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草包将军一包装就成了绝世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却籍籍无名

 昵称30816128 2017-12-11

司马迁吹捧: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假借汉文帝之口夸奖李广: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因为王昌龄的一首出塞,因为中国语文课本的官方解释,飞将军成了李广的代名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读历史的话谁都会觉得李广是个军功赫赫,让匈奴闻风丧胆的顶天立地的伟丈夫。然而真实的李广究竟怎样呢?

1李广打了多少仗?
李广自杀前自述“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然而真正可查的只有八例。在这八次中,李广三胜(小胜)二败(大败)另三次误道失机错失战斗。
一是“萧关之战”,此为李广从军后的首战。是役,《史记·李将军列传》仅落8字:“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只有结合《孝文帝本纪》和《匈奴列传》才能理出更多头绪。文帝十四年冬,匈奴单于率军14万入掠北地郡甘肃庆阳西北),杀北地都尉,入萧关(宁夏固原东南)。文帝发兵10余万(骑兵10万车兵千乘),名为“击胡”,其实双方并未接战。匈奴军在塞内抢掠月余后“遁走”,汉军才实施象征性追击,“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显然,汉军以驱匈奴出塞为目的,并无打歼灭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打算。在追击中,李广很可能利用他的高超箭术,射杀了一些掉队或落单的匈奴将兵。李广因射艺高超,表现抢眼,战后得以进入皇宫担任郎中。换言之,萧关之战使李广由普通一兵荣升中齤央警卫团成员,一跃成为皇帝保镖。
二是“昌邑之战”,景帝三年发生七国之乱周亚夫担任平叛大军统帅,他采用“坚守饥敌”战法,直到吴军因饥饿撤围昌邑(今山东巨野),才出动精兵追杀,“大破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此役,李广以骑郎将(皇帝的侍从武官)为骁骑都尉(轻骑兵将领)身份参加平叛,《史记》的相关记载非常简约――“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史记·李将军列传》)。然而因李广接了梁王的将军印,为朝廷所忌不得封赏。
三是“上郡之战”。当时,中贵人率“数十骑”偶遇三名徒步的匈奴射手,想以众击寡,不料竟被对方射杀殆尽。中贵人也中箭负伤,赶紧逃回去告诉李广。李广料定对方是神箭手立即率“百骑”追之。值得注意的是,李广并未采取狼群战术,而是将百骑分为两翼包抄,防敌逃脱,自己以一对三,射杀两人,生擒一人。这不像打仗,倒像秀箭术。不料,李广百骑骤遇匈奴大军,面临非死即俘的险境。李广没有慌乱,更没有逃跑。他十分镇静,不撤反进,甚至下马休息,摆出疑兵架势,甚至突袭射杀了一名身着白衣的敌军将领。见此,匈奴军怀疑李广率领的百骑不过是诱饵,汉军设有埋伏,遂不敢进击,到傍晚时主动撤去。司马迁在突出李广的同时也露出了两个破绽:其一,他先写中贵人率领的数十骑几乎为三名匈奴射手杀尽,本是为突出李广的高超箭术作铺垫,实则暴露出李广平时训练士兵成效不佳。几十个边军一会就被三个匈奴人给消灭了。其二,李广率百骑追击三名匈奴射手,竟未知会本部兵马!试想,李广大本营若在此间遭到匈奴大军突袭,汉军没有主心骨,如何应付?李广此次所表现出的小聪明,显示了他本人水平是仅止于此了。

再来看李广的两次“大败”。
一是“雁门之战”。汉武帝即位第七年,意图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东)诱击匈奴,不意事泄无功(李广亦参与是役)。之后,汉匈彻底翻脸,但边境贸易尚未中断。汉武帝遂决定乘匈奴前来贸易之机歼灭之。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出四路汉军出击,其中李广率军1万自雁门(今山西右玉东南)出击。不料,李广所部遭优势敌军围歼,连李广本人也被生擒。此役有个细节容易被忽视――李广所部“所失亡多”
(《史记李将军列传》)。“失”在“亡”之前,说明被打散的人比战死的人多。换言之,李广的1万人并非全军覆没,而是有不少人逃脱。既如此,何以全军统帅李广被生擒?司马迁大概不好意思交代,班固也没有说明。不过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李广被俘后乘机逃脱,南行数十里“得其余军”。由是观之,此役很有可能是失败版的“上郡之战”:李广再次采取冒进战法,亲率先头部队出击,结果遭敌军围歼。这一次,匈奴军没有再把李广率领的先头部队当做汉军伏击的诱饵,遂生擒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知道李广被活捉后又机智逃生的故事,却全然忘记了李广葬送1万军队的事实。此役,李广是以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身份出任将军,战后本应回任卫尉,但因战败被判斩刑。显然,西汉军方并未因李广个人有神勇表现并成功逃回就宽恕他。结果,李广交了赎金才换回一命(此为汉制规定,并非行贿),被贬为平民
二是“右北平之战”。李广当了两年的平民,逢镇守右北平(今辽宁凌源西南)的韩安国(最高做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世故无能的形象)去世,李广得以东山再起,出任右北平太守。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令霍去病率兵再次进击河西。作为配合,张骞率军1万、李广率军4千自右北平出击,以牵制匈奴左部。两人分道进击,李广所部遭遇匈奴左贤王4万大军。李广挥军力战,尽管杀伤相当数量之敌,但自己亦几乎全军覆没,李广仅以身免。结果,李广功过相抵,无赏无罚。倒霉的是张骞,他因未能如期与李广会师,由博望侯贬为庶民。

此外,李广还有三次出击,但未能与敌接战。
一是“马邑之谋”。汉武帝23岁时,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东)布下30万伏兵,拟诱歼匈奴大军。10余万匈奴军行至马邑北百余里时,军臣单于识破了汉军的诱击之计,迅速退去,使汉军劳而无功。李广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参与埋伏,未能与敌接战。
二是“漠南之战”。元朔六年,卫青率军10万自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击,寻歼匈奴主力。此役,汉军斩首1.9万,而且杀掉许多匈奴头目,不少人都立了功,偏偏李广无功。究其原因,李广时任“後将军”,等他出击时,仗已打得差不多了。

三是“漠北决战”。此役,汉武帝原本不想让李广出征。在这之前,汉武帝已经给过李广至少四次机会(马邑之谋、雁门之战、漠南之战、右北平之战),但李广两次无功,两次战败。汉武帝由此认定李广是个“霉将”,故漠北决战的出征将领名单中没有李广的名字。李广不服,“数自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汉武帝犹豫好久才答应。卫青率领主力汉军以弱胜强击败匈奴军,但是因为兵力有限已经用到极致,未能活捉伊稚斜单于,留下莫大遗憾。李广因失道误期,错过会战,羞愧自杀。

李广自杀前还耿耿于怀自己不能封侯的事情。那么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能否封侯,先得对照西汉的封侯标准。当时,封侯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军功封侯、2.王子封侯、3.。外戚宦官封侯、4。子承父爵、5.降者封侯。就李广的条件而言,只能走第一条路。
文帝时期,西汉奉行休养生息政策,力避战争,李广难有立军功封侯的机会。故文帝才会对他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但有一事令人费解:文帝去世前一年冬,6万匈奴军分两路进犯上郡和云中郡。文帝派人御敌,统兵将领六人:中大夫令勉、故楚相苏意、前郎中令张武、河内守周亚夫、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厉,李广不在其中。文帝为何不给李广机会?难道文帝深知李广并非帅才,他上面那句话只是慰语?景帝时期,李广本在昌邑之战中立下战功,却因犯下政治错误,未得封赏。就算封赏,其功绩也甚是有限同样不得封侯。其后,李广长期驻守边关杀敌机会很多。然而,由于景帝继续对匈奴取战略守势,汉军只守不出,不可能获得大的战果。李广不能大量杀敌,遂不得因功封侯。汉武帝上台后,对匈奴改取战略攻势,屡屡出动大规模骑兵集团寻歼匈奴军。在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对匈奴作战就四十余年,军人立功封侯的机会很多。据统计,汉武帝时期受封侯爵者共计89人,其中将军为侯者53人,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降汉受封者29人,占全部侯爵的92%,其他因非军功而为侯者不过7人。然而,李广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在封侯名单里。为什么?很简单,杀敌相对数量不够。
欲封侯,看军功。西汉军功爵制非常成熟,按照军人所获敌军首级数量计算,标准十分明晰。笔但是李广的军功记载仅止于杀匈奴“射雕者”三人,“白马将”一人。
相反,卫青与霍去病的杀敌数量则记载得十分详细:卫青5次出击,杀敌5万余;霍去病4次出击,杀敌11万余。司马迁十分吹捧李广,如果李广但凡有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军功,司马迁必然会添油加醋的载入《史记》。司马迁没有写,只有一种可能:李广杀敌数量实在太少,上不了台面。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李广一生的杀敌数量。西汉的侯有两级,高者为列侯,低者为关内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关内侯无封国,只有食邑。

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其余两位公孙将军出代郡和云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广全军覆没,伤重被俘,公孙敖出代郡,损七千,公孙贺出云中买了一包味精,卫青出上谷,横扫匈奴祭祖圣地龙城。 (单于祭天圣地和聚会首领的场所)杀敌700,封关内侯。换言之,李广打了一辈子仗,战绩尚不及卫青军功最微不足道的首次出击。也从这里可知卫青才是真正的龙城飞将。

李广自杀后,李广之子李敢将父亲之死归咎于大将军卫青,寻衅击伤大将军卫青,卫青没有报复。从卫青的行为不难看出,卫青是个厚道人。然而後来卫青的侄子霍去病,在狩猎时射杀了李敢,为舅舅报了仇。

但李敢未免太小心眼了,他忘了有个深恨汉武帝的司马迁,李广虽终难封侯,但李广在後世的名气岂是区区封侯能比。汉武帝不喜欢谁,他就喜欢谁,他司马迁就赞颂谁。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骂李陵,司马迁给李陵洗白叫屈,长安内乱时,任安不尊太子将令,按兵不动居心叵测,汉武帝把任安下狱治罪,司马迁给任安写《报任安书》为他叫屈并把汉朝皇帝骂了个遍。汉武帝不喜欢李广,司马迁就把李广写成天下无双。汉武帝宠幸卫青霍去病,司马迁就把卫青霍去病压轴归类到《佞幸列传》。

当然李敢更加不知道因为司马迁在文坛的影响力,後世不知兵的文人们纷纷跟风赞颂李广。在唐朝赞颂李广的唐诗就有上百首之多。

他更加不知道,在两千年後的天朝,李广会因为“朝廷”不负责任的注释(“加封”)而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绝世英雄。

他也更加不知道,大汉朝的帝国战神,给汉族人提供了莫大庇护的民族大英雄,卫青霍去病一起从历史教科书中黯然消失。

鲁迅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 不可救药的民族!”



在此,致大司马大将军衛公青、大司马大将军霍公去病   

一个後世汉族人最崇高的纪念!

(破敗不堪的衛將軍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