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长远来看,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否正确?

 昵称413468 2017-12-10

很多事都有其脉络。唐王朝前后几代的努力,终于不再受制于关陇具集团和门阀士族。从这开始,宇文,孤独,等很明显的是关陇集团的姓氏不再出现了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盛唐在这一时刻才开始迸发,进而到玄宗时就是开元盛世。

但这一背后也有深刻的问题。唐朝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在支持下建立的,虽然受制于关陇集团,但毕竟有一个中间的管理阶层,这么大统一的大帝国。皇权是无法直接管理的,总要需要一个中间的阶层,隋唐以后有了科举制度以后,官僚体系都是出自科举。这一制度保障了帝国的稳定,虽有文官党争,但再没有造反的文官。

但在军事上依然存在威胁皇权的力量,这是唐朝在这一问题上的无奈。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是脱胎于北魏六镇有游牧民族部落性质的军民合一的集团,其实军事聚性质的门阀士族。唐初虽不敢铲除,但也是有目的利用扩边,以建功立业等方式引导,将这些军事力量消耗在西域,并同时将这些人派往边境守边,以防在关内威胁军权。

但这些人毕竟是五胡十六国、北魏等一路厮杀来的,非常有战斗力,初唐扩边一下下制服了突厥,收复了西域。打出唐朝西域一片天,也打出唐朝的军威。这一盛况唐边塞诗有所体现,现在读来依然有一种豪迈的一往无前的英雄史诗。

但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如隋一样不顺利,直到高宗朝才算征服,这已经到了公元668年这已经是开国已经50年了。这前前后后的来龙去脉的事,显示出到玄宗时,唐朝已经到了繁花似锦的地步。玄宗时继承武后朝留下的政治遗产,门阀士族,关陇集团已经退出,科举考试已被世人接收,一切都看似正确。但由这些措施实行背后一系列问题已经顺着他本来足迹依然走着。这就是河北六镇。

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显现出政治中心逐步东移,北移的趋势,直到最后定都北京。河北六镇就是其中关键,北魏诸多将相出自这六镇就说明问题。唐朝为防止军事贵族集团威胁,采取了外重内轻的做法,同时也有防卫边境 威慑草原的作用。初唐时,这些边境将领和北魏时还是一样,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并且从北魏开始的习惯,任用胡人也是习惯。玄宗朝时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相夺权,堵塞了边将入相的路。看似李林甫奸人小人,其实背后未免不是玄宗防止武将再次形成军事集团的考虑。但这一来未免边将长期守于边境,形成私人势力。这一连串的事情就导致了后来河北和大同北方六镇的做大。但边境又不能不守,人少还不行。频繁调将也不利于打仗,后世宋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措施防止了武将做法,但也阉割了军事力量。所以六镇之祸迟早会出,唐初的军事布局就已经显现出来。

往远里说,北魏就是毁于六镇之祸,这就是唐安史之乱的预演。

对付这一困境,从后世经验看,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就是这一系列问题发展到最后的办法。北京从元明清就是国都的道理就在这里。但有唐一朝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北京也就幽州,当时还没有足够经济条件来做都城。而且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幽州燕山一代,还是汉化最不充分的地方。河北三镇并不是什么城市 就是军事要塞,仅用于防范外族入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