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备战中考学习馆 2017-12-09

这里所说的“古代汉语”,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这是以先秦的语言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书面语,不但先秦两汉的许多重要文献(如《诗经》、《左传》、先秦诸子、《史记》等)都用这种语言写成,而且后代很多重要作品(如《资治通鉴》、《聊斋志异》等)也都使用这种语言。

这里所说的“学习古代汉语”主要是指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而不是指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应当注意几个方面:

1.要掌握一批古代汉语常用的词语。

2.要有一些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

3.要懂一点音韵学的常识。

4.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感。

5.要知道一些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常识。

要掌握一批古代汉语常用的词语

前辈学者曾经指出,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

这是很对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

在这一点上,学习古代汉语和学习外语是一样的。而且,和学习外语相比,学习古代汉语更需要强调掌握古代汉语词汇。

古书读不懂,主要不在于不懂古代汉语语法,因为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别不特别大,主要是不懂古代汉语词汇。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大致上就能看懂那些一般难度的古书。

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古代汉语词汇呢?

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的词语,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些我们就不必再去学习了。

但还有两类词语,是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的。一类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的词语。如“罍”(一种盛酒或水的器具)、“爨”(烧火做饭)、“孔”(表程度高的副词)。

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词语。如“池”,现代汉语是“池塘”的意思,古代汉语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有“护城河”的意思。“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长”,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能表示长度,古代汉语中还可以表示高度(如“长人”、“长木”)。“但”,现代汉语中是表转折的连词,古代汉语中是表“仅仅”的副词。

这两类词语都要努力掌握,但后一类词语值得注意。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点不在于“迥别”,而在于“微殊”,这是说得很对的。

要有一些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

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别不很大,不是阅读古书的主要障碍。但这不是说学习古代汉语可以不要古代汉语语法的知识。

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还是有不同的,如“沛公安在?”这句话不但“安”的词义和现代汉语不同,而且句子结构也和现代汉语不同。

要读懂这句话,不但要懂得“安”的意思是“哪里”,还要懂得“安”是个疑问代词,按照古代汉语的语法,疑问代词作宾语是要放在动词之前的。

所以,有一些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是很重要的。有了一些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之后,重要的还在于运用。

比如,《古代汉语语法简介》告诉我们: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像……一样的”,如“狼吞虎咽”之类。但是,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作主语,如“龙腾虎跃”。

那么,当我们在读古书时碰到“名词+动词”的时候,怎样来判断这是名词作主语,还是名词作状语呢?比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中的“鸡鸣狗盗”究竟是哪一种呢?这就要根据整篇文章的文意来具体分析了。

如果我们学了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又能具体运用,这就说明我们把语法学好了。

要懂一点音韵学的常识

从表面上看,音韵学知识对于阅读古书似乎不是怎么重要,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即使不知道一个字的读音,只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可以读懂古书。

但是从深一层看,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韵学的常识也不能缺少。

比如,有些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相近,为什么古代能够通假?这就要有一点音韵学的常识,知道古今语音是不同的,今音不近,古音却可以相近或相同。至于要阅读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必须明白平仄、押韵等,这就更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了。

为了懂一点音韵学的常识,就需要看一些音韵学的入门书,或者可以看大学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音韵学常识部分。这里就不介绍了。

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感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综合的过程,词汇、语法、语音可以分开学,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而且,离不开对这种语言的感性认识。

比如学英语,不可能只靠背字典、背语法就把英语学好,一定还要读大量的英语文本。

学习古代汉语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古代汉语是绝对学不好的。现在的大学的古代汉语都把文选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就是遵循这个学习语言的规律。

我们强调多读,一方面是以为词汇、语法、音韵的知识只有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是以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古代汉语的语感,而这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要知道一些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常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古代汉语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化。我们不能离开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来学习古代汉语。事实上,我们阅读的古代作品都会多方面涉及中国古代文化。

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的名称。

《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不用说,就是唐宋时期的一些写景、抒情的文学作品,也会有这些内容。

如《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年号,“巴陵”是古地名,“守”是职官名。

《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壬戌”是干支纪年,“既望”是古代的时间名词,“斗牛”是古代的天文名词。因为时代的悬隔,我们今天读起来会对这些名词感到陌生,不好理解。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查有关的工具书。但碰到一处查一处,这样的效率不高,得到的知识也比较零散。

最好能对古代文化常识有一点比较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查阅工具书,这样不但效率高,而且能理解得比较深。

这方面,我们向大家推荐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古代文化常识”部分,这部分内容涉及面比较宽,而篇幅却不很大,是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的。

还有一些作品,牵涉古代的历史事件,反映古代的社会现象,或者包含作者的哲学思想或文学思想,这些作品当然不能单纯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而要求读者对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有一定的了解。

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和积累。这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内容节选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