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贤金: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2-10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对此,很多人可能不会接受,因为研究型大学任务很多,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其中,人才培养又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各类专业培训等。众多任务中,为什么本科教育是核心?如果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那么,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应该如何定位?

显然,没有卓越科研的大学,不能称为研究型大学,卓越的研究对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毋庸置疑。但是,大学因为学生而存在,如果大学不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没有大学,研究所、学术中心、企业等单位一样可以实现研究任务,但它们却不可能替代大学去培养人才。对大学来说,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其它所有职能都要受之统摄。而在人才培养中,本科教育又是基础和核心。“公众通过本科教育直接认识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成败与否完全系于本科教育。”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任务。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进入优秀的研究型大学学习,开始独立生活、认识自我、发现生活的意义、设计人生发展的目标,理应接受最好的本科教育。

他们年龄多在18~22岁之间,这是人的一生中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最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时期,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如何,将决定或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其中,一部分人会继续读研究生,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要靠他们去支撑、延续,如果本科时得不到最好的教育,他们的学术兴趣、创新激情就可能被扼杀。

本科教育关系到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好比大厦之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的基础,掌握的学习研究方法,形成的思维方式等,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同时,本科生对学校的认同度最高,他们有了发展后,对学校的支持也最大。

现在有这样的情况,学生找工作时,用人单位要看其本科在什么学校。虽然我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公认较好。

所以,世界著名大学都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认识到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是学习,最主要的是本科生的学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威廉·克罗农(William Cronon)教授就认为,“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首先应该是“著名的本科教育大学”。

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点:
设置好的课程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包含“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等内容,如华东理工大学就是要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

为此,我们需要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知识结构的人能适应社会需求?本科阶段,学生要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即综合培养方案)直接相关,所以,关键在于设计好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从《耶鲁本科生教育报告》中可以看到,耶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其宗旨是让学生充分涉猎各学科的知识,同时培养严谨的学风。这种教育不以知识的具体用途为导向,将大学时光作为探索阶段,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培养新的兴趣,让学生有广泛的、多种类的知识储备,并力争养成多样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侧重于某个特定的学习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扎实的技能,无论学生以后从事怎样的职业,都能运用好所学技能。

华东理工大学为本科生设计的课程体系由三大类组成:三级课程平台、实践平台、素质拓展平台。三级课程平台包含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其特色是:体现了规范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结合,通识教育内涵与形式并重,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贯通,规范培养与个性发展兼容。

纵观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有时还缺乏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智慧、理想、责任感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来思考,全局性和系统性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如,强调动手能力时,就增加实践课;强调创新能力时,又开设创新课程;强调就业时,再开设就业指导课,等等。这样做,从点上看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来看,就不一定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功利、跟风,需要围绕社会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系统设计。当然,“道并行而不悖”,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培养目标,但该课程体系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

吸引优秀教师从事本科教学。有了一支杰出的教师队伍,学校就不用为未来的发展而担心。但这支队伍必须有较大的精力投入学生培养。强调加大教学投入,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精力投入(包括教师精力、领导精力等)。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忙于写申请跑项目、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讲学、参加评审会、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等现象,导致没有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沟通和指导不够。

教师“要将教学看作是一项道德职业”,他不仅仅是讲解者,还要充当以下3种角色——教练、向导和角色模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通过自身行为,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东西。办大学就是办氛围,以教师为主导营造的大学文化氛围,能够产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教师要用科研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和专注精神来研究教学问题,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要避免一本讲稿用多年而不修改,避免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照本宣科而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同时,还要善于把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学生们选择到研究型大学学习,就是希望能够和最杰出的学者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交流。受过高水平研究氛围的熏陶,才会知道什么是学科前沿、什么是国家亟需。

学校必须鼓励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培养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要建立学术和教学之间的平衡。当然,研究型大学的声誉始终要靠卓越的研究来维系,建立这样的平衡,不是要削弱教师的科研,而是要确保那些将精力投入教学的教师得到应得的奖励。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是通过教师建立的,对学校的了解也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学生毕业多年后还能记得的是那些给他们讲过课、带过实验、指导他们做过研究的优秀教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经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后,有的学生会失去目标。高中时,有的学生目标很明确:考上好大学。一切努力都是为获得优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不是为未来的人生打基础。家长、老师也教育他们,上了重点大学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美好的前途就有了保障。抱着这种想法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铁了心要好好享受,把高中期间失去的补回来。没有奋斗目标,当然就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不清楚,学了四年后,将具有什么知识、能力,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将要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迷茫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不能完成学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入学教育抓起,教师要保持和学生的沟通,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学习内容;帮助他们设定人生目标、制订发展计划,花时间去了解学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源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的作用将会是非常有限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华东理工大学在新生入校后,组织名教授进入班级,给学生讲专业导论、大学生活等,和学生讨论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个性发展。乔布斯家喻户晓,他的伟大为世人所认可,但我们今天的文化氛围中也许产生不了乔布斯这样的人物。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青年时期的乔布斯,很多行为是怪异的,不能容忍的:喜欢搞恶作剧;高中毕业后,选择进入全美学费最贵的私立文理学院——里德学院,但很快厌倦了大学生活,半年后就退学了;在雅利达公司工作时,由于傲慢、不洗澡,同事们不愿意和他一同上班;信奉禅宗,19岁辞去工作到印度寻找精神导师,等等。我们的文化能否容忍这样一位年轻人?是不是早就被扼杀了?

但是,乔布斯的父亲一直尊重他的个性发展。里德学院容忍了乔布斯的一切,认为他“有一颗渴求知识的心,这让人感兴趣”,在乔布斯停止交学费后,还允许他旁听课程,并且可以继续待在宿舍和朋友们在一起。雅达利公司的老板在谈到为什么要录用一名里德学院的辍学生时说:“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东西。他非常聪明,富有激情,对技术狂热。”当同事们不愿和他一同上班时,公司安排乔布斯上夜班,当乔布斯在印度待了7个月回来时,公司继续雇用他。

所以,杰出人才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我们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子去衡量,如果我们像军队管战士一样去管他们,如果我们不能容忍他们的所谓“怪异行为”,那些卓尔不群的杰出人才就很难产生。

大家熟悉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它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如何发现人才并培养他们。导师们背对歌手听歌手唱歌,感受歌手们的特质,歌手被选上后,导师会根据其特点进行指点,让歌手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学生也应该这样: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我们需要营造“家”一样的氛围,促进学生成长。一所大学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创始人杰佛逊在设计学校的建筑规划时,为确保师生有足够的沟通,把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连在一起。

耶鲁大学一位校友哈克尼斯回忆大学生活时,感觉大学期间师生的交流不够,没有大家庭的温暖,像他一样表现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得不到鼓励。他决定捐款建立住宿学院。有研究表明,耶鲁大学成为世界顶尖名校是从住宿学院制开始的。现在,耶鲁大学的12个住宿学院就像12个大家庭,每个“家”有“家长”,有自己的社团活动、演出和体育比赛,有定期安排的名人讲座和院长茶话会,有自己的食堂、教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健身房、娱乐室等,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更好的交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我们虽然在建筑上做不到这一点,但也要搭建各种平台,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的氛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机会充分交流。

总之,大学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本科生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任务,要用全校的资源进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靠导师,要以导师为主。我们今天拿到的奖、发表的论文等,随时间的逝去,终将被人们遗忘,但我们培养的优秀校友却常被想起。

(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原载《华东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