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文化内涵

 昵称30812926 2017-12-11




山、水与隐逸文化


魏晋时期战乱蜂起、社会黑暗,士大夫阶层深感前途渺茫。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他们渴望在名山大川中寻求自身的解脱,于是自然山水成为他们隐居、观赏的理想之所。但是在这种环境中隐居,生活是相当简陋清苦的,所以两晋以后,“甘心吠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的人己经不多了,隐士更愿意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甚至效法白居易“隐在留司官”这样既可实现山林野趣的生活理想,又可得到超越红尘的清净之所。老庄“游心”思想认为“以天地之心为心”方可“默契造化,与道同机”,这启发古人以有限的形象来象征无穷的意境,他们以拳石勺水来象征自然的山水,园林山、水的写意色彩越来越浓,并逐渐成为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物质构成要素。













山水的比德观


《论语·雍也》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论述,提出了君子比德于山水的美学命题。自然界中的山或雄伟博大或清秀挺拔,具有仁人志士般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品德,因此不论是玲珑通透,婀娜多姿的湖石还是厚重粗犷,棱角分明的黄石都被古代造园家用来叠砌不同形态的假山,以象征不同的人生追求。如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虽只占半亩之地,却得步移景易之妙。苏州祸园的假山用黄石叠砌而成,游人观之顿觉雄壮浑厚、气象万千。水乃至柔之物不仅具有形态美而更有意境美,曲折斑驳的水面既富野趣也象征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庄周“壕淮间想”的典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成为园林理水的重要文化意蕴。园林理水并非简单的模拟自然水域,更是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感,例如苏州网师园表现的是渔隐主题,园中水面虽只有半亩,经精心营造,却显得辽阔旷远,颇得水乡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文化意义

水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一种重要的园林要素。实际上也确是如此。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文王所建之灵囿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诗经·大雅》中赞美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欢腾跳跃。从那时起,水就成为园林的主要内容。汉代的上林苑中更是池沼遍布。及后,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苑区内人工凿挖十万平方米的太液池以象征北海,内置三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山水园的传统程式。在后来的园林建造中,大者利用阔大的水面,或将天然水体略加人工,在水面上安排岛屿、布置建筑,增加曲折深远的意境。小者则或造小水池以一勺象征千里江湖,或设溪流蜿蜒以尽山水相依之意趣。在许多园林中,水体占全园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如颐和园、北海、西湖、拙政园等。

水景之所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如此重要之地位,不仅因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为理水手法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种深层文化的象征。

1、水无形无色却能反映出形形色色的景物。

《庄子》中说,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不为。我国古代哲学观认为,“虚”是哲学的最高境界。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特别是静水,如明镜一般不惹尘埃,是虚无的化身,然而其周边的建筑、山石、花草、树木乃至其上方的天空都含映在其中。虚而不空,无却胜有。使人感到澄澈清明又含蓄深沉。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多以水池为中心来建园的一个原因。在园林中,一片水面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是无所作为,但是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周围所有景物之倒影,还能看到水中的鱼虾,水面的莲花,还能呼吸到清新的水汽,更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无形中扩大了空间。水丰富了园林景观,生发了园林意境。真是做到了“无为而不为”。

2、水惠及万物却能谦和处下。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惠及万物而不争(名利),身处别人所厌恶的地方。俗话也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如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恩泽万物,却甘愿处下,从不彰显自己。古人认为这是水之“德”。

在古典园林中,常有许多建筑(如亭、廊、阁、榭)临水而建。为突出建筑的地位,大多是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好像是从建筑下方流出,显得含蓄深幽;计成所著的《园冶》中说,“疏水若无尽,断处通桥”,讲的是一种理水手法,这样就可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有限的水面平添深幽之感;在水面宽阔,池岸较长的情况下,也多以树木杂草驳石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造成池水无边无际的视觉印象。以上这些从表面上看只石艺术手法,但实际上却暗含着的哲理,那就是水的谦和处下,甘做陪衬,毫不彰显自己。













3、水形柔弱却能以柔克刚

古典园林中常置太湖石,太湖石的“瘦、透、皱、漏”之美正是柔弱的水经年累月雕琢而成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强者莫之能胜”,“守柔曰强”,水是至柔之物却能无坚不摧,水恰好是“柔弱者胜刚强”的一个注解。在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意识中,水是恒久力量的象征。滴水可以穿石,然而抽刀断水却是水更流,水是不可战胜的。《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所赞美的也是水。水既是最简单的又是深不可测的,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河湖海。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深厚、忍辱负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4、水景简单却能变化莫测

孔子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就是说平静的水面最公平,可以作为基准。所以有水准一说。现在的海拔高度就是以海平面作为基准的。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公平的特性,所以水虽简单但其形态却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有一点落差,水就要找平,就会形成各种动态水,如瀑布、涧水、溪流、涌泉等。水既可以是最平和宁静的,又可以是最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古人在造园时充分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通过与山石、建筑、植物相陪衬,造就了姿态万千的园林水景:水平如镜者如昆明湖水;清流激荡者如沧浪水;溪流涂涂者如流筋曲水;奔流澎湃者如趵突泉水。

在流动过程中,水会与山石、河岸、堤坝、苇草等产生摩擦,发出各种音响如天籁一般,为园林增加了情趣。以水声著称的景点有颐和园的玉琴峡、寄畅园的八音涧等。溪流潺潺之声悦耳动听,使人神清气爽、俗念顿消;惊涛拍岸之响则振聋发啧,令人精神振奋、勇气倍增。真是“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耀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耀吾足”。自从有了园林,涤荡心灵的水就开始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或是静静的或是涂涂地流淌。

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古典园林无水则不活。在各种风格的古典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哪一处古典园林没有水呢?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正真体会到园林之美,灵府才会真正感觉到澄澈清明。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的基本哲学思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古圣先贤,也启发陶冶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可以说:园不在大,有水则灵。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