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的活法

 BT 2017-12-09

一路顺飞

国庆期间,老婆的外婆走了,当她吐出了,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口气后,安祥的闭上了眼睛,就这样告别了我们,也结束了在一个叫“地球”的,历时95年的旅行,她整理了自己的行囊,将去另外一个的世界。

当大家在给她穿衣服的时候,我感到反而有些好笑,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沉睡中的老人,很宁静,很淡定,就那样躺着。

你知道她一会还会醒来的,她不会就这样睡着的,说不定,她还牵挂着什么,她还放心不下,她对这个世界还充满了留恋。

晚上,守夜。小时候,还挺害怕跟死亡有关的东西,现在却坐在她的旁边,静静地看着她,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唯一的区别,活着的人,眼睛一闭,一睁,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死去的人,眼睛一闭,不睁,就这样一辈子过去了。

在陪同的时候,也想到了她一生,她95岁去世,掐手一算,那是1923年出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她一生经历的跨度挺大。1923年,推翻清政府,民国成立才11年,共产党也才成立两年时间,她经历了军阀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又经过了诸多的运动,坚强的活着,最后,走完了她一生的历程。

真是挺不容易的一个过程,现在她已经解脱,放下一切,不再醒来,也没有必要再醒来,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轻装上阵。她是真的去了,那么对于我们这么,这些还活在世上的人,目的是什么?意义又是何在呢?

在陪夜的过程的,看到三舅家有一本书,是稻盛和夫的《活法》,说实在,这本书,已经看过了,看完的感触是,我对稻盛和夫的这个人,表示敬佩,一生创办了两企业,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一个人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一生勤恳、敬业、奉献,足以评上一个大大的劳模奖。

但对于他写的书,倒没有特别的感触,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层次不够,理解不够深,反而把它归于鸡汤类的书,因为他大量讲了一些,敬天爱人、勤奋上进、努力拼搏,等等一些,较高大上的话语。

或者,在当时的我看来,这跟喊口号没有什么两样。对于他自己,稻盛和夫来说,的的确确按照这个标准要求了自己,也一生在践行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但是对于我这样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我只能说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但是,这一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在生死不到1米的距离,看这样一本书,确有另外一番的滋味。

在《活法》中,稻盛追问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在这样的场景下,很容易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假如,面前躺着的人是不是外婆,而是我。当我奄奄一息,行将就木时,让我自己来回顾、总结一生,那时候的我,会想些什么?是否会有什么样的遗憾吗?

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哪怕活到100岁,也就是只有3万多天而已,3万多块钱,在杭州还买不到一个厕所,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厕所的价值。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现在很少听到有人是饿死的,大多时候,是撑死的,把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能正常消化掉,成了我们许多人很痛苦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物质大大的丰富了,但是我们的烦恼更加多了,我们的痛苦更加多了,失眠的、抑郁的、上吊的、自杀的人却越来越多,内在的精神世界不断在失落,心灵得不到安宁,人生感到迷茫。

是的,我们的确需要问一下自己,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人生的最基本问题,稻盛给出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是的,这个道理,初看,太平凡了,太简单了,平凡简单到我们很容易忽视它,正如白居易故事那样。

大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剌史时。白居易对禅宗非常推崇,听说高僧鸟窠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兴,决定抽空上山探问禅法。

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讥笑说:“这话连三岁小孩都知道。”

鸟窠禅师说:“虽然三岁小孩都知道,但八十岁老翁却未必能做到。”

白居易豁然开悟,施礼而退。

扬善惩恶,虽是老幼皆知极为平常的道理,但八十岁老翁历经年久,未必能做到。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而另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让别人的光芒来照耀自己,究竟那种人才是聪明人……

——古龙《那一剑的风情》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应该由自己做主,我想这也是,我们人至所以为人,本然应该做到的事情。

然而,事实真相是,我们错了,我们是活在了别人的嘴巴中,活在别人的肯定中,因为内在的空虚,所以不断去追求外在的东西,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或许相信安拉、佛陀,会给你带来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我们缺少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也缺乏安全感,归属感。

正因为此,我们需要权力、权威、情欲、名利来支撑我们,但恰恰问题也在于,我们越追求外在的东西,我们越没有安全感,越没有自信心。

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就是稻盛提到的,提升心性,魔练灵魂。把自己的内心打磨一下,修练一下,只有练好了,就会发现,世界如此美丽。

儒家经典《大学》中,也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它的意思: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孔子的子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啊,因为颜回依靠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依靠行事,他没有那么多的烦恼、顾虑、计较、纠结。

自古以来,我们的圣贤们,就已经真挚地告诉了我们,何为正确的为人之道,做人应有的姿态,在古代典籍中,有许多这样的智慧。但说真的,这些智慧,并没有感化了我们,我们反而更多的认为,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已经OUT了。

结合稻盛的书,再结合我们的传统的知识,你会发现,你对于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但我们也说了,真理很多时候,就在心中,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必须去经历一些东西,去事上练,只有实践了,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

关于人生的意义,一旦你去思考这个东西,你会有一些本能的不舒服,即使我深知,上升到哲学意义也许让人痛苦,但这是我必须去思考的问题,这是我无法躲避,也是无法绕开的问题。

人生单纯而又复杂,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避免之事,就像外婆这样躺着,我很想知道,在临死之前,她是怎么想的,我再怎么跟她交流,我也已经没法知道了。

但这件事情不管你知不知道,另外一件事情,我非常明确,未来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一个地方,我也是,这样直直地躺着,说不定,躺倒得还没有这么安宁,姿势还没有这么帅。

我们的归宿已经既定,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挺公平的一件事,还真想不出,世上还有比这更公平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之前,寻找到正确的路途,清晰自己的流向。

而稻盛所思考的“活法”,这是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它可以作为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作为我一生着力追求,并在实践中贯彻这样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它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使家庭更加幸福,使社会变得更美好。

稻盛说,“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这也是他的信念,他的活法,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活法。

美好的未来孕育于正确的活法之中。我相信!

似海柔情

图|来源网络

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