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利秋拍】佞宋——宋元巷陌间的“色·声·香·味·触”精品选粹

 格格巫 2017-12-11


预展时间

2017年12月14日-12月17日

预展地点

全国农业展览馆

拍卖时间

2017年12月18日

拍卖地点

北京四季酒店A厅


“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这是宋徽宗一首描绘庭院美景的诗篇,诗文意境优美,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以蝴蝶自喻,希望能做一只迷失在香径中的蝶儿,自在地随晚风翩翩起舞,可见即便身为帝王,对自由也充满了渴求,这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个侧写。赵宋文人士大夫的精英阶层看来,个体人格修养的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外在的事功不过是人格修养的外部表现而已。他们可以在内心的适意与自足、自由中去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他们的思想较前朝变得深沉内敛,也更为超脱平和。文人心态的成熟与稳健使得宋代艺术别有韵致,如书画讲究“平淡天真”,瓷器以不饰彩绘的单色釉为人所重,声乐则以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的古琴最受推崇,宋代这种崇尚纯净素雅、不饰雕琢的美学思想,历来为后世所重,明清之士仰慕赵宋风雅,复古之风盛行,近代如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本专场荟集宋元之际瓷器、漆器、古琴等四十余件,涵盖茶道、花道、香道、琴学等各个宋人的雅乐之事,意图以这些历史剪影,再现宋人品茗赏花,焚香抚琴的生活片段。



Lot 5131

元  哥窑倭角方洗

W7.2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EK193

2.香港苏富比,1986.05.20,Lot 9 

3.伦敦苏富比,2003.11.12,Lot 3

4. 关善明先生「沐文堂」旧藏

著录:

1.《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93,页44,图版12

2.《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香港艺术博物馆,1994年,图版6

3.《中国艺术精选-敏求精舍三十周年展览》,香港艺术博物馆,香港,1990-91,图版111

展览:

1. 《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艺术博物馆,1994年

2. 《中国艺术精选-敏求精舍三十周年展览》,香港艺术博物馆,1990-91

RMB: 3,000,000-3,500,000


本品著录:《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93,页44,图版12


本品著录:《中国艺术精选-敏求精舍三十周年展览》,香港艺术博物馆,香港 1990-91,图版111



此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明·屠隆《考盘余事》「笔洗」条有载:「陶者有官哥圆洗、葵花洗、磬口洗、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可知瓷质笔洗式样丰富,影响至广,并且当今的哥窑遗物皆与记载一一对应。北京故宫典藏一例「宋 官窑方洗」,造型与本件颇为接近,惟体量略小。





Lot 5123

元 定窑划花螭龙花卉纹葵口盘

D24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EK272

2.Eskenazi旧藏

3. 纽约苏富比,2005.03.31,Lot 30

4.Josepg Hotung爵士旧藏

5.香港佳士得,1996.04.28,Lot 43

6.欧洲私人藏家旧藏

7.纽约佳士得,1979.11.20,Lot 173

8.Johannes Hellner旧藏,斯德哥尔摩

9.Edgar Worch旧藏,柏林

著录:

1.《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图268

2.《香港佳士得20周年,1986-2006中国艺术品精选》,页25

3.《佳士得中国瓷器史照》,Anthony du Boulay,牛津,1984,页66

4.《宋瓷设计》,Jan Wirgin,,斯德哥尔摩,1970,页69B

5.《中国艺术展》,1929,柏林,图版597

6.《Kinas Kunst i Swensk og Dansk Eje》,特隆赫姆博物馆,哥本哈根,丹麦,1950,图版317

展览:

1.《中国艺术展》,柏林,1929

2.《Kinas Kunst i Swensk og Dansk Eje》,特隆赫姆博物馆,哥本哈根,丹麦,1950

RMB: 6,000,000-8,000,000


本品著录:《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图268


本品著录:《香港佳士得20周年,1986-2006中国艺术品精选》,页25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出产白瓷著称,是五大名窑之中烧造时间最早、历时最悠久的窑口,亦是唯一以纹饰见长者,所出精于刻划,善长模印,素有定州花瓷的美称,产品曾入贡内廷,为后世所重。本件定窑划花螭龙花卉纹葵口盘,盘作六出葵口,口沿镶嵌铜扣,盘壁微呈弧形,端庄大气,通体施象牙白釉,清新雅致。盘心刻一螭龙,身形矫健,作回首腾跃状,内外壁分别刻划有肆意盛放的莲花四朵,叶片舒展,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刻划线条利落,流畅如画,为定窑划花工艺的杰出代表。窑工先以长斜刀勾勒,继而用梳齿工具押刻蓖纹,最后于轮廓的一侧施加深峻的直刀,有如中锋、侧锋交替用笔,在牙白釉沈积处晕散出浓淡交替的笔墨韵味,而花、叶内加刻的蓖纹更是抽象的表现出了植物表面的质感,整体刻划没有丝毫犹豫,那种下刀的速度感时隔千年仍可令观者心惊,叹服不已。台北故宫典藏一例定窑盘,与本件尺寸、纹饰几无二致,原为清宫旧藏,并被指定为头等器物,而清宫档案中记载该件定窑盘原为一对,故可推测本件即为清末乱世自清宫中流散而出,更可见珍贵之至。




Lot 5132

元 清宫旧藏乾隆御题哥窑贯耳壶

H18.5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8.04.11,Lot 2854

2.欧洲私人收藏

3.德国外交人员于1901年在北京购入,后于1909年携回德国


德国外交人员于1901年在北京购入,后于1909年携回德国,写下此张说明文字

RMB: 8,000,000-12,000,000


底部所刻御题诗及清宫原贴编号黄纸签




清宫旧藏乾隆御题哥窑贯耳壶,仿上古铜壶造型,颈部凸起二道弦纹,肩部两侧各有管状贯耳,底足两侧设有两穿带,气韵古朴。通体施釉肥润,金丝银线开片遍布器身,疏朗有致,底足敷有深褐色铁汁,足端磨损露胎处可见胎体坚质。瓶底部满釉,上以琢玉之划刻法镌刻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文上贴有墨书“敬字六十六号”黄纸签条,以上俱是标准清宫内廷规程,可见此件官窑壶曾入藏内府,经乾隆皇帝赏鉴并题诗后命造办处工匠镌于瓶底,在清宫秘藏百年后于清末乱世自清宫散出。瓶底所贴写有墨书编号的黄纸签条为典型清宫做法,两岸故宫所发表清宫旧藏器物多有贴有此类编号者,经艺术史学者研究得知,此类编号第一字为宫廷名首字,如台北故宫藏一「清乾隆 黄地洋彩折枝花卉纹碗」,上贴有「重二百七十一号」,其原藏重华宫。本件所贴为「敬字六十六号」,以此推断,极有可能原藏紫禁城建福宫花园内之敬胜斋。





Lot  5154

元-明初 凤嗉式琴

琴长122.5cm,弦长115cm,肩宽20cm,尾宽14cm

备注:王世襄、袁荃猷俪松居旧藏

来源:中国嘉德,2003.11.26 《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Lot 1227

著录:《自珍集》,王世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3月,页11

RMB: 12,000,000-15,000,000


《自珍集》,王世襄,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3月,页11



专场中出自王世襄、袁荃猷俪松居旧藏的“元 凤嗉琴”,通体施黑漆, 琴面高而圆,上下有朱漆斑,漆质地坚实,流水断细而生动。郑珉中先生鉴定此琴样式应自伏羲式演变而来,管平湖先生认为此琴年代应在元末明初之际。此琴原为清宗室西园贝子溥侗所有,后为白云观道士安世霖所得,辗转归关仲航先生所有,1947年关仲航先生赠与王世襄先生,可谓见证了近代琴人“知音难寻”的惺惺相惜之情。





Lot  5102

元  银制花口折沿盘一对

W12cm

备注: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BE5

RMB: 250,000-350,000

盘型周正,呈六瓣葵口,折沿外展,口沿作唇边,折沿内缘有六条弧线自葵瓣口向内延伸,线条柔媚,与口沿组成出瓣葵花形,如静放之梅花,造型精致,加之内外皆素无任何纹饰,惟银光熠熠生辉,与素雅造型搭配,可谓相得益彰,反映出宋代宋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并且银作为一种贵金属,以其制作生活器皿,也可见当时社会的富足程度。如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有此论述:“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对唐代诗人记叙当时富贵之家的描述不屑一顾,以此对银盘观之,让人不禁莞尔。



Lot 5107

元 越窑青釉划花牡丹纹盖盒

D14.6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EK244

2.纽约苏富比,2004.09.22-23,Lot 190

RMB: 500,000-800,000




此盒造型美观,盒呈扁圆形,子母口,直沿,底部满釉,中间内挖成圈足,内有六均匀分布的长条状支烧痕,可见胎色浅灰。通体内外满施釉,釉色青绿,釉层莹润,如玉清澈,积釉处呈湖绿色。盖面微鼓,边缘形成一道弦纹,盒盖又起三道弦纹,与最边沿处弦纹之间刻划有六朵流云纹。最内侧弦纹内剔刻并蒂牡丹两朵,花朵丰满富贵,枝叶舒卷婀娜,布局有致,繁而不乱。整器造型简洁,颇为雅致。




Lot 5125

元  剔彩孔雀牡丹纹大捧盒

D39.3cm

备注:日本关西重要茶道家族旧藏

RMB: 1,000,000-1,500,000




捧盒造型周正饱满,通体剔刻纹饰,布局繁复,但层次分明。盖盒中间为满底孔雀牡丹纹,在不厚的浮雕层面上宛转用刀,刻出多层次的孔雀纹和牡丹纹,色泽分明,自底漆至最上层可见赭、黄、朱、黑多种漆色,是南宋元初漆器剔刻的特殊技法,甚至于叶背、叶面层迭相拥,画面繁华富贵。但见花团锦簇间两只黑漆孔雀相对而舞,一立于黑色山石之上,引颈振翅,似在啼鸣,另一在空中回首顾盼,似与其回应,二者体态舒展,状物有神,周围红漆做花,黑漆做蕊,细节层次丰富,边角打磨圆润,技艺极为精湛,孔雀与牡丹的造型布局与同时期青花瓷器纹饰可相参照。颇具特色的还有捧盒的侧面缠枝莲华与口沿的卷草纹,均是元代常用的特色纹饰,亦可作为断代依据。





Lot 5126

元 剔红“牡丹绶带图”葵口盘

W30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EK144

2.香港佳士得,2002.10.28,Lot 5564.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旧藏专拍

3.日本万野美术馆旧藏

著录:

1.《香港佳士得20周年,1986-2006中国艺术品精选》,页302

2.《亚洲艺术》,卷33,第1号,2003年1月至2月,拍卖新闻,页108

3.《万野美术馆精选集》,日本,1988,图版71

4.《中国漆器》,Garner, H.,伦敦,1979,页104-105

RMB: 1,000,000-1,500,000


原装木盒



盘八瓣菱花形口,浅腹圈足。底部髹黑漆,内外壁髹朱漆。盘外壁满雕如意云纹。内壁雕刻花鸟图案,纹饰布局繁复,但密而不乱,富有层次。盘心中间有一朵牡丹怒放,周围有四朵盛开的牡丹围绕,枝繁叶茂,两只绶带鸟飞舞于盛开的花间,身姿灵动优美。全盘花叶布满,不刻锦地,表现出较明显的元代剔红制品的风格。




Lot 5104

元 耀州窑刻牡丹纹葵口盘

W16.8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EK206

2.Eskenazi旧藏

RMB: 150,000-200,000


Lot 5106

元 龙泉窑「绍兴」铭粉青花口盘

「绍兴」铭款

D16cm

备注:日本关西藏家旧藏

著录:《远山晚翠——龙泉青瓷精品展》,2016,页19-20,图版016

展览:《远山晚翠——龙泉窑青瓷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6年5月20日至6月10日;丽水市博物馆,2016年11月

RMB: 150,000-250,000


Lot 5109

元 绞胎提梁水注

H21cm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RMB: 600,000-800,000


Lot 5110

元  定窑「定州公用」盏

「定州公用」铭

D13.8cm

RMB: 600,000-800,000



Lot 5114

元 赣州窑柳斗钵

W8.5cm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RMB: 120,000-150,000


Lot 5122

元 定窑划花花卉纹小盖罐

W7.5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LL91,购自蓝理捷,2010年3月

2.J.J. Lally旧藏

3.卡尔坎普旧藏,瑞典,1884-1967,编号308

展览:《中国黑与白陶瓷》,J.J. Lally & Co.,纽约,2010.03.20-04.10

著录:

1.《中国黑与白陶瓷》,J.J. Lally & Co.,纽约,2010,编号15

2.《唐与辽陶瓷》,Watson,伦敦,1984,页165,图版160

3.《世界上的伟大收藏:东方陶瓷》,Gyllensvard,卷9,远东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东京,1982,页47

4.《卡尔坎普收藏中国陶瓷器》,Gyllensvard,斯德哥尔摩,1964,页105

RMB: 350,000-450,000


Lot 5128

元 钧窑紫斑折沿小碟

D10.5cm

备注:

1.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EK65

2.Eskenazi旧藏 

3.纽约佳士得,2001.03.20,Lot 204

RMB: 120,000-180,000


Lot 5129

元 天蓝釉钧窑大碗一对

D21cm D22.9cm

备注:

1.日本关东财阀家族购藏于昭和十年(1935年)

2.藤田美术馆家族旧藏

RMB: 700,000-1,000,000



Lot 5136

元 磁州窑黑釉剔花莲花纹梅瓶

H 33 cm

备注:北美重要私人收藏,编号CH215

RMB: 250,000-350,000


Lot 5115

元 白玉雕立鸭

L4cm

备注:山水堂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 》,图29

RMB: 80,000-120,000


Lot 5119

元 白玉王子像

H6.4cm

备注:山水堂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 》,图24

RMB: 120,000-180,000


Lot 5120

元 白玉立雕毛女采芝像

H4.6cm

备注:山水堂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 》,图26

RMB: 150,000-250,000


Lot 5121

元 修内司制白玉诗文管

L6cm

备注:山水堂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 》,图23

RMB: 250,000-300,000


Lot 5143

元 黑白玛瑙龙首杖头

L12cm

备注:山水堂旧藏

出版:《形神兼备——山水堂藏玉Ⅱ 》,图38

RMB: 120,000-180,000


Lot 5149

元 白玉沁色辟邪

L4.3cm

备注:亚洲藏家旧藏

RMB: 300,000-500,000


Lot 5153

元 铜高士观瀑题诗手炉

「古吴王旭」铭款

W13cm

RMB: 350,000-55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