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彻解红楼》〔153〕:手帕诗

 水清木华kkxa19 2017-12-10

 

━━《第三十四回》解读之二

 

宝玉养伤时,记挂着黛玉,怕袭人疑心,设法支开袭人后,让晴雯去看黛玉,晴雯道:“白眉赤眼的,作什么呢?”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

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作什么呢?他又要脑了,说你打趣他。”

晴雯的担心是多余的,黛玉接下手帕后,很快体贴出送手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逸:“宝玉的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突然好好的送两块旧手帕子来,若不领会深意,单看了这手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私相传递,我又可惧。……”

黛玉这一段思虑,已经诠释了送手帕的含义。

黛玉左思右想,一时七情六欲,将五内沸然炙起,便急命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之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向那两块帖子上走笔写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潜,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糢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手帕诗”,表面看像似黛玉在抒怀,在流泪,其实是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康熙的思念之情,是作者在流泪。请看:“湘江旧迹已糢糊”一句,是作者想到了南京岁月,联想到了过去。

笔者猜测,这方旧手帕,必有来历,很可能是康熙南巡走后的遗留物。

一句:“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为谁?为康熙。

试想,曹家在康熙朝的处境(两心如一),再想曹家在雍正朝的处境(一败涂地),天壤之别。曹頫之泪自然是:“暗洒偷抛”,点点斑斑,有如湘妃之竹。

 

当晴雯走进潇湘馆时,“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这时,立松轩有一批:

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府·34F·L0583

批语提示,手帕是康熙时代遗留下的一件重要物件。

 

 

201709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