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剑豪鹰眼: 职业投资应该怎样设定目标?

 supermbt 2017-12-09

     目标,特别是短期目标的设定,在日常生活中,被印证是非常有效的。当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稍微超过自己水平的目标时,你会更加专注,更加容易达成所愿。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解释这个现象,其实就是,当你设定了目标的时候,你就产生了缺乏感。而内心会渴望填补这个缺乏感。为了填补这个缺乏感,内心会激励你去努力,从而达成目标。

做为小散,想必你们也一定被反复问到:“你的目标年化收益率能到多少?”。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争取十年磨一剑,拿10万本金,当上亿万富翁,从此踏上人生巅峰! ---实际上是在做白日梦。

还有很多人喜欢以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作为参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巴菲特的历年收益率,(我想注明一点的是:巴菲特不是小散,从一开始就不是。)

巴菲特算是投资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人了。我个人觉得,奇在三点:

第一:他不喜欢花钱,从未见他大肆挥霍

第二:他业绩非常的稳健,买卖公司,搞来搞去,收益居然没有大起大落,连续60年平均年化收益率20%

第三:他活的时间足够长,并且始终处在极高的智力状态

有了巴菲特这样的一个标杆之后,是不是我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年收益目标设定为 30%每年呢?

30%每年,如果持续40-60年的话,复利的威力可以让你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把30%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从理论上来看是合适的。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些参考标准被实现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在60年的时间尺度下,你有一亿分之一的概率 实现20%的年收益率;在20年的时间尺度下,你有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实现30%的年收益率。

然而,作为小散,把年收益率作为目标,其实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从心理层面来说:如果你给自己设定了30%的年收益率目标。在你没有实现的时候,你会产生缺乏感,从而激励你去实现这个目标。

可是,就是在激励这里会出问题。因为普遍的激励会产生两种可能的策略,第一种是,更加努力的,也就是更加频繁的寻找交易机会;第二种是更加激进更加冒险,在不确定的机会上下大赌注。

执行这两种策略,都会导致你更多的亏损和更大的风险,也就是,离目标更加遥远,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回到巴菲特身上,透过他每年收益率的表象,去看他的投资历史,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巴菲特不会给自己设定年收益率目标。我不知道巴菲特的目标是什么,但是从侧边来观察,他在不断的锤炼几个思维模型:

a. 安全边际模型

b. 护城河模型

d. 能力圈模型

关于这几个模型的详细介绍,百度可以轻易搜到,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通过这些模型,他再去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或者并购,这样做,巧妙的避开了我们大多数人会遇到的心理情绪风险。

那么,如果我们不能以年化收益率作为目标,我们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目标呢?

我个人觉得,作为职业投资者,我们应该专注降低我们的错误率:也就是基于犯错,亏损,错过机会和赚不到钱这4大交易恐惧而犯错的次数/总交易次数。简单的讲,就是 犯错的次数/总交易次数。以第一年为标准,要求每年降低错误率。 (注意这里的错误率不是指失败率。在市场中,你再正确也会有失败的时候)

为什么要以降低错误率为目标呢?因为两点:

1. 我们95%的损失都是来源于错误。当我们操作正确而亏钱的时候,亏的钱都在预期范围内。而犯错的时候,会产生接二连三的意外亏损

2. 从心理层面来说,以降低错误率为目标,将我们的挑战对象从市场改变为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让持续改进变为可能。因为市场本身是无法战胜的,而自己的内心状态,却是可以持续调整的。

当每年的错误率低于1%的时候,你就从小散蜕变成了职业玩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