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健型生态园林(一)

 昵称30812926 2017-12-11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养生文化是有关保养身体、促进健康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健康文化、中医药学的结合,在中国文化界、医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我国古代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思想为指导,精气、阴阳等学说为基础,注重整体、人文,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契合,以全面健康为目的,可以为保健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启迪。传统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身心一体。当自然与人处于和谐平衡状态时,人是健康的,当这种和谐平衡被打破,人就要生病。中医通过阴阳五行理论把自然环境与人以及人的身心全部联系在一起,通过阴阳五行理论来诊断治疗疾病。

一、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在城市园林中的构建

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手段,园林绿地构成的主要要素是绿色植物。它的各种效益服务于“人”,所以应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体现在园林的建造中,以满足人们观赏、休憩、养生保健等需要。人们一旦来到绿色环境,不但缓解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据测试,在绿色植物环境中,人们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度—2度,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心脏负担减轻。另外,森林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只有细菌50个左右;市区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3万至4万个;超市、百货公司,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量竟高达400万个。所以,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落户城市,可以创造出安静、清新、健康的绿色空间,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1、养生保健型群落的构建

(1)目标和要求

构建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生态园林的需要,挖掘城市园林的潜力,使园林建设朝实用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利用不同空间的光能、营造出关系协调、功能显著的复层混交林。园林意境达到自然美和功能实用的有机统一,使园林比自然而更典型,使生活在其周围的人,在视觉、听觉、嗅觉乃至体疗方面均受益。


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应因地制宜,掌握植物共生、循环和竞争的原理,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理论;熟悉各种植物的保健功效,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共同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环境。植物群落中应该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兽类,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追求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功能上的显著性、风格上的地方性,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人工植物群落的标准:提高绿化率;提高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提高景观质量;提高植物的分解和合成作用,即提高循环能力。


2、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为例

(1)嗅觉类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香味的作用,香味疗法古已有之,素有花香袭人治百病之说。不同的香气以及香味的浓淡,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疗效。如丁香花对牙痛病人有止痛作用;香味天竺葵可舒张气管平滑肌具有平喘作用;玫瑰精油、茉莉花精油杀菌力极强,可作为植物抗菌素;桂花精油不但能抗菌消炎,还可止咳化痰、平喘等等。芳香植物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测试发现,在薰衣草香气中工作的电脑操作人员,击键差错可减少20%;茉莉花香的效果更好,可使失误降低1/3,效果最好的是柠檬香气,能减少一半差错。


配置嗅觉类养生保健生态群落时,以桂花、花叶丁香、蜡梅、香樟、枫香、含笑等为为同花期的主体树种。采取单一品种成片、成丛种植,环抱于活动、休息空间的周围,街坊、道路两侧的宅旁。上木可选用白玉兰、鹅掌楸、广玉兰、厚朴、合欢等高大健壮的树木,丛植作主景;中木可选择桂花、枸桔、木香、紫藤等,以丛群种植;枫香树自然种植于中木丛群之间,下以结香、锦鸡儿、七里香、玫瑰、晚香玉等为主,依习性成丛、成片配置于上木林和中木林丛之间及外缘。中、下群落边缘与街坊、道路旁,以酢浆草、香叶天竺葵和草皮等不规则镶边,以求达到和形成群落绿化景观与自然保健功能并重的效果。应选择适宜本地区立地条件的养生保健植物,构建植物群落。构建时注意群落种间协调、稳定以及食物链的连接等问题。

(2)体疗类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这是广义的体疗类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形成的基础。目前比较流行的“森林浴”旅游、保健生态社区,都是基于养生保健型生态园林的理论而建立的。清晨或者傍晚,人们面对绿色植物,能够感觉到自然放松、呼吸顺畅。如果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则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锻炼时面对松树呼吸,会有祛风燥湿、舒筋活络等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脚气痿软等疾病有一定助益。因为松类植物能挥发胡萝卜素、松油脂、维生素c人们练功时三节活动、九窍俱开、气脉气血循环旺盛,吸入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增强器官的生化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养生保健的作用。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如在侧柏、花柏、圆柏、沙地柏、美国崖柏、罗汉松、竹柏等植物前锻炼,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因为这些植物的叶子中含有挥发油及柏类苦味素、茴香酮、树脂等。据测试,每平方米松柏一昼夜可挥发300克杀菌素;另外,杨树、桦树、樟树的挥发物质,可杀灭结核、霍乱、赤痢、伤寒、白喉等病原体。气喘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则宜在银杏前练功。白果是名贵药材,内含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酚,有润肺、止咳、收敛杀虫、强壮筋骨等功效。银杏叶中含有山萘酚、莽草酸、谷固醇、银杏黄酮等成分。在银杏林中呼吸,会感到阵阵清香,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的作用;长期在银杏林中锻炼,对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均有益处。


(3)听觉类

不同的植物 风雨中发出不同的声响,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叶片相撞,有的萧瑟优美,有的汹涌澎湃。烦躁不安、心悸胸闷,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可在竹林内静坐,萧瑟之声可以镇静。松涛之声也是养生保健的“良药”。另外,雨打芭蕉、荷清蝉鸣,也能够让人因听觉而产生美感和消除烦躁。

听觉类养生保健群落在植物配置时,应选择叶片经风吹雨打、互相撞击后能发出优美声响的树种,如梧桐、芭蕉、睡莲、荷花、棕榈、蒲葵、千首兰、美人蕉等,再配以造量的水体,水边配置菖蒲、彩叶芦竹、黄花鸢尾、荸荠、水葱、香蒲等湿生植物,营造保健与观赏兼有的景观小区。另外,视觉类以及触摸类生态群落,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因为植物的体形、色彩、香气、比例风韵、季相变化等所构成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在建设保健型园林之前,深圳市城管局组织科研人员开展了对百余种岭南植物挥发物的分析和保健效应研究,辨明了这些植物的气味对人是否有好处,从中筛选出一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园林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是园林常用植物,有些还是常用中药。比如:白兰、黄兰、红千层、海桐、含笑、九里香、山小橘等植物,其中的挥发油富含芳樟醇、石竹烯、桉树脑等。这些物质不仅能挥发芳香气味,而且对止咳平喘、祛痰、镇静安神、降压均有功效。将这些植物种在一起,其挥发物有助于止咳、化痰和支气管炎甚至哮喘等呼吸系统病症的预防和治疗。

周围的树木对人体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树影响不同。植物散发的气体,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如可防病、强身、益寿等。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对保健型生态园林的创建作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樟树的气息可以止痛、祛风寒,长春花则具有抗癌功效,女贞、杜仲、桂花等植物散发的气味,可使人体分泌有益的荷尔蒙,银杏、朴、雪松等则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与上海师大对上海市常用植物发挥气体的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的杀菌和清新空气的保健功能不同。而在上海市首个依“五行”理论种植植物的陆家嘴地区居民小区中,设计者根据植物不同保健功能对应的人体脏器,依照该脏器所属的“阴阳五行”,将植被划分为“金、木、水、火、土”5组功能区,栽种到不同的区域和方位。例如,肺属金,对应的保健植物是银杏、朴树、雪松等;肾属水,对应女贞、杜仲、桂花等;肝属木,对应乌桕、杨树、棍子花等;心属火,对应柿、罗汉松、山茶等;脾属土,对应枣、火棘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