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乙唑螨腈SC(宝卓),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产品;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SC(爱卡螨),麦德梅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试验在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上汇村辉腾果蔬专业合作社气雾栽培草莓基地第9号大棚,大棚面积280(35*8)㎡。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颊,2016年9月25日移栽,株型矮小,长势偏弱。防治对象为二斑叶螨,试验时二斑叶螨发生严重,药前平均每叶螨数为23.87~40.93头。各处理小区的栽培条件、草莓长势均匀一致。试验期间将RC-4HC 温湿度记录仪触头置于植株生长部位,自动记录温湿度变化情况,其温度变化范围1.4~49.8℃,平均14.99℃;相对湿度变化范围18.1%~90.8%RH,平均62.6%RH,施药当日小雨,叶面干燥,对防效无明显影响。试验期间天气较有利于二斑叶螨的发生,温湿度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试验期间温湿度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2, 3分别为30%宝卓SC1875、2500和3750倍液,处理4为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SC 3000倍液,处理5为清水对照,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6㎡。各处理于2017年2月8日13:30~15:30按试验设计用量兑水施药1次,采用顶能锂电池背负式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小区喷药液量约1.2Kg,折亩用药液量50Kg。 1.3 试验调查与统计方法 1.3.1 药效调查 采用定点调查的方法。各小区随机定点20株,每株标记1片叶,每次调查、记载标记叶存活二斑叶螨数量。施药前进行螨口基数调查,施药后1d,3d,7d,14d,21d,30d各调查1次标记叶活螨数。用相机Nikon P500拍摄标记叶,在电脑上放大照片,记录活螨数量,以施药前和施药后各期的叶片螨数计算各处理区螨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采用LSD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试验结果 2.1 宝卓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各处理的校正防效(表1)发现,药后1d,30%宝卓SC 1875倍液防效达到98.52%,击倒力优于2500倍液和3750倍液,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药后3d,30%宝卓三个处理防效均达到98%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药后7d~30d,四个处理的防效均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30%宝卓SC三个处理的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 表1 宝卓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 注: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2.2 对草莓安全性 根据药后试验调查,试验各处理下对草莓花、果无明显的药害现象。 2.3 对非靶标动物影响 药后1~30d观察,各处理对草莓棚内蜜蜂活动无明显影响。 3 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