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德王府【图文】

 mrb8 2017-12-09

  德王府位于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以东五公里处乌苏图敖包山脚下,苏尼特王府是晚清时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区和民族风格。清同治二年(1863)由蒙古王爷德王之父杜棱亲王那木济勒旺楚克参照皇宫建筑造型建造。 
  德王,全名为德穆楚克栋鲁普,字希贤,一九零二年二月出生于察哈尔部正白旗。他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是锡林郭勒盟盟长兼苏尼特右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德王年满十八岁后,在王府举行隆重加冕典礼,开始执政。五年后升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一九三一年任锡林郭勒盟盟长。“九一八”事变后,德王等于一九三二年在百灵庙发表通电,提出“蒙古高度自治”,成立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简称“蒙政会”。一九三五年,德王与李守信等组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八路军活捉德王属下军政人员七百多名。至此,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宣告结束。一九五零年,德王、李守信等在蒙古国被引渡回中国。一九六三年德王获特赦;三年后,病死于呼和浩特。 
  德王府占地二点二平方公里。原有房八十三间。这是一座既有藏传佛教建筑风格,又有清朝末年汉族宫廷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同时还是蒙古民族特色极其浓厚的建筑群,造型宏伟,结构独特,建造坚实,雕刻精细,绘画美观。它还模仿北京皇宫形式,飞檐翘角既精巧,又古朴。正殿、配殿、厢房组成两个四合院,以及两侧结构近乎一致的偏殿、厢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诸多殿堂依据不同的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使整个王府形成了左右对称的结构。殿堂边角均刻画有猿猴攀柱、喜鹊登梅等象征佛教意义的图案。檐下每根椽头部都绘有牛、马、羊、骆驼等图画,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王府正殿的门板上镶有九颗铜钉、两侧蹲坐石狮,显示王府的贵族气派。王府正殿前竖立着两根十余米高的“查迪格”,即“坚杆”,正殿后面竖立着“苏鲁锭”,又作“苏勒德”,偏殿前有蒙古包群,大院两侧南北向延伸着一百余米长路段百十根拴马桩。

 

苏尼特右 德王府巴彦敖包——内蒙古塔之四十四 - 塔魂 - 塔      魂

德王府

 

苏尼特右 德王府巴彦敖包——内蒙古塔之四十四 - 塔魂 - 塔      魂

巴彦敖包

 

苏尼特右 德王府巴彦敖包——内蒙古塔之四十四 - 塔魂 - 塔      魂

巴彦敖包祭

 

 

 

       毕鲁图庙,汉名叫“完满贝勒寺”,位于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东南方向十一公里处。距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五十五公里,毕鲁图庙蜗居在草原深处的山坳,坐落在西山顶的毕鲁图敖包(距敖包不到一公里)下。 
  毕鲁图庙是苏尼特右旗最早建成而且仅存的一座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该庙原有朝克沁殿、道格西德殿、刚珠日殿、丹珠日殿、伊苏殿和十二个仓。班禅大师光临过此,第九世班禅还特赐毕鲁图庙十二世喇嘛格根红朱顶官衔,允许参加一些旗政活动。此庙在一九一三年“丑年战乱”中被炸毁,只剩下一个殿堂。一九四五年再次遭受破坏,一九六六年“文革”中,又被严重毁坏。一九八九年修复毕鲁图庙。
       毕鲁图召的建造大部分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也融合一些汉式建筑元素。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寺庙朝向东方。与内蒙古境内的其他寺庙坐北朝南有着显著不同。原来,寺庙建造当初遵照了当地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习俗,按照蒙古包的朝向,也就是座西北,朝向东南方向。每当夏季,拂晓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一刻,阳光会直接照射到经堂里面的佛像。

 

苏尼特右 德王府巴彦敖包——内蒙古塔之四十四 - 塔魂 - 塔      魂

毕鲁图敖包

 

 

    温都尔庙,位于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东七公里处,寺名为“营造乐法广会寺”。庙建于光绪十年(1884),历史上曾是一座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于一体的寺庙。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乌兰夫受命带人来此,解决在这里成立的所谓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