研成果(论文)为零,在随后的答辩中,惜败给了入学前跟随小导师做了一些工作并在入学后以二作身份成功online及published一篇sci论文的同学。


当时,为此我也愤愤不平了好一阵。因为我觉得他做工作了,我也做工作了,而且我觉得我的工作更苦更累更繁杂,为什么得到肯定的不是我?我由于是本校推免,我毕业设计也是在实验室做的,按理来说我应该比其他人更快地出成功,然而传统的实验生态学(相对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政策建议等新兴领域)研究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年少轻狂的单枪匹马重新闯进实验室已经许久没做的“分子生态学”领域,毕业设计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摸实验条件、建立实验平台(包括购置缺少的仪器设备、找耗材供应商、配置缓冲液、学习实验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等),研一入学已经是秋季,接着几年前师姐的课题做了很不成功的实验(至少不足以发文章),然后整个冬天都在和老师讨论实验设计,一直到5月份春暖花开才能外出采样,随后是室内的DNA提取、PCR等分子实验等,一直忙活到10月份出国,才基本把实验走通,之后国内的童鞋帮助我pcr并送样测序。所以,到研二开学评奖学金,即使一直“去实验室最早,离开实验室最晚”,我觉得我没有科研成果也是比较正常的。


研二,来到莫斯科访学交流,前期同时在预科系和生态系有课程,只能深夜分析国内传来的实验数据,并撰写上面提到的中文综述,也算是艰辛备尝。岂料,这篇中文综述无法给我提供任何加分,好不失落。此时,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奈、努力的无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做的选择和所处的环境有时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境遇成败,并不是努力了,一定会有论文,一定会有收获;然而,不努力更难捡到馅饼。


现在刚刚撰写完一篇SCI论文的我,早已没了研究生初入学时的锐气,不如人意的实验结果、不知所云的统计概念、捉襟见肘的英语功底,彻底摧毁着我的对科研的热情与抱负。


由于没有国内的各类学生活动,而中文论文不计分数,SCI论文发表遥遥无期,国奖,又一次与我渐行渐远。


对于一些教授来说,国奖之于研究生,犹如小红花之于幼儿园小朋友,但小红花确实是某一阶段的目标,这个荣誉可能深刻影响着这个小孩的未来。想知道,指导科学网博友中的硕导博导们怎么看待研究生的论文与国奖?有没有小导师为了所带学生的奖学金调整过论文排序?或者遇到到什么关于奖学金的小插曲?


此外,深刻领悟到实验平台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入门菜鸟硕士生请不要轻易做空中楼阁的尝试,否则时间、精力、经费的投入可能血本无归。想起自己以前在组会上的指点江山,有点可笑,还是非常感谢导师对我idea和实验的全力支持。话说回来,塞翁失马,走过的弯路和经历的磨练的也可能转化成人生的财富,开始新一篇论文的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