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距离看GE ...

 工农商学兵 2017-12-09

采访者:蓝春娜、张磊、夏兵

背景:

今年10月24-31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首席信息师朱卫列率团赴美国、日本考察。在美国考察期间应邀参加了GE公司举办的“Mind +Machine”大会,并随之对GE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与GE进行了交流、参观。回国后,朱卫列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此次美日之行的体会、收获。

为此,我们协会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以下是采访记录(个别地方有删节和修改)。

(以下简称:问——采访者提问;朱——朱卫列回答)


一、问:朱总,您这次率团赴美国、日本进行考察,请您谈谈对GE战略转型有什么看法?

朱:目前全球正处在一个由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时代,GE的转型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首先,从GE自身角度来看。一方面,GE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主要生产制造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医疗机械等制造业设备,曾经一度还拥有GE照明、金融、塑料、水务等设备制造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东南亚等工业技术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GE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小,如果它一直固守原有的工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很难保证其基业长青。在时代变迁的大趋势下GE主动转型既符合时代要求,也顺应了未来的市场需求。

其次,从市场划分来看,目前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等IT巨头几乎都将重点业务放在个人用户——2C端,但很少涉及到工业领域——2B端,而GE是世界最大的工业设备制造商之一,其设备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GE率先对传统工业制造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将信息化、数字化与传统工业领域进行嫁接,这一转型毋庸置疑是在抢占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制高点。可以说,GE这么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开了个好头。

图:GE、微软CEO的交流

 

二、问:您这次零距离接触、考察GE,对他们转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图:朱卫列与GE CEO进行交流

朱:第一个感受是,感受到GE对于实现转型升级的决心与意志。GE今年刚换的CEO,即使企业的领导发生变化,GE公司的转型战略并未随之变更,而是毅然沿着前任制定的转型战略,坚定不易的走工业互联网这条路。转型、改革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也存在很大风险,信息化行业更是如此。GE此前没有涉及过,但是他们毅然决然这么坚持了数年,而且迄今还在引领传统工业制造的转型,着实令人敬佩。

图:GE公司CEO

第二个感受是, GE全体员工上下同一条心。我们这次去开会,与GE各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总共交流了六次,加之平时的私下交流,亲身体验到他们对于公司转型是上下一心,坚定不移。也许会有人对于转型能否成功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与担忧,但是从没有听过任何一个人表示反对公司转型,大家都在为转型发展努力、勤奋的工作。

第三个感受是,GE非常会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GE无论是在平台方面,还有应用产品方面,其成熟度并不高。一些应用还是很简单、很初级,但他们充分利用其品牌的优势,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只需几个PPT就能让客户掏钱买单。这种能力让你不得不服。

图:纽约市电力公司总裁在大会中发言

第四个感受是,GE特别重视客户。比如这次GE召开全球数字化会议,全球约有近4000人参会。然而这么大的全球会议上第一个上台发言不是GE的CEO,而是他们的客户——纽约市电力公司总裁,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GE的大会演讲嘉宾中一个政府官员也没有,可见GE是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客户至上,意识到客户是其未来转型的生命线。

 

三、问:此前有一些报道说GE高管大清洗,GE成为年度工业界沮丧之王。您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吗?您怎么看待这方面的问题?

朱:我们出国前就看到了这方面的报道,包括GE高管辞职、GE的股票今年下跌了22%, GE中国研发中心也于9月份被撤掉等等,这从一个侧面证明GE的转型过程中并不顺利。但我没有看到GE在中国的业务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GE依然很好的利用了他多年的品牌优势在控局:比如今年9月份卖掉了工业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是中低压电力系统制造及安装组件),这本来是一种收缩型战略,在国内就被包装成他坚决转型、主动转型的案例,受到诸多赞誉。

 

四、问:这次去GE交流,您对GE的技术路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否谈谈您对GE产品与技术的看法与评价?

朱:我自己也对GE转型的战术方面做了一些分析。第一,GE坚持做平台和做应用并举。他的平台就是predix,他的应用是根据行业划分的,GE希望各个行业都在其底层的predix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通常称这些应用软件为APP或SAAS层的应用。GE目前开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发电、能源这个版块,又分为资产性能管理APM和运行性能管理OPM。出国前我们便提出要求希望与GE的专家就技术细节进行交流,从交流的结果看他们所谓的资产性能管理APM和运行性能管理OPM功能还相当简单。

图:Perdix介绍

一年来我们看到国内发表的许多文章,几乎都是赞扬GE实现工业转型、赞扬GE的perdix平台。考察后,我对GE敢于大胆转型更加敬佩,但对于perdix平台及其应用产品认可度一般,GE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并不领先。所以我认为应该将GE公司和GE的perdix平台与应用产品进行一定的切分。GE是一个勇于创新、自我颠覆的公司,但它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底蕴不厚,技术并没有那么领先。

 

五、问:您如何评价和看待GE转型遇到的挑战?

朱:  GE遇到的挑战他自身是最清楚的,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只能从资料和交流中发现其在转型过程中确实面临着种种挑战:

第一,GE最初的战略是建立工业互联网,他想做的其实是一个公有云,把传统工业设备运行的数据尽可能多的纳入到他的“数据池”,从目前效果看他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企业对于将数据给GE有顾虑,不愿意这样做。同样国外的企业也不愿意这么做,包括美国盟友的企业也鲜有将数据提供给GE的。目前GE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要转向私有云,这种转变将极大的影响到GE未来的发展,也会引发它的股价变化。

第二,对客户需求的痛点理解不深。我们看到了GE展示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坦率的说这些开发与应用还不多、水平也一般。GE在工业领域一直是制造商,而不是设备的使用商,对设备运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痛点,设备会出现什么缺陷并不熟悉,所以他开发的应用针对性不强。

第三,可能是来自于股东和资金方面的压力。GE的股票今年一直下跌,说明美国股民对GE转型存在顾虑。另外,我们在交流中发现GE对一些技术公司采用收购的方式进行技术整合,为了获得数据采集技术,居然用7亿美金去购买拥有这一技术的公司,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转型成本。

 

六、问:听说您去了GE在亚特兰大的GE的展示中心,在那里再次进行了交流,您看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产品和成果了?

朱:去美国之前就听同事说亚特兰大GE的远程监管中心如何震撼,说该中心连接了全球上许多许多发电机组等等。到了那里我们的确看到了这一现象。但我们的感觉绝对与其他人不同,因为我们是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的。

我们团的成员参观后的第一感是“原来如此!”,因为接发电机组的数据到远程中心其实是一个技术难度不高的事情,就国内而言,许多发电集团几年前甚至十多年前就已经建成了监管中心。差异在于监管展示内容方面:GE的远程诊断中心核心目的是由GE的专家分析数据,我们的监管中心功能一般是对外展示和数据统计,鲜有技术人员对设备的分析,但这一差异不是国内信息化人员造成的,主要是企业高管认识上、定位方面的差异。定位如果清晰了技术实现很容易。

第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年,我们已经将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于设备的诊断与分析,在取得一定的验证之后,我们认定人工智能未来应该取代人对设备的诊断与分析。去美国前我们以为GE的predix核心应该是人工智能,我们期待与GE的技术人员在人工智能用于设备诊断与分析方面有更多的交流。但整个行程中我们没有看到GE有人工智能方面的介绍与突破,包括亚特兰大诊断中心依然由许多工程师在那里分析数据。

 

七、问:听说考察结束后您和您的考察团队对你们致力于实现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更加自信了,是什么使您及您的团队如此自信?

朱:首先,我们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工业生产领域,技术与业务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成功的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发电工业,将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等算法技术与发电厂内大量传感器产生的实时数据相结合,计算出工业设备的特征值,并以此判断设备的健康状态,指导发电厂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工业领域许多棘手的问题,大数据加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有效。工业领域的许多设备相当复杂,往往是多维、非线性,遇到这样的问题靠人用传统的建模的方法已经解决不了,必须采集大数据、靠人工智能等等算法去求解。我们认为流程化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应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建模为辅的方法。

其次,从我们与GE的交流的结果来看,GE目前仍然是走以建模为主的道路,人工智能方面他们还刚刚涉及,一是美国人工智能工程师成本极高;二是GE传统上是制造商,制造商在设计产品时一定采用的是模型,他们很自然的要传承这方面的积累和技术。由此看来,GE转型的道路还是比较艰辛的。

对未来道路判断、选择上的差异必将带来未来成果的巨大差异!我们认为我们的判断与选择是正确的,也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的走下去。

过去的4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工业大数据,有了4年的开发、应用的积累,这次从美国考察回来我们感觉更加信心百倍,中国人终于可以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领域与国外顶尖高手平等博弈了。

 



(责任编辑:蓝星星)




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分会隶属于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 旨在加强会员间交流与协作,构筑共商、共建、共赢的合作平台。致力于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工业整体制造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