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小呆 据悉,中国63%的农村儿童没有上过高中 有一位老师放弃了大城市的优厚条件 08年到河南农村开办了一所中学 今年开始接收全国孤困留守少年 这是怎么样的一所学校? 它对我国的农村教育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 请观看视频 河南滑县 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大县 也曾是国家十大贫困县之一 全县每年普通小学招生26000人左右 初中招收17000人 普通高中只有5000人左右 中考300分以下的孩子 如果不进入职校 就意味着没有了高中学籍 升学就成了家里人的最头疼的问题 许多孩子们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 孩子是由在农村里务农的老人们带大 不经意间就养成了厌学的情绪 有的太淘气了总打架 有的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还有的家长觉得上学没用 想让孩子打工赚钱 有的是家长根本就不管了 为了给孩子们重新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 李老师于2008年 来到滑县道口镇创办了文心中学 专门接收当地的孤困、留守、辍学少年 刚把孩子招回校园的时候 一方面要面对学生的顽劣和厌学情绪 一方面还要接受部分家长的不理解 因为他们会觉得小孩子就应该早点打工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 认为李老师耽误了他们上班赚钱 李老师也没有说些什么 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理解 新生入学要经过军训 从最基本的行住坐卧开始,军姿,列队 学习像一个军人那样勇于担当 在这样的磨炼下 同学们的纪律性就变强了 也培养了大家的意志力和集体意识 学校也有来自许多名校的志愿者老师们 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来到学校给大家辅导功课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中医大学 等重点大学的支教老师 像曾经的李老师一样不辞辛劳,耐心教授 后来 志愿者老师还在学校里架设了电脑和投影仪 通过 “云课堂” 给孩子们上课 这样来自全国各地更多的优秀老师 就可以远程参与孩子们的支教了 学校里还有一个奉粥的心栈 在当地基金会义工的带领下 大家轮流早上3点多会到学校熬粥 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2007年开始 老师带着学生到慈善基金会做志愿者 并在北京西二旗的贤二家餐厅勤工俭学 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历练 这些都成为了文心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让大家体验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李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在学校周边开垦了一片梨园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面对的是一片荒地 种植坑要挖一米长,一米宽 四五个人一起挖也要一小时才能挖好一个坑 不知不觉中,8年过去了 梨树从当初拇指般细的树苗慢慢长大 开花结果 孩子们今年学习着开网店将梨卖出去 一是为了帮助志愿者老师 偿还办学欠下的200多万债务 二是为了自立自强 支持学校的后续的公益发展 三也是以此勉励自己,并鼓励更多农村少年 拥有更多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就这样,日复一日 在老师们和志愿者慈悲的关爱下 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常说相由心生 孩子们的面貌也随着心理的成熟 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最好的教育,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让文心中学可以一直继续办下去 让我们都来支持少年梨 帮助那些孤困、留守、辍学的农村少年 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吧 ![]() 喜大普奔 10万斤滞销的少年梨 经过社会各界的爱心助推 今日还剩6万斤 !!!! 请允许我们代表那些孤困、留守、辍学 中考分数300分以下的农村少年 向大家诚挚的道一声感恩 元旦前还剩最后6万斤 仍需您的爱心接力 !!!! 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的为少年梨打CALL 希望有缘看到这里的你能和我们一起 用慈悲与智慧 更好的帮助那个叫做文心中学的公益学校 帮助那个了不起的志愿者老师 和那些因爱得以改变人生的励志少年 |
|