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老走标,多半是这两个原因!想解决的看这里

 文田主月 2017-12-09

走标的应对方法看似比较繁琐,但只要捅破了这张窗户纸,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通过实践与思考,增加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垂钓技巧,这个过程也是钓鱼运动的魅力之一。

以前钓鱼我一直使用铅坠触底的笨钓,那时钓鱼很随意,就是没事找个乐而已,偶尔遇到走标的现象,直接收拾钓具走人,也没费心思去琢磨个究竟。前年秋天,我开始学习台钓,才知道钓鱼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因此对这项运动萌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对钓鱼当中的细节问题动脑,有意识地分析、学习。这时我遇到了走标的问题。

在野钓中,走标这种现象很普遍,叫人抓狂又难于应对。可是在和资深钓友探讨的过程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每个人解决的方法都不一样,有建议我加铅的,有说减铅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应该怎么办?一遇到走标的情况,我心里还是没底。

不论是加铅还是减铅,风浪稍微大一点都是照走不误。钓跑铅?我更是不甘心,台钓讲究的就是灵敏度,跑铅意味着要牺牲很大的灵敏度。所以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托我帮他弄一个特大号的枣核型芦苇标。我问他干嘛,他说这样的浮标钓深水大库,下底快,抗水流。

几天后,我去水库钓鱼遇到走标,我当时用的是一只长身芦苇标,怎么调钓都不行,我想起了那位朋友的话,换了一只差不多一般大的枣核型芦苇标,把铅皮稍作修剪,开始找底垂钓,奇迹出现了,浮标到底后走出30厘米左右停了,不走了!

那一次虽然钓获不多,但是我的收获很大。从此我有了灵感,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摸索,终于明白了走标的原因并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首先,走标分两种:一种是水表下方标身位置有水流,而水底没有或者水流很细微不足以形成走标现象,大家习惯把它叫做风走标;还有一种就是水库放水或对流等因素导致的上下层水体都有流动,大家习惯称之为水走标。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走标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水下的主线都是倾斜的,倾向于走标的方向。原因主要就是调标的时候我们只做到了无水流状态下的平衡,当水流这个外力出现,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也就是说我们在调标的时候忽略了这个外力的存在,要想重新获得平衡就需要利用标坠组合以外的钩饵的重量。

从力学角度来思考,整个钓组从无水流的状态到走标后的调整,是一次力的再平衡的过程。调整得当,整个钓组自身稳定力与水流的冲刷力相互抵消,浮标走出去一小段距离就会静止,这个时候整个钓组的稳定力大于等于水流的冲刷力。

如果调整不好,固定钓组的稳定力小于水流冲刷的力量,那么浮标只能继续走下去了。而我们所追求的正是钓组能够静止下来的平衡。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浮标比作船,铅坠及八字环是船上的货物,这是一个平衡,我们称之为标坠组合。双钩以及附着上面的饵团我们把它比作船锚,称之为钩饵组合。在出现风走标的时候,不论是顶风走还是顺风走,起主要作用都是水流的冲击,其次是风线,其他的细小因素,诸如标脚、标尾的粗细,这里暂且忽略,先不做探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选择标身纵向切面最接近圆形的浮标,因为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在水流中受力面积越小,受力越小。同样道理,浮标的风线,就是主线,线径越小受力也是越小。

这就对我们的钓具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我们可以选细一点,那么浮标呢?球形的标身是不行的,这样的浮标在上下的动作中阻力最大,灵敏度也最低,得不偿失。我们可选择接近球形,在连接标脚和标肩处有流线过渡的瓜形、橄榄形,总之尽量短粗一点。走标往往伴随着风,风天垂钓,标太小肯定是影响抛投到位的。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自重轻、吃铅大的高档浮标。

通过合理选择浮标和钓线,可以减小部分水流带来的影响,但是问题并不会彻底解决,另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是前面提到的钩饵组合。说白了,就是钩要重一点,饵料的比重要大一点,同时饵团也要大一点,以增加整个钓组向下的牵引力。道理很简单,锚越大船越稳定。钩和饵这时在整个钓组中起到的就是锚的作用。那么钓小鲫鱼钩饵不能太大怎么办?

可以在双钩上选择一个搓比重较大的大饵团续窝诱鱼,另一个挂小饵作钓饵。究竟选择上钩还是下钩要根据所在水域的鱼情来确定。我的方法是:野钓选择上钩大饵,因为野钓的鱼儿通常对卧在水底的饵料更感兴趣;而当对象鱼是养殖鱼的时候,我选择下钩搓大饵。当然,野钓中也可以选择下钩搓大饵,但是要缩短双钩的钩距,比较麻烦。如果这时还控制不住走标,我们干脆在一个钩上加上铅皮或者咬上咬铅,外面再搓大饵包裹,另外一个饵是搓是拉就随便了。这种办法很极端,但是应对所谓“水走标”的情况还是比较可行的。

钓组处理完成后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就是调钓。我的处理方法是遵循李保安老前辈的无钩调标法,这样的优点更便于称量钩饵组合的重量,说白了就是清楚手中的“锚”有多重,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我一般调高目,起码7目以上,然后搓大饵找底。找到底以后不要急着确定钓目,看浮标走到哪里不动了,露出几目。如果标尾不见了,往上推标座,直到露出标尾,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往上再推标座的时候要做到标座的上移和标尾的上升高度是等值的。

如果标尾不上升了,说明这个目数与你无钩调目的差就是固定整个钓组所需要的力量。如果这个目数很低,影响观标,我们就要适当减一点铅皮,增加无钩调目,然后再上推标座,得到我们想要的钓目。反之如果露出的目数太多,我们可以加一点铅皮再往下调整标座,得到我们想要的钓目。

以上方法尽管比较繁琐,但只要捅破了这张窗户纸,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在实际垂钓过程中很容易掌握。通过实践与思考,增加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垂钓技巧,这个过程也是钓鱼运动的魅力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