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对艺术修养的重视,滞后了最少60年

 火星寨主 2017-12-10

看新闻,12月8号《Loving Vincent至爱梵高》在国内上映,我觉得这事挺浪漫的。

人在南美,我所在的国家10月12号上映了这部影片,我10月15号下午去看,从买票到入座,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并为此震惊:来看此片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他们衣着得体,神态平静又略带严肃。

坐在我右侧的是一对老夫妇,当画面出现《阿尼埃尔之桥》这幅画时,奶奶轻轻地和爷爷耳语了一下,这幅画在他们二人的世界里应该承载着什么故事,真浪漫。

去影院看的朋友,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你前后左右的观影人群年龄,我想会是以年轻人居多。

对比一下观影人群的年龄,就会发现:我们对艺术修养的重视滞后了最少60年啊。

我要负责任的说,我不是狂热的梵高迷,我没去过梵高的老家荷兰,也没去过法国的阿尔。

但我欣赏他。

我喜欢他的用色、笔触和“必须得画”的决心。

“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嘛非要当伯爵呢?”

人心丛丛,不是每个人都能遵从内心,找到一份令自己着迷、心甘情愿一辈子为之付出的事的,文森特做到了,他忠于了自己。

我第一次接触到Vincent Willem Van Goah,是因为那幅《星空》,尽管那是我高中同学画的一幅临摹作品。

我是跨区念的高中,高一的第一学期,整个人都处在迷糊中,顺理成章,期末考试后我被甩出了“理科实验班”,分到了普通班。

新的班主任人很好,认为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把我按在了教室最前排靠近讲台的座位。因为每到下午一二节课结束后,后两排的学生就全都没了!

他们都跑去搞专业课去了,搞体育特长的、播音主持的、练乐器的,当然还有去画室的。

我和这群艺术生之间隔着一个教室的距离。

那天我做值日,特认真,扫啊扫,扫到了后面,班里很漂亮的一个很少穿校服的女孩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细长的圆柱筒。

我很好奇,问她里面是什么,她说是她画的画,我更好奇了(我也挺喜欢画画的),我说能看看你的画吗?她很爽快的就把筒子打开了,抽出一张画。

我愣了。

真好看啊!

那第一眼的感觉我到现在还记得,特别亮的柠檬黄和特别高贵的宝蓝色,很粗粝的在纸上蜿蜒旋转放射开来,还有一株茂盛的好像要伸出来缠住你的黑色藤蔓(柏树)。

这和我以前看的都不一样,都不一样,都不一样。

原来颜色可以不只是大面的均匀填充啊,原来笔的痕迹可以这么明显啊,原来宝蓝色和柠檬黄放一起这么好看啊。

然后我知道了这幅画的名字,《星空》,还记住了这个原作者,叫 文森特·梵高。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

第一次听好像是在一个电影里,好久好久以前了,那时还不流行网易和虾米音乐播放器,当时觉得好好听,心里有了印象,但没有深刻的记住,音乐一带而过,也没有多想。

后来一天,听广播,晚上,很静,starry starry night 三个单词缓缓而出,配着好听的吉他拨弦,清亮的嗓音。

“这首歌我听过,喜欢过!”

上次身边没有网络错过了,现在可以仔细查查这首歌是谁唱的了,可当时并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试着输入starry starry night这三个单词,还真的搜到了。

这首歌叫Vincent,词曲作者是Don McLean。

仔细的看了一遍歌词,第一反应就是,这歌词是不是在描述梵高《星空》那幅画的景象啊?这个Vincent是不是那个文森特啊?

心里小激动,好像窥探到了什么秘密,继续搜索,正如自己想的那样这歌唱的就是梵高!有一种“我懂你”的喜悦和兴奋。

Don McLean这首歌写得叫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歌词,形神兼备、美丽动人,梵高作品的美丽、人生经历、精神特质都被写进了这首歌里,旋律也很符合梵高的气质。

每隔一段时间把这歌拿出来听一听,美丽动人的情感丝毫不减退。

They would not listen,They did not know how,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奥赛博物馆>

2014年我去了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上二楼梯右转出来进了一个展厅,在一幅画前面围了两三层人,我便知道,找到梵高的画了。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近距离、真真切切地看到文森特·梵高先生的真迹,映入眼帘的第一幅画,是他的一幅自画像。

我站在它前面看了好久。

喜欢这个介于蓝和绿的颜色,喜欢它背景里弯弯曲曲的纹路。我还悄悄地偷拍了一张。(奥赛博物馆不允许拍照,很不好意思呀)

接着又看了梵高的好几幅画,包括《甜美的午休》、《在阿尔的卧室》、《奥维尔的教堂》等等,我喜欢《奥维尔的教堂》。

感觉这座教堂有魔力,看时感到有点害怕,还有点悲伤。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幅青蓝色的自画像。至今闭上眼睛,还能看到这幅画挂在奥赛博物馆的那堵墙上的样子,靠左边第一幅,上面有灯光打下来,把它照得亮堂堂的。

<欧文·斯通 梵高传>

“我的灵魂里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了烟。”

特别喜欢这句话,有一种共鸣感。这句话出自欧文·斯通撰写的《梵高传》,2015年我看了这本书。

读出了孤独、善良、偏执和天赋异禀。

梵高这短暂的人生,经历了太多苦难,传过教、下过煤矿、进过精神病院、在巴黎和那些艺术家们还试图搞过共产主义。

他是善良的,他心疼那些在煤矿工作的穷苦人民,他可怜那个为他做模特的老妓女,他对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都心怀感恩。

他和大众了解的艺术家完全不同,他向往爱情却不滥情、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利用爱情来作为刺激灵感产生的源泉,他并不像有些艺术家那样浑身都迸发着雄性荷尔蒙,甚至他身上都没有多少艺术家的风度翩翩。

但他有着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赤诚。

这点在他的画作上一览无遗,那鲜艳生动的色彩,承载着他对眼前事物的热爱;他那深刻的笔触,每一笔都是在把自己的内心袒露给世人看。

然后时间就走到了今年,2017年,我在地球的南端看了这部众筹的、100多位画师花费经年共同努力完成的电影。

西语版宣传海报

我们常常用“一帧一画”来形容那些画面精美的影片,而《至爱梵高》这部影片它不需要被这样形容,因为它本身就是!

除了六万幅手绘油画,全片还引用了梵高的100幅原作,一幅《星夜》就已经很美了,无数幅像星夜一样质地的油画流动着出现在放映厅的大屏幕上,想想那得有多美啊。

影片的名字叫Loving Vincent ,中文译名《至爱梵高》,但我更想翻译成“亲爱的梵高”,像一封情书的开头那样。

从前,我们写信,若是写给亲昵的人,信的最开头,总是会以“亲爱的……”开头,然后娓娓道来、如诉衷肠。本片内容构建的主要来源也是梵高生前与他的弟弟、他唯一的支持者 提奥之间的800封书信。

梵高生前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欣赏,孤独凄苦,只有提奥长期与其写信交流。而今天,我们在梵高诞辰125周年,集体给梵高写了一封情书,用电影的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献礼。

Loving Vincent并不是以梵高的人生时间线为主线拍摄的,而是通过其身边的朋友邻居对他在世时的一些事的回忆与描述串联起来的,以他人的视角看梵高所经历的一切,并着重探讨了“梵高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自杀或者他杀,这些都不重要了,Vincent  Willem van Gogh这个名字将世世代代的被人们传颂,他永生。

影片结尾处,经典的Starry staryy nighty音乐响起,每一位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人的名字都一一出现在大屏幕上,电影里的人物角色与梵高的原画对比呈现,一页一页翻过。

一股暖流从心房涌上眼眶,感动,并不是因为电影讲的故事而感动,而是因为纪念,为后人怀着敬意和热烈的情感来纪念文森特·梵高先生而感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文森特一样,赤诚地活在这人世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