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教育自信不妨从“下架神童”开始

 徒步者的收藏 2017-12-09




神童还是神棍?这本不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


当神童的光打得越发鲜亮时,藏不住的尾巴便露了出来。比如,李向楠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通知邮件为中文书写,且发件人均为“Davidlee”同一人,收件人则为“我自己的邮箱”;又比如,关于李向楠获得的“亚太经合组织举办的ACPC国际大赛”二等奖,证书上的颁发机构却是WTO(世界贸易组织);再比如,所谓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版签约合同的最下方显示,一式三份的合同除学生和学院各保留一份外,“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也将保留一份”……网友实在忍俊不禁,戏称“这是美国教委要留底的节奏啊”。


最“实锤”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对媒体表示,不存在主动签下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如果这还不够,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均否认认识李向楠”。


报道称这是华南理工大学要考察李某的邮件


至此,牛皮吹破的神童故事,大概可以从纪实消息划入神话类别。


很多细节的真相,仍待进一步厘清。莱阳市教育体育局亦表示,相关人员正在作进一步的核实工作。看来,在这个“白酒抗癌”“凉茶养生”的时代,奇形怪状又层出不穷的“神童”,有时和神仙、神术是一个套路的。不过,恐怕并没有多少人记恨“14岁的初中生李向楠”。一个孩子即便吹点牛皮,也不是多大的罪过。真正的问题是,成年人在这场漏洞百出的狂欢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第一,家长与神童之间,究竟是否为合谋关系?在这个疑似的弥天大谎中,有很多功夫和功课不可能是孩子一个人完成的。第二,媒体在传扬这则假消息的时候,尽到基本的核实之责了吗?添油加醋,火上加油,分分钟“10万+”的同时,把民间传闻弄成全国性丑闻,公信何在、操守何在?华南理工大学宣传部称,所谓邀请邮件并不是该校老师发的,邮件中落款的“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王坤”老师,查无此人。如此稍加核实便能证伪的消息,何至于发酵膨胀若干天后才有人追问?


报道称这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邀请李某加入该校的邮件


内容来源:光明网评论员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