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书画市场十二大家最长见造假,你得当心

 我是圭水 2017-12-09

中国传统的书画家大都经历过“摹古”的阶段,例如张大千临仿的石涛,曾经骗过了黄宾虹先生。画家临摹名画是为了提高技艺,然而有一大批书画造假者却是为了利润。下面我们看一下那些被造假最多的国画大师吧。

1、齐白石:伪作竟出现在博物馆

齐白石可以说是造假者的最爱,他一生所画作品约两万件,市场上的真品也就在4000件左右,但拍卖场上署名齐白石作品竟达27000多件,伪作已是泛滥成灾。更有甚者,某些博物馆里也陈列着齐白石的伪作。

齐白石作品造假已形成了一条地方产业链,而且分工明确细致,有的找高手模仿制作,有的负责把纸张作旧,有的负责裱画,有的负责找买家出货。

2、张大千:难辨真假引发官司

杭州1995年的秋季拍卖会上,一幅成交价110万的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因真假之争,引发了一场官司。张大千仿造功力深厚,前些年因“董源《溪岸图》是否为张大千仿造”的争论更是引发国际关注。

《仿石溪山水图》

而在重庆“打黑”期间,备受瞩目的“342万张大千青绿山水画”真伪也因国家文物局出具的《鉴定报告》而尘埃落定,造假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张大千也被造假了一回。不仅如此,目前张大千署名的作品市场流通远超3万件。像上面这种画的水平都看不出来是仿品的话,那水平也太差了。

3、徐悲鸿:天价作品质疑不断

徐悲鸿

从2010年春拍的7280万成交的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到2012年春拍8900万成交的油画《九方皋》,徐悲鸿的天价油画质疑之声不断。两件天价作品都曾出现在四川美术学院2011年再版的《徐悲鸿全集》画册中。

目前,业内也缺乏对早期油画权威可靠的鉴定,相关图录的出版不规范,不法商人通过出版图录造假,更有甚者披上“海外回流”光鲜的外衣。

4、傅抱石:特展上全是伪作

1999年12月10日到2000年1月2日,一场名为《金刚神韵—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署名傅抱石的作品达44幅。不久,傅抱石家属和专家指出,该特展全是伪作。随后调查发现源头来自与大陆的制假贩假者。

《蜀中纪行》

书画鉴定专家萧平透露,目前境外有一个“傅抱石作品作伪集团”,该集团老板已拥有亿万身家。从程度上看,90年代的造假多以个人为主,而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造假已开始形成集团化,愈发猖獗。

5、吴昌硕:师徒合作被利用

吴昌硕

早年为吴昌硕的代笔有王震、赵云壑等。吴昌硕有许多人物画都是请王震代笔,王震的画上也时时可见吴昌硕的题跋,故有“王画吴题”之说。吴昌硕晚年的书画篆刻润格居高不下,因此赝品时有出现。

《多子图》

20年代,日本人来上海买吴昌硕的画,开价达100两银子,由于吴应酬多,有时不得不请弟子赵云壑代笔。因此这种师徒合作的作品容易被造假者利用,通过一定的装裱技术来达到目的,艺术品市场中署名吴昌硕的作品达20000件。

6、黄宾虹:两大出版社推出的全集备受质疑

黄宾虹

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黄宾虹全集》遭受质疑,质疑之声来自北京的《边缘艺术》杂志主编许宏泉,他指出其中出现多幅伪作,画家梅墨生也作文质疑。

《蜀游渠河山景》

这部由两社联手,历时八年推出的“大手笔”一面世就遭到了质疑,究竟有何原委?这部经过多位专家和画家经手的“大手笔”都出现伪作,可见伪作的流毒之深。

7、李可染:书画造假的“重灾区”

李可染

拍卖场上,“李家山水”一直高价不跌,动辄百万千万的成交价,在俘获不少藏家的芳心同时也吸引了“好血”的造假群鲨。目前仅拍卖场上署名李可染作品的就高达8700多件,成为近现代中国画的“重灾区”之一。

《牧童图》

李可染的造假大致分为三类:仿晚年山水、仿晚年牧童与牛、仿早年人物与简笔山水。李可染自称“废画三千”,其所留下的作品不足3000件,大部分都捐赠给了国家。

8、陆俨少:高科技造假

陆俨少

陆俨少伪作根据行家分类可大致归为“杭州假”、“上海仿”、“香港造”。杭州假自1993年起,是一人在杭州伪造,随后销往海外,赝品的质量相当粗糙;上海仿于1995年前后面世,是混迹与沪上的一批职业造假分子的“杰作”,他们多通过画册或图片资料“对临”,有甚者伪作竟然出现在《美术报》的收藏版面上。

相比较而言,上海仿水平明显高于杭州假;香港造是陆俨少伪作中技术最高的,他们多借助与高科技手段。由于很多原作保存在港台地区,内陆藏家难得一见,这也给造假者以有利之机。目前,拍卖场上的署名陆俨少的作品多达16000多件,真品几率极低。

9、黄胄:伪作拍卖成交率高达100%

黄胄

拍卖黄胄作品的不限于小公司,有几家大拍卖公司也会出现伪作。黄胄先生的作品全集成了造假者的利用对象,因为藏家一般都喜欢被著录过的作品,造假者利用这一心理在拍卖场上屡屡得手。

《驴》

国内某拍卖公司举办了一黄胄作品专场,50幅伪作成交率竟然达100%。

10、李苦禅:最具特色的作品被大量仿制

李苦禅

李苦禅大师的作品据统计数量在2000幅左右,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署名李苦禅的作品超过10000件;而他最具特色的“苍鹰图”为藏家所喜爱,造假者更是大量仿制。

《远瞻山河壮》

11、启功:高仿品连启功见了都说“写得比我好”

启先生的书法在2000年前后,市场流通价格不过2千元/平尺,而今已是10-15万/平尺了,十年翻了50多倍。在他生前就留下几万件的大量书法作品,关于送作品给学生当学费的,助人为乐支教的,以及送作品给北师大看电梯和环卫工人,甚至慕名来索取作品等等街知巷闻的事例。在教育界,文物界和书画行业以及政协系统等等,都是有求必应;留下这么多的作品,不仅没有在仙逝几年后下跌,反而每年却在持续上涨。个中原因并不只是启先生的书法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启功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广大知名度抬升了他作品的市场人气。

11、范曾先生

范曾先生是当代大儒,是一位学识学养学问颇深的人、殚见洽闻,他学史而谙诗文,学文而通史哲,学书而洞《说文》,他以排奡破山之势,自拓天衢、自开户牖,登临中国画坛的峰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绘画符号。他的画是写出来的,“笔所未到气已吞”(苏东坡言赞吴道子语)。他的字是画出来的,笔墨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素练霜风起”(杜甫语),抒情在腕底。他的书画艺术因他的学问滋养而非只绚烂;他的诗文辞赋是抒吐出来的,“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怀素语),直抒胸臆,尽吐胸中块垒。他的学术因他的艺术思维而圆融燦然。他的丹青书法、文翰辞章,无不体现出先生学问的博大精深,高古深远。

市场中常见的书画造假其一,完全依照出版物,采取现代高科技印刷的手法,以求得同大师真迹的分毫不差,来达到迷惑买家出售赝品的目的。这种手法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印刷工艺,往往在色彩、神韵上与原作非常相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印刷技术不了解的买家极易上当受骗。其二,运用混搭手法,一半印刷,一半雇人手工绘制,既具有彩色喷墨印刷的精致,又不失人工描画的笔触,不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连行家里手也难免上当。

印刷品有明显网点前两种伪造手段,在显微镜的火眼精金下很容易原形毕露,在显微镜放大效果之下印刷品都有明显的破绽---均匀的网点布局。而真正的古画,墨色圆润细腻,如同跟宣纸融为一体。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在造纸工艺、品种样式诸方面既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又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区别,有着许多随时空变化而产生的特征与规律。第三种造假手法也可以通过显微镜就鉴别出来。书画纸绢。根据纸、绢等考证进行古代书画作品断代分析,仅能断前,不能断后。因为后代的纸绢前人绝对不可能使用(例如竹纸不能在唐以前出现),但是,一种新品书画纸或一种新绢绫织法出现以后,可以延续到后代。后人用存放已久的旧纸创作书画作品的情况也是有的。明代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作伪者若用新绢,则鉴定人员可从横竖丝的粗细单双辨别出真伪。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宋绢完全一致。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两类。用显微镜观察,老纸膜皮如虫蚀,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不平匀。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

一件作品,假定它是未带署名的,无论它是真迹也好,伪作也好,可以肯定,它的笔墨风格在表面上却是笔势跌宕而雄强骏快的。于是,主真者,往往用这些风格特点来作为它是真迹的证据;而主伪者,又往往用“在本质上不符合这些风格特点”来作为它是伪作的证据。此外如徐悲鸿的马、喜鹊等等,也有如此的情况,除非它的笔墨明显用赵叔孺或江寒汀的风格。一件伪作,你要想从笔墨风格上说它不是徐悲鸿,非常没有说服力。同理,真的徐悲鸿,你要想从笔墨风格上说它是徐悲鸿,也是显得缺少说服力的——同样的话,我们也曾听到有人用它们来指证徐氏的伪作为真迹。目前一些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其市场流通的行情和价位已经 “天亮’。例如,张大千的山水,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大约平均每方尺在万元上下 。例如,张大千的山水,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大约平均每方尺在5万元上下 。当然,如果画得特别精的,可能超过5万元 ,而画得较差的,则可能仅止于1万元 。此外,不同时期 、不同画法 、不同题材内容等等也是影响价位的一些重要因素 。书画真伪鉴别在博物馆中是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日前市场运作,大多直接转用博物馆学术化的鉴别方法,无疑是简单化的·有相当的弊端。因此,我始终强调书画市场上的真伪鉴别,应与价格行情相结合,才有更加明确的针对性,当然。价格行情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同一位书画家,甚至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价格可相去甚远.如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90年代后期,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北京、西安等等波动相当之大,必须随时加以关注,不可一概而论。如果对书画创作的方法、过程有很深的了解,无疑大大有益于书画鉴定。历代鉴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书画家,如近现代的吴湖帆、张大千以及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人。最关键的是实践,从大量的鉴定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已故鉴定家刘九庵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大师。长时间鉴定实践中的观察、比较、分析、研究,才能逐渐获得鉴别门径。不论是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辨别字画的真伪,都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其实多看字画作品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很多优秀的字画的作品是不可替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