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岛素注射技术发展简史

 知事手册 2017-12-11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肖新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随着胰岛素生产工艺的发展,胰岛素注射装置也经历了数次变革。

目前,临床常见的胰岛素注射装置包括胰岛素注射器、胰岛素笔+针头、胰岛素泵和无针胰岛素注射器4种。几代胰岛素注射装置的发展历程如下。

普通注射器

主要缺陷

①针头过长,极易引起肌肉注射,导致胰岛素被快速大量吸收,出现急性低血糖;

②刻度不精确,实际操作中极易造成换算错误、刻度观察不准确等问题;

③针头较粗,造成注射疼痛,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1924年,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研发成功,解决了胰岛素注射需要的精确度问题。1952年,世界上第一支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诞生。

主要缺陷

①针头较长较粗,易造成肌肉注射和引起患者痛苦;

②全球大量一次性注射器的废弃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笔式胰岛素注射给药器

1985年,笔式胰岛素注射给药器推出,革命性地将胰岛素药物和注射装置合二为一,患者携带方便,注射迅速、准确,剂量精确。针头短而细,注射痛苦小,操作简单,剂量选择有声音提示,有视力障碍的患者也可自行注射。目前胰岛素注射笔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主要缺陷

①患者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会重复使用针头,易造成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断针、注射部位感染、堵针等问题,影响胰岛素有效吸收;

②一次性针头的大量丢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胰岛素泵

疗效问题和安全隐患

因血糖水平异常、注射部位感染等原因,约1/5带泵治疗的患者中断了胰岛素泵的使用。

无针注射器

无针注射器概念最早在1853年由法国外科医师普拉瓦兹(Charles Gabriel Pravaz)提出。1933年,最早的无针注射器研制成功。无针注射器消毒简便,使用方法快捷安全,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垃圾处理的麻烦和费用。

与传统针刺注射器相比的优势

①注射时几乎无痛感或只有轻微痛感,可以提高对针头有恐惧感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依从性;

②不会损伤皮下组织;

③由于无针喷射状进入人体皮下,呈水花样分布,药物吸收面积增大,使胰岛素吸收更快、更为完全(见左图);

④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医护人员监控;

⑤省去更换针头等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同时减少医疗垃圾处理的麻烦和费用;

⑥有效解决了皮下脂肪增生硬结引起吸收不佳的问题,且由于无针注射的方式,对于注射药液不会有分子结构、分子量和免疫反应的改变,比有针注射胰岛素的达峰时间耗时更短。多数患者在使用无针注射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少胰岛素的注射量。

几类适用人群

①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

②注射胰岛素3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③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者;

④胰岛素用量持续增加的患者;

⑤对金属类针头过敏的患者;

⑥恐惧针头的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