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闭的书店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都快成为珍稀动物了

 茂林之家 2017-12-10

1

2008年的大年二十八,香港一位独立书店的老板罗志华正在仓库里清理藏货,或许是因为藏书摞得太高而不稳,这些书最终纷纷倒下,将他砸倒在地。

罗志华就这样死在了层层叠叠的书籍之下,尸体隔了好几天才被人发现。

梁文道评价此事说:“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

前几天我在上海出差,利用去火车站前的一点休息时间用导航搜了一家旧书店,骑行两公里过去,才发现书店没开门。

倒闭的书店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都快成为珍稀动物了

书店牌匾下的电子屏证明这家书店还活着,这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有一阵我在南京接连搜了好几家旧书店,赶到时却发现都已经关门大吉了。

去年我在文章里写道:“我并不需要书店,我需要的只是书。”

那会儿我认为一家书店关闭了,是因为它没有利润了,是因为它的成本太高,而赚得太少。它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因此不应该把矛头指向不爱看书的人

现在我虽然还是认为书店的失败与他人无关,但我再也说不出“我并不需要书店”这句话了。

因为每当我来到一个城市,按着导航去找寻书店,最后却吃了闭门羹时,我总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

如果大地之上从此再无书店,对我而言,恐怕就像船只找不到灯塔一般无助与绝望。

倒闭的书店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都快成为珍稀动物了

2

我特别喜欢旧书店,因为逛旧书店有一种独特的乐趣,叫“不期而遇”

现在我们买书基本上都是在网上买,想好自己要哪些书,搜索完就下单,这是一种带着目的的买书。

与之相对的,是一头扎进旧书店,脑子里并没有想过要买什么书,只是任由自己贪婪的目光在书架上来回游走。

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的挑书,往往却能带给人极大的惊喜,而这种“不期而遇”的感觉,一旦你体会过就会欲罢不能

前几天我刚买到一本书,叫《神保町书虫》,神保町这个地方是日本最大的书店街,一条街上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几百家书店。

倒闭的书店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都快成为珍稀动物了

《神保町书虫》这本书,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写的,他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这条街的故事。

我上面拍的那张照片,是书的作者自己画的书店布局图。

由于这条街上的很多书店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因此如果你今天带着这本书去神保町逛一逛,书里的插图或许对你仍然很有帮助

我特别羡慕这本书的作者,因为在他们的国家还有这样一条开满了新旧书店的街道。

相较之下,国内很多城市中的独立书店,正在逐步走向消亡。所以每当我发现一家好书店时,从来都不会空手而归。

倒闭的书店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都快成为珍稀动物了

3

被书压死的书店老板罗志华是个清贫之人,而今天那些还在开独立书店的人也和他一样,光靠卖书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读书人与书店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读书的人少了,书店的数量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而当越来越多的书店被迫关门时,读书人也会相应地变少,因为如果人们在路上几乎看不到书店,他们也就越发地难以意识到读书这件事。

书店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精神的避难所,和街道的喧哗不同,它的宁静使人更容易直面自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分享从未像今天这样高频便捷;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独立书店从未像今天这样举步维艰。

你有多久没去书店了?你有多久没有阅读一本书了?你的城市还幸存着几家书店?

如果可以,在这些书店覆灭之前,去为它拍张照,买本书吧。

(也欢迎你将自己城市中幸存的独立书店店名及地址,留言在这篇文章里,分享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