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8种隐患,您家有几种?

 eln 2017-12-10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当下中国的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数量越来越多。随着80后、90后陆续进入生育期,越来越多夫妻成为“双独生子女”+“双职业人士”,这就意味着他们很难同时兼顾婴幼儿教育和职业发展。有的夫妻选择由一方做出职业牺牲(通常这个角色由女性扮演),于是催生了一批“全职妈妈”,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这些刚刚养大一个、肚里又揣上一个的妈妈,似乎距离曾经的职场打拼越来越远;更多的小夫妻则选择事业为重,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进入新生家庭,使得中国当今骨干家庭(由一对夫妇与其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数量与日俱增,几乎要与核心家庭数量等同,甚至有超越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家庭关系普遍存在着8种隐患,容我跟大家细细道来。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8种隐患,您家有几种?

01 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所谓“过度严厉”,是指中国家庭中的很多父亲不具备温柔的能力,他们对孩子要求严格,擅长板着脸说教,且批评远多于表扬。“爸爸,我考了年级第二!”“那年级第一是谁?”“爸爸,我考了年级第一!”“刚刚得了一回第一,你就骄傲了?不许骄傲啊!”类似的对话很熟悉吧!曾有一位咨询来访者,30多岁的大男人哭的泣不成声,“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得到父亲的一句肯定就那么难!”这是他多年的心结,也是他现在面对自己儿子的方式,明知不对,却又无法摆脱。

02 家庭中有一个过分唠叨的妈妈

“妈妈很辛苦,但是妈妈很啰嗦。”这恐怕是很多人对母亲最经常的描述。为什么妈妈会变得过分唠叨呢?因为在家庭中没有人肯定她的付出。有的爸爸对待孩子尚且严格如此,对待妻子更是缺少语言上的肯定和坚定的赞美,仅仅一句“你很辛苦,带孩子很不容易啊!”好长时间都未必说上一次,而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爸爸却习惯性地扔过来一句“都是你惯的!你是怎么管孩子的!”满满都是埋怨。所以妈妈们要不断地通过说话来证明她的存在价值,证明她对家庭的贡献,证明她尽职尽责地提醒过、管教过、批评过,“我都这么认真管了,再有什么,你可不能说我惯着孩子!”

03 家庭里与性有关的话题被严格限制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大约在3-4岁期间就开始打听自己的出处,这是正常心理发展现象。可是这种与性有关的话题,会引起父母的高度不安,因为他们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就不那么光明正大,有的是自己摸索,有的是翻看小黄书,自己的性教育就存有心结,总觉着这不是可以光明正大教导孩子的事情,于是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常见的回答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别人不要丢在我家门口的”,虽然这种答案规避了“性”这个话题,但却在孩子心里从小埋下了一颗不安全的种子,“因为我是捡来的,所以随时可能被抛弃”,因此父母威胁孩子最管用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要你了!”家长却不知,这句话成为一代人童年心中最大的恐惧。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8种隐患,您家有几种?

04 把孩子的爱好过度象征化

孩子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是很多家长却会从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一种爱好是否具有保留的价值。比如,有的家长曾要求我使用心理咨询的技术让孩子放弃捏泥人的爱好,因为“没前途”“不加分”(当然我拒绝了);还有的家长觉得,学钢琴就代表高贵、优雅,通过钢琴考级就代表我的孩子打败了别人。曾有一位妈妈满脸骄傲地告诉我,同龄孩子还在为钢琴五级努力的时候,她的女儿马上要参加八级的考试了,而坐在身边的女儿却表示,妈妈答应过她,只要考过八级,就可以不再练琴了。一个为了以后再不练琴而去参加钢琴考级的孩子,恐怕是教育最大的悲哀了。

05 把父母的身份过度背景化

有的父母工作非常忙碌,经常缺席孩子的重要时刻,导致面对孩子的时候底气不足。为了不成为孩子眼中“不称职的父母”,他们会在孩子面前过度说明自己的社会背景,比如“爸爸是某某公司的大老板,手下雇了几百个员工,所以周末要加班不能陪你踢足球了”,再比如“妈妈是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正在做一个上亿美金的大项目,马上要出差不能给你过生日了”。这样的表述,一方面说明为人父母的心虚,害怕自己的家庭表现在孩子心中不是个好父母,所以拼命抬出一堆身份背景来证明自己的成功和价值,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带去不好的信息,那就是“工作的事情比我重要”,效果适得其反。

06 越来越多的家庭父弱母强

这里所说的“父弱母强”并不是男性真的弱于女性,而是在家庭关系中,男性越来越倾向于由女性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正所谓:“我家大事听我的,小事听我老婆的,不过我家基本没啥大事。”在这种母亲更多做出家庭决策(哪怕是小事决策),孩子也会敏感地捕捉到家庭中谁说的算。于是,在3-6岁性别认同感形成的时候,男孩子更多地向“弱”父亲认同,在行为举止上更多模仿父亲,而女孩子则倾向于向“强”母亲认同,在行为上更多模仿母亲。于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园里面,女孩子欺负男孩子的情形,那是越来越多见了。

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8种隐患,您家有几种?

07 隔代卷入造成关系混乱

正常来说,小夫妻结婚后,应该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完成分化过程,可是如前面说过的“双独生子女”+“双职业人士”的现实,迫使小夫妻邀请祖辈进入家庭,这就极大稀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三代人像一锅粥一样黏糊在一起,矛盾日益凸现。对于老人来说,权利和义务极不对等,很多老人嘲讽自己是“自带工资的保姆”;对于父母来说,亲子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孩子跟老人比跟自己亲,听老人的不听父母的,老人惯着孩子自己还说不得,纠结一大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要同时面对4个、甚至是6个成年人的不同养育方式,“成人的世界好复杂”,孩子也充满困惑。

08 有条件的爱造成孩子的爱无能

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儿子,你英语考试第一,真棒!”“女儿,你得了三好学生,你是我的骄傲!”“孩子,你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爱你!”这些话咋一听,似乎没毛病,可是经常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错觉,“父母爱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那个可以给你们带来荣耀、有很多才华、取得很多成就的人。如果我考不了第一、没得三好生、上不了重点高中,我就是不值得你们爱的。获得你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种有条件的爱,就会造成孩子的爱无能。当他们长大以后,在接纳自己或是他人的时候,都会带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我只有年薪200万,才算成功。”“我只有为这个家庭付出,老公才不会抛弃我。”“你只有给我买了房子、写上我的名字,才代表你爱我”。这种爱无能的人,我们身边很多见吧?

当今的中国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家庭作为社会的小细胞,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正如上面我所列出的这些问题。但是,我依然对中国家庭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是一个看重家庭和情感的民族,我们是一群愿意为了家庭而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的人,我们对家人的爱,深沉而厚重。所以,让我们一起直面这些家庭隐忧,用心理学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