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有蔓草 零露兮

 时宝官 2017-12-09

    【编书者说】

    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灰色大楼朴素沉静。多少文学名著在此出版,多少作家由此成名,文坛的繁华热闹或风雨沧桑多与此处息息相关……而这幢楼里“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一代又一代,默默工作,积淀着劳绩与经验,形成传统乃至传奇。

    自1965年初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至2003年退休,陈早春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从编辑到编辑室主任,再到社长、总编辑,他记忆中的人与事,实在是太多了。冯雪峰、楼适夷、韦君宜、牛汉、林辰、孙用……这些人文社的先贤,他与他们都有直接接触与深入交往。他参加1981年版《鲁迅全集》编辑出版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直至退休一直担任一把手,其间关于作品出版、作家往来等旧闻,写出来都是文学史料。遗憾的是,因为工作繁忙,陈早春写出来的文章实在不多。对此,他无奈,并引俗语说:“木匠家里凳没脚,和尚家里鬼唱歌。”他的前任韦君宜在卸任时说:“我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解甲归田,也得为自己准备几件装殓的寿衣了。”韦君宜后来就写出了《思痛录》和《露莎的路》。而继任的陈早春,一部《冯雪峰评传》刚写了一半,就得到诗人艾青、理论家陈涌等人的赞誉,却因工作繁忙而不得不找合作者共同完成。

    出人意料,陈早春的有些文章竟是被激发出来的。1981年鲁迅诞辰百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时,陈早春所在的鲁迅编辑室正奋战于《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因为没有提交论文,他们竟无资格参与盛会,于是编辑们公推陈早春赶写一篇争口气。既是赶写,又为公推,陈早春想占用一点工作时间,而社领导批得干脆:不准!他只好开夜车,拼了六个通宵,写出一篇三万多字的高质量论文,为同事们争来了几个参会名额。而陈早春写完最后一个字,就晕倒在沙发里,半天站不起来。

    事关鲁迅,陈早春毫不含糊。其实人民文学出版社自第一任社长冯雪峰以降,就有一批鲁迅拥趸,楼适夷、聂绀弩、孙用、林辰、牛汉、王仰晨……他们都受着鲁迅精神的感召,为出版鲁迅著作各显神通、各自尽力。

    陈早春敬仰冯雪峰。他写的《追忆冯雪峰的晚年》《冯雪峰与我放鸭子》《回望雪峰》等篇章,是与当年冯雪峰回忆鲁迅,丁玲回忆冯雪峰、瞿秋白一样,既是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又是情感深沉而热烈的好文章。老社长冯雪峰,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人物,也是党史、军史上的人物。曾经,冯雪峰和陈早春一老一小交往很多,了解很深,谈话内容广泛深入,冯雪峰的很多思想和观念都深深地影响了陈早春。可以说,陈早春在青年时代遇上晚年的冯雪峰,是彼此的幸运。

    去年,陈早春主持的《冯雪峰全集》出版了,此丛书收录了冯雪峰的全部文学创作和理论著作,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冯雪峰在文学史、党史、军史上的斐然业绩。病后虚弱、年逾80的陈早春参加了《冯雪峰全集》出版座谈会,他的讲话稿是请人代念的,但老人家全程参会,一直笑眯眯地聆听与会者的发言。因为,这是陈早春为他所敬仰的冯雪峰做成的又一件大事。

    冯雪峰之后的继承者,陈早春、牛汉等人在新时期继续着文学出版事业。陈早春曾写文章这样评价牛汉,“没有消极地把过去的痛苦经验化作世故,与此相反,他通过自身经验的总结,更懂得了正确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紧迫性”,他通过图书的原本选印和《新文学史料》杂志,让那些曾为反帝反封建尽过力量却长久被忽视的作家作品得以重新与读者见面,他反对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为选择作品的标准,“他坚信历史唯物主义,忠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因此他乐于这样做,也不怕承担风险”。这样的评价,也适用于后来主持人文社工作的陈早春。

    陈早春更多的文章是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先贤、同事。《不像“长”和“家”的楼适夷》《我看君宜同志》《牛汀掠影》《编辑家牛汉琐记》《冷清地活着,又冷清地走了——忆林辰同志》《孙用晚年行藏拾记》《非师非友、亦师亦友的蒋路同志》《出版界的老黄牛王仰晨》……这些文章,即使混杂在厚厚的纪念集中,也可以清晰地跳跃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写韦君宜,就写了她衣装举止待人接物的种种“怪”,写她难得被见到的愤激和坚韧,写出了一个谜一样的“韦老太”:“既是个女强人,又是个弱女子,一方面有冷眼向洋看世界的豪迈,另一面又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懦弱;她任情而拘礼,简傲而谦卑……她对自己的事业和命运是坚韧不拔地执着抗争的,但最终的拼命一击,也只能算是铅刀一割;她有雄才大略,但不能挥斥方遒;她狷介而随俗,敏捷而愚钝。”陈早春以这样的笔墨写纪念文章,不同凡俗。

    陈早春的文章,质直素朴,密实紧致。然而在他的笔下,故乡的小桥、野孩子的野趣,自有美感和一种素面朝天的坦然与自傲。特别是他对贫穷生活中的母爱、“无情的父爱”以及伯父生死的回忆,平实写来,却处处惊心。极端严酷的生存条件下坚韧不屈的生长,令人嗟叹,更给人力量。倔强、瘦硬,是陈早春的性格,也是其文章的品格。

    工作之余陈早春所写的文章,多年前曾结集出版,现在又增添了“出版社群星掠影”的新篇什,是为“增订版”,仍沿用以往书名:“蔓草缀珠”,这是他自谦无花无果。但即为野草,就自有其生命力,春风吹又生,带着满茎满叶的露珠。

    (作者:郭娟,系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